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明

更新时间:2023-03-10 17:28

陈镜明,1956年7月25日生,植被遥感领域专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人物经历

1956年7月25日,陈镜明出生。

1972年,毕业于福州格致中学。

1982年,获得南京气象学院(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学士学位。

1986年,获得英国里丁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学位。

1986年—1988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1988年—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1989年—1991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1993年,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助理。

1993年—1997年,任加拿大遥感中心研究员。

1997年—2000年,任加拿大遥感中心高级研究员。

2000年,任加拿大遥感中心首席研究员。

2000年—2019年,任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系教授。

2006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2007年—2011年,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院长。

2010年—2011年,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环境中心教务助理。

2012年—2014年,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与规划系副主席。

2020年起,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2021年,任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陈镜明在定量遥感方面、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在理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了以下研究:发明了测量叶面积指数的光学仪器;发展了用于卫星图像处理的最先进的几何光学4-尺度模式;发展了高光谱5尺度模式,成为机载图像分析和解译卫星图像的工具;利用卫星资料、地面资料和模型,发展了地面碳循环监测系统。在加拿大森林碳汇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制定加拿大国家气候变化研究计划及其他相关的政策产生了帮助。

截至2021年6月,陈镜明已发表SCI论文400余篇,总引用次数为33000余次,H指数为89(Google Scholar)。

人才培养

2021年4月,陈镜明在福建师范大学的学术讲座上寄语青年学子:“要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数学研究方法、国际化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等‘真本领’,更要在大数据时代学会处理‘碎片化’信息并进行独立思考和知识沉淀,培养抽象思维和系统逻辑,勇于肩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勇当时代的‘弄潮儿’,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2000年,陈镜明同施建成李占清等协助宫鹏在南京大学成立了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形成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团队,利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带动科研团队。截至2022年10月,已为南京大学培养了18名博士生。

2002年—2006年,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增强中国碳汇潜力”的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陈镜明领导约100人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中国森林碳汇潜力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在中国推广了研究模型与仪器,并指导培训了130多位中国年轻学者和学生,许多项目骨干已成为中国碳循环研究的领军人物。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陈镜明的妻子是柳竞先,从事大气环境模拟及遥感、生态环境碳水循环等研究,两人育有两个儿子。

人物评价

“陈镜明是将遥感技术应用到生物圈研究的世界知名科学家。”(南京大学评)

“陈镜明有着敏锐的思维和渊博的知识。”(陈镜明学生梁丽娟评)

“陈镜明在其研究领域中获得突出业绩,谦虚的他就是一株饱满而低头的麦穗。”(福建师范大学评)

“陈镜明在地球系统科学、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是国际上最早对定量遥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