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钰

更新时间:2024-09-26 20:08

陈金钰(1914年1月5日-2008年4月4日),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陈金钰,原名陈锦如,1914年1月5日出生于湖北广济县(今武穴市)花桥镇陈巷。幼时家里很穷,母亲早逝,父亲靠帮人杀猪维持生活。4岁时,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又相继生了两个孩子,一家五口的生活靠父亲一人承担。8岁时被父亲送进私塾,半耕半读,白天在学校读书,放学后就放牛。

1925年至1926年,他的家乡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田地无收,生活转入困境,陈金钰便辍学回家,放牛、种田、干农活。因家境贫寒,父亲积劳成疾,于1927年患肺病去世。陈金钰因年纪小投寄于伯母家生活,但生活却是独立的,朦胧中他意识到,只有独立才能生存。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北伐军从九江武汉向北追击北洋军阀路过他的家乡,“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宣传口号影响着他。因年龄小,他不能参加起义队伍,就加入了少先队,并担任小队长,带领少先队员们到处活动。

1929年,当地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年少的陈金钰怀着满腔热血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那一年他仅15岁。

1930年,陈金钰走进了红军队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名“红小鬼”便真刀真枪地驰骋战场了。第一次上战场,子弹嗖嗖地从耳边飞过,他没胆怯。1931年腊月初八打河口时,敌人的炮弹打伤了他的脖子,他只用布一包,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两年后,他先后被任命为红四军十师29团7连连长,217团3营7连连长、副营长,1934年又升为274团2营营长,后任31军93师特务营政委,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期间,陈金钰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1934年8月9日夜,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作战中,率全营奇袭青龙观要隘,为全军反围攻打开了突破口,受到上级嘉奖。1935年的一次战斗,他带领战士全歼了整整一个排的敌人。战斗中,陈金钰的右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当时没有卫生员,他硬是咬着牙,自己将扎在骨头里的子弹拔出。之后,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并坚持了两年多时间。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陈金钰先后参加了保卫四平、三下江南战役、辽沈战役,充分展示了他的战将风范。

解放后的1950年,陈金钰进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2年毕业后,历任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副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等职。1969年,他又被调任为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直到1999年离休,他的军龄整整是70年。

2008年4月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人物事迹

奇袭青龙观

1933年11月,蒋介石调动五十万大军对江西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同时驱使四川军阀头子刘湘纠集刘存厚、邓锡侯、田颂尧等大小军阀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六路围攻,叫嚣要在三个月摧毁川陕苏区,妄图消灭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以少数部队在地方赤卫队配合下,积极袭扰、牵制敌人,主力则逐步退守大巴山下的万源、城口和通江附近,依托有利地势,准备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

青龙观亦名青龙山,位于万源城西南七十华里,呈东西走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红军摸了好多次,却一直未攻上去。当时,四川军阀凭借天险,死守青龙观,堵住了红军的去路,企图把红军“困死”在通南巴地区。在万源保卫战时,陈金钰所在的二七四团二营奉命调到万源城附近,作为预备队,伺机破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就把攻克青龙观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二七四团,而二七四团又决定由二营担任夜袭青龙观先遣队的尖刀任务。

时任二营副营长(代营长)的陈金钰迅速组织了两个精干的侦察小组,夜间悄悄摸索到青龙观山脚下,进行潜伏侦察,一潜伏就是三天。1934年8月9日,二营奉命向青龙观挺进。部队在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的山上穿行了三个多小时,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青龙观脚下。快天亮时,部队终于摸到了山顶,山上的敌人除了路口外,周围没有哨兵。尖刀排的同志们一上去就抓了两个“舌头”,问清了岗哨情况。由于弄清了敌情,陈金钰他们只用了半个多钟头,就除掉了敌人三道岗卡的哨兵,占领了青龙观侧翼山头制高点,为团主力上山奠定了基础。

8月10日拂晓,敌人发起了反扑。陈金钰他们利用青龙山有利的地形,痛击敌人。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反扑都没有得逞,正当敌人准备第四次反扑时,二七四团主力和二七九团上来了,大部队迅速插入敌人侧后,断敌退路,青龙观阵地得到了巩固。在青龙观战役中,陈金钰所率的二营为全军总反攻打开了通道,为最终粉碎刘湘的六路围攻,取得反围攻斗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亲属成员

女儿:陈松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