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5 10:59
陈达夫(1905-1979), 四川省西昌人,著名中医眼科学家。出身中医世家,自幼攻读《内》《难》《本草》《脉经》《伤寒》《金匮》等古籍。28岁时,承父业,专攻眼科。1956年6月调入成都中医学院,从事眼科教学与临床工作。1978年被授予中国第一批中医教授职称,担任眼科硕士导师。曾兼任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大代表等职。
陈达夫,著名中医学家。四川西昌县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古典文学及医学。家教甚严。28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业,成为西昌地区名医,曾治疗过很多疑难病症,屡获奇效。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成立,应聘担任眼科教学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历任成都中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中医学会理事,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等职。
陈达夫博通经典,并能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并有所创新。积四十余年研究经验,写成《眼科六经法要》一书,在眼科理论上提出了新见解。历代医籍对眼科的论述都是以症名篇,名目繁杂,随症处方亦不灵活。陈达夫采用《伤寒论》体例,以六经名篇,用六经辨证来探讨归纳眼科疾病。眼病与六经的关系,古代医经已有论述,但没有将眼病的六经症状全面地明确地加以阐明,笼统而不具体,难以掌握运用。陈达夫说:“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而经络实五脏六腑之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六腑之精华何从飞到眼上?”他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启示下,将中医内科的辨证方法与中医传统的眼科辨证法相结合,采用六经辨证,综合病因辨证,八纲辨证,分析归纳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分析太阴经目病:头痛如压,肉轮浮肿而软,气轮血丝细碎,或乾坤二廓血丝较多,四肢烦痛,用“桂枝汤”治疗;厥阴经目病:厥阴风症,头如斧劈,虚与寒痛仅在头顶,如病人头痛而风轮随起灰白翳膜,白珠红赤便痛,手足时冷时热者,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这样从病人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与六经症型相对照,辨别属于哪一经,循经入里,辨症求因,审因论治,既看到病因,也看到人体不同脏腑经络的反应,既看局部,又看全体。“六经辨证”是中医独特的理论,在人体上试验了几千年。有深刻的生理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比局部定位,孤立地观察局部症状,把一切病变都归结为细胞病变,并多从动物身上去实验然后施于人体的方法,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同时,眼科六经辨证法也改变了前人泛然谈论病因、分证论治之旧法。他对六经中一经传入另一经,或数经同病,都创立了相应的治则。如,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病,陈达夫习用“柴葛解肌汤”,曾治一青光眼病人,眼压高而身体上又同时具有三阳同病的症候,用“柴葛解肌汤”,诸症悉退,眼压恢复正常。历代中医把眼睛的各部位分称“五轮”,即风轮、肉轮、气轮、水轮、血轮。“五轮”分属“五脏”,即风轮属肝、水轮属肾、肉轮属脾、血轮属心、气轮属肺。这是中医的基础理论。眼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就是以这一理论为根据的。几千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有极为宝贵的价值,但它对眼的内部却缺乏深入的阐述。现代医学的虹膜、睫状体、悬韧带、房水、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神经、黄斑等组织的病变应属何脏?怎样治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达夫在详细了解眼内结构后,以《内经》有关理论作指导,反复查阅历代文献,将眼内各组织分属有关脏腑,并用十四年的时间在临症中反复验证,1959年写成《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和内经脏象结合管见》一文,1962年又改写成《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归纳为:虹膜、睫状体、悬韧带、视网膜属足厥阴肝经;脉络膜属手少阴心经;视网膜色素属足少阴肾经;玻璃体属手太阴肺经;黄斑属足太阴脾经;房水属足少阴胆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针对眼内组织机体的病变,创立了相应的处方和治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打下良好基础。如近视和远视,古代医籍认为远视是阴虚,病在心肾胆,用“六味地黄丸”、“地芝丸”帮疗,近视是阳虚,用“定志丸”、“千里光散”、“菊花散”治疗,疗效常不理想。陈达夫认为不论远视,还是近视,都属悬韧带调节失灵,病属肝经,以调肝补肾之法,创立“益视丸”,又名“屈光不正方”治疗,效果很好。又如,“青光眼汤”(丸)、“皮质盲方”、“色素变性方”等,都既有西医辨病、又有中医辨证,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用之临床,疗效很高,治愈全国各地很多病人。
陈达夫1957年写成《六经眼科讲义》,用作成都中医学院教材,经过他和他的学生多年医疗实践,证明具有执简驭繁,辨证全面,行之有效的优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眼科内容,治愈大量疑难眼病,被列为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1975年中央卫生部举办全国中医眼科师资学习班,推广陈达夫眼科学说。1978年出版《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全面地总结了他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这一论著不仅在国内眼科界享有声誉,而且在国外也引起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