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昌

更新时间:2024-04-24 10:28

陈荣昌(1860-1935),字筱圃,号虚斋,又号铁人,返里后,更曰困叟,别号逊农,一号桐村,昆明人。云南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生平经历

陈荣昌幼失父怙,少则颖慧,及长则勤勉。陈荣昌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陈惟恺,清道光丁酉年(1837)举人。曾经担任过江川镇沅县的训导,东川府会泽)的教授。训导和教授是古代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辅佐地方知府,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在清朝为从七品。

1868年,陈荣昌8岁时,父亲在会泽久病不愈,病重之时,父亲把年幼的陈荣昌叫到身边,嘱咐道,你8岁年孤且贫,怎么能继承父亲的意愿读书,希望你以后改作经商,或者帮人做劳役,以求养家糊口。听后,陈荣昌痛苦不堪。母亲把陈荣昌叫到一边,坚决地说,即便你父亲不在,我也要设法供你读书。

陈荣昌的父亲病逝后,会泽孟光铎招陈荣昌兄弟3人,授业于门下就读,同情陈家家庭贫困,不收束修(拜师费和学费)。孟光铎劝慰曰:“勿易业,勿行束脩,吾受府君托,当负阙责。”

1872年,陈荣昌12岁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招县署读书。

1874年,14岁时,陈荣昌一家返回昆明。

光绪八年(1882),应乡试,22岁的陈荣昌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

次年(1883)中二甲第27名进士。陈荣昌终身不忘恩师教诲,在贵州任提学使期间,多次寄来银两以报师恩。孟光铎回信勉励曰:“利之为祸烈矣,一堕其中,虽至三公必无事业。”陈荣昌一生为官,清贫廉洁,与此不无关系。

陈荣昌生于会泽,育于会泽,学识渊博,精于书法,擅长诗文。书法以颜真卿钱南园为宗,正楷端庄遒劲。为颜派、钱派后起之秀,有“滇南第一大手笔”的美誉。曾师从于会泽的孟五先生,得力于钱南园,其作法度严谨,传世作品丰厚,在会泽留下了“护国首义匾额”、《为会泽老人会髯碑》文、城隍庙匾额、刘锟诰封碑文、墓志铭等众多墨迹。

1904年,清政府下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日本留学,唐继尧也被纳入了府县推荐之列。唐继尧留学日本,提名举荐的便是陈荣昌先生。唐父送唐继尧到省城昆明考试,并带儿子拜访自己在会泽念书时的同学、时任高等学堂总教习的进士陈荣昌,请教一下唐继尧的“志愿”该怎么报。陈荣昌看重实业,劝报工科,唐氏父子听从了其建议。不过在到达日本后,唐继尧觉得军事是救国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干脆改学陆军,并给家里报告:“工业缓不济急,不如学陆军,异日庶可为国家效用。”

陈荣昌国学功底深厚,是一位知名的文献方志学家。清末担任国史馆协修,参与《清史》编纂工作。1914年,在云南省长唐继尧的倡导下,成立辑刻《云南丛书》处,负责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和刊刻工作,他被聘为名誉总纂,并担任《续修昆明县志》总纂。《云南丛书》1212卷,该项工程由启动到结束,历时30余年。这对云南地方文献的系统整理、保存与传播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影响,丛书被誉为“滇省文献的荟萃”和“云南的四库全书”。

1927年5月22日,唐继尧辞世,一代文宗陈荣昌先生同时作了一副著名的挽联:“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昆明圆通山唐继尧墓碑:“会泽唐公冥赓墓”和墓联“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便是陈荣昌所书,其上联引自杜甫的诗句,下联引自李商隐的诗句,下联中“储胥”二字,是指军队的营盘和将帅的营帐。这样的配联,既贴切又高明。其字法度庄重、笔力遒劲,其风高古,为书中上品。陈荣昌先生的书法可窥一斑。

云南大学会泽院始建于1922年,是昆明较早的大型法式建筑之一。它以云南都督唐继尧的籍贯会泽命名,依坡而立,坐北向南,气势雄伟,巍峨肃穆。楼内大厅正中墙内楷体镌刻的铜碑《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长宽各1米有余。碑文为陈荣昌于1927年9月所书,旨在纪念同年5月去世的东陆大学(即云南大学前身)创建者唐继尧

1927年,在会泽西南的龙潭湖,会泽首义楼始建,因唐继尧当时为八省联军的抚军长,又称“抚军楼”。 陈荣昌为其题写了匾额:“唐公讨袁,摧其帝制,天下同声,称曰首义,再造共和,报功莫二,爰建斯楼,昭于无暨。”落款“全体会泽民众,昆明陈荣昌书。”首义楼已毁,匾额现藏于会泽文管所。

陈荣昌毕生致力于教育,门人中多有俊才豪杰,如状元袁嘉谷李坤唐继尧李根源、赵复祥等。为官清廉,并乐于公益事业,对求书者所予润笔费均悉数捐助他人

晚年贫困而卒。

人物成就

陈荣昌(1860—1935),字筱圃,号虚斋,又号困叟,昆明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学政)贵州,迁山东提学使(正三品),云南学务公所议长等。他是云南文教界的一代宗师,曾担任经正书院山长、云南高等学堂总教习、国学专修馆馆长。状元袁嘉谷陈古逸、张学智、李根源等都是他的门生,可谓“门生才俊盈天下”

陈荣昌工书法,自始即摹颜真卿钱南园,晚更变而学米(米芾),学龙门十九品。其仿颜书孔明庙古柏行,草书飞动,是为杰作。卒年七十六。门人私谥“文贞”。著有《虚斋诗集》《虚斋文集》《桐村骈文》等数十种。

陈荣昌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袁嘉谷称赞他“无一不学,无一不精,尤以钱南园为宗,颜鲁公之后,南园一人而已;南园之后,公一人而已。”其墨迹当时即被视为至宝。昆明古迹、园林中还保留有他的匾联、碑铭,遗墨甚多。绘画方面,尤长于画马,他的门生顾视高《题陈虚斋师画马》首二句云:“吾滇画马两大手,南园而后曰困叟。”

陈荣昌先生于经史百家、六朝唐赋、古诗文辞皆研习甚深。为《云南丛书》名誉总纂,终身收集整理云南历史文献、先贤遗著,诗文被公认为“滇南一大手笔”。其书法作品传世很多,华亭寺很多楹联匾额,尤以大雄宝殿最多,便是其所书,其字法度庄重、笔力遒劲,其风高古,为书中上品,于他的书法可窥一斑。

皈依佛门

陈荣昌于1921年61岁时皈依佛门,长斋念佛。专修净土宗,人有笑其痴者,因自号“痴和尚”,并做《痴和尚歌》以释之。虚云听闻他念佛,“因赠佛像佛书,且告以念佛之法”。

1922年,陈荣昌受虚云的嘱托,为其庶母王氏撰写了著名的《尼妙净留偈记》,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虚云的个人情况,而且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妙净比丘尼(王氏)圆寂前留给虚云的两个偈语,表达了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无限眷恋,和对虚云出家之后五十年断绝音讯的无限伤感。虚云得知家中的变故之后,不禁悲喜交集。悲伤的是庶母的养育之恩今生没有报答,喜的是庶母出家四十余年,在命终之时心不颠倒,结跏趺坐,即是往生西方的征兆。

1923年,陈荣昌与释莲洲、释平光,居士赵藩等在圆通山接引殿结“螺峰莲社”弘扬净土宗,并出资刊印《龙舒净土文》《安士全书》供信众学习。

陈荣昌是昆明佛教界的一位大护法,为提倡佛学,将自己的菜园捐出,向农林学校换回占用耕植的胜因寺地基,改作华亭寺下院。1932年云南省教育厅以“借用”为名,准备在胜因寺修建昆华师范校舍。陈荣昌上书省政府主席龙云和教育厅厅长龚自知,指出“荣昌崇信佛教,当时以虚云法师能恢宏佛法,故愿舍园易寺,捐做下院”“荣昌家本寒素,及今老矣,仅有此舍园易寺,捐做下院,以倡佛学。”在他的力争下,“借用”一事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