更新时间:2023-08-31 02:18
《陈留市隐》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夸刀镊工虽寄迹于刀镊,却是位“怀珠玉”的“市隐”。颔联写刀镊工自得其乐的超脱和潇洒。颈联写隐者的职业特征,照应首句“市井怀珠玉。尾联用人们熟知的冯驩和嵇康的典故,赞扬刀镊工的人品。这首诗虽多处用典,而格调清新,音韵铿锵,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十分可爱。
陈留⑴市隐⑵
陈留江端礼季共曰:“陈留市上有刀镊⑶工,年四十馀,无世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无一朝之忧,而有终身之乐,疑以为有道者也。”陈无己⑷为赋诗,庭坚亦拟作。
市井怀珠玉⑸,往来人未逢。
乘肩娇小女,邂逅⑹此生同。
养性⑺霜刀⑻在,阅人清镜空。
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⑼。
⑴陈留:地名,今属河南开封市。
⑵市隐:身居朝市而行为高沽的人。
⑶刀镊:刀与镊子。除毛发的工具,亦借指理发整容。
⑷陈无己:即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
⑸市井怀珠玉:比喻贫居而怀道德的人。怀珠玉,《老子》:“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喝怀玉。”黄庭坚认为刀镊工是一位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的“市隐”,这种人是难于逢遇的。
⑹邂逅(xiè hòu):没约会而遇到。
⑺养性:即养生。
⑻霜刀:指经常使用、磨洗,白亮如霜的刀。
⑼时时能举酒,弹镊(niè)送归鸿:暗用《战国策·齐策》冯驩弹铗作歌的故事和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以比喻陈留刀镊工的人品。
陈留的江端礼说:“陈留的集市上有一个剃头的人,有四十馀岁,没有成家,只有一个七岁的女孩与他一起生活。他每天以干活所得的钱供自己和小女孩,吃饱喝足之后则头上簪花,口中吹笛,把小女孩放在自己肩上一起回家,看起来无忧无虑,乐在其中,他大概是一个有道之士。”陈师道为此赋诗歌咏,黄庭坚也为此拟诗一首。
街市上有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的隐士,来来往往的人都不了解他们。
坐在他肩上的娇小女孩,像与他偶然相逢,一起过着这样的生活。
刀镊工善于修养性情,像雪白的剃刀一直没有损坏,他观察人生像明亮的镜子把一切照得清楚透彻。
刀镊工他经常自饮自乐,或弹着剃刀,或举着酒杯,目送那鸿雁远去。
这首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年)。陈留的江端礼说:“陈留的集市上有一个剃头的人,有四十馀岁,没有成家,只有一个七岁的女孩与他一起生活。他每天以干活所得的钱供自己和小女孩,吃饱喝足之后则头上簪花,口中吹笛,把小女孩放在自己肩上一起回家,看起来无忧无虑,乐在其中,他大概是一个有道之士。”陈师道为此赋诗歌咏,于是作者也为此拟诗一首。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首联即夸刀镊工,他虽是“市井人”,但俗的是他的外装。“怀珠玉”是用《老子》的话:“知我者稀,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据王弼注:“谓圣人之道足于己而不形于外也。”《参同契》也说:“被褐怀玉,外为狂夫。”黄庭坚根据这些看法,给刀镊工以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的“市隐”,这种人是难于逢遇的。
颔联“乘肩娇小女”两句,描写刀镊工善于生活,据黄庭坚的见解,由于刀镊工有道,具有了高超的人生境界,虽处“低贱”下位,安于劳动平淡生活,不贪慕挣多余的钱。只要最低生活足够,把他的小女儿搭在肩上,簪花微醉,自得其乐,因此胸襟异常超脱和潇洒。
颈联“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是说刀镊工的行业,“霜刀”指刀镊工用以整容谋生的主要工具,刀经过磨洗,白亮如霜,替人整容完毕,还得要顾主对镜检查,发表意见,直至满意为止,工作是够麻烦的,服侍人在封建社会被认为是“低下”的。
尾联“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咏叹刀镊工在每日工作完毕,还能略喝点酒,微醒之后,还能弹镊作歌,此暗用《战国策·齐策》冯驩的故事,“送归鸿”化用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句子,用战国时的冯驩和三国时期的高士嵇康来比喻陈留刀镊工的人品,可见黄庭坚对他的景仰。
全首共四十个字,没有一个生僻的字,首联即揭出陈留隐者的高风,颔联用“乘肩娇小女”勾勒出一幅平凡却怡愉自适的隐者的画面,颈联紧接颔联,举出隐者的职业特征,同时也阐明了首联的“市井怀珠玉”,结构严谨,首尾呼应一贯。尾联虽用了两个典故,但为人所熟知,一反黄庭坚造句生瘦,喜在小说、佛书上找寻生僻典故的诗风。全诗格调清新,音韵铿锵,是他的集子中较好的作品。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无以复加。”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正《宋诗精华》:“陈师道先有一首五言诗歌咏陈留市隐之事。黄庭坚非常欣赏其中‘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两句。因为陈师道是个经常饿着肚子的诗人,对下层民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了解得更深刻些,所以能写出这样真切的诗句来。而黄庭坚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所以笔下才有不慕虚荣、不交权贵的劳动者形象。”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1064—1067)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