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24 16:02
陈荆(1869-1930),又名树云、树人,派名士衔。湖南省双峰县锁石镇十竹山人。因排行第九,当地人也称他“陈其九”或“其九胡子”“陈癫”等。早年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发起的多次起义及民国初期的二次革命、湖南独立、讨袁、护法、东征、北伐,几乎无役不从。但不当官、不爱钱,侠义逸事甚多,有民国“伟人”、“侠士”之称。1930年病逝, 终年61岁。
陈荆,又名树人、树云,宇土昭,少慕荆轲为人,故以荆自名,湘乡十竹山(今属双峰县)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幼年勤奋好学,但不屑于举子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湖南时务学堂外课生,受梁启超等人思想影响较大。戊戌政变后,被逮解回乡。二十六年参加自立军起义活动。次年,在长沙识陈作新,合摄一影,署曰“双侠图”,共结碧螺诗社,鼓吹反清革命。1901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骑兵科第三期, 与蔡锷同学,结识孙中山。孙中山
光绪三十年(1904)冬,陈荆离日返国,至沪时,适宋教仁为长沙起义失败,从桃源赶至,为介绍华兴会人士在沪情况。三十二年春,经禹之谟介绍加入同盟会。同年夏,与禹之谟等发动长沙学生公葬陈天华,姚洪业烈士于岳麓山。暑期又和禹之谟一道回乡,为制止罕收盐价,争取学校经费事,率学生至县署请愿。旋禹之谟以“哄堂塞署”罪名被捕。他潜逃上海,与宁调元合撰小说《湖南黑暗记》为禹鸣冤。是年八月,又改名易姓,由沪至靖州,入监探禹。禹之谟在遗书中说: “树人计安抵省垣矣。不远千里,患难相顾,有古人风。来则使我忘为狱居,去后又是郁郁相思。禹之谟牺牲,他又取其血书以归。及至萍浏醴起义时,遂被通缉,名列第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陈荆奉孙中山命,与田桐等暗运纸币800万元往昆明,不幸被海关拘留。孙中山闻讯,立派黄兴前往慰问。及获释,即留越南,协助黄兴组织中华国民军南军,策动钦州起义。后潜入四川清军,暗中与各地同志联络。宣统二年,以父丧潜归营葬。三年,奉命奔走于长沙武汉之间,为革命军事效力。1912年10月,陈荆奉湖南都督府委派回籍起运禹之谟灵柩,公葬于岳麓山。并书挽联云: “曾为入牢通讯客,来吊珙堂塞署人。”1913年,武昌起义总司令蒋翊武就义于桂林
1.《蒋翊武先生就义历略》,稿本,今藏湖南图书馆。又有1924年石印本。
2.《湖南黑暗记》,陈荆、宁调元合撰,为禹之漠鸣冤。载《洞庭波》。
陈荆早年加入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曾立下汗马之功;暮年解甲辞官,回家过着蔬食布衣的清贫生活,洁身自好。当此“革命尚未成功”之际,他看到许多“同志”为官腐败,苦闷至极。为泄心中愤懑,成日沉湎于酒杯之中。世人见其行为怪癖,亦称之为“陈酒癫子”。其实,陈荆并非“酒癫子”,他对时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擅长作对联,出言辛辣,笔锋所向,势如投枪。他有个亲戚,名叫曾仙亭,辛亥革命后闲居于故里,仍摆名士臭架子。曾死了以后,陈荆为他写了一副挽联,联云:“挽君一副联,偏要班门弄大斧。醉我三杯酒,也在民国称伟人。”众人看罢,都很佩服,唯曾家人见了哭笑不得。
青树坪有个王龙文,在清朝中了探花。他进京应试时,曾向那里一位名叫禹松亭的商人借了200两银子。后来王龙文回到家乡,禹松亭已经去世了。有一天,王龙文约陈荆一起去吊唁这位乡邻,并写了一副挽联:慷慨论交,昔日拜堂曾辞母。飘零去国,重来话旧不见君。陈荆览毕,若有所思,说:“吾与王探花改一改”,提笔写道:“慷慨论交,昔日曾借二百两。飘零去国,重来不值半文钱。”王龙文看了羞愧难当,始信“陈酒癫子”不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