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21:59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是陕西师范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溯源于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年建立)史地系。
1954年,学校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始独立建制。
1956年,世界史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
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保留原有建制。
1981年,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在全国率先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方向在全国较早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历史文献学二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历史系分设独立建制的历史地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
1987年,世界史学科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1996年5月,专门史二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学校进行机构改革和院系体制调整,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历史文化学院。同年,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获批建设,2002年起招收本科生。同年,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置,2003年起开始招生(隔年)。
2002年,历史地理学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考古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招生。
2003年,历史学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同年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考古学开始依托中国古代史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7年,中国古代史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学院获教育部和人事部共同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8年,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艺术文化史”备案。
2010年,成功申请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招收中国考古、专门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管理四个方向硕士。同年,学院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历史学一分为三,中国史、世界史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开始招收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
2012年,设立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自主设置二级学科“艺术文化史”重新备案。
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2018年,学院申报的世界史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
2020年,历史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1年,获批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3年,学院建成唐文明研究院、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院设有3个教学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历史学系、世界史系、考古文博系
本科专业:历史学(包括公费师范生、国家优师专项计划师范生、普通师范生及人文科学实验班学生)、古典文献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世界史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陕西省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史、世界史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文物与博物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科教学(历史)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设在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专业教师91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40人,合计占全体教师的91%。
截至2023年2月,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有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建有历史文化博物馆。据2024年2月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数据,学院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023年,学院获评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
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文物与博物馆学
陕西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敦煌石窟历史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国古代史
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中国古代史(网络教育)、隋唐人的社会生活——由小见大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灿烂的唐代文化
陕西省一流课程:世界上古史、唐代帝陵历史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
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世界现当代史
陕西省精品课程:世界中古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
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长安、西安的历史与文化
校级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古文献学、世界现代史、文物学概论
2023年,学院学生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赛道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省级铜奖1项,第三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第八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历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提名奖1项。
2023年6月,学院“史原星火”理论志愿宣讲团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示范团队。2023年11月,学院的《寻觅共和国乡村健康守护者——基于千位乡村医生口述记忆的“乡医精神”研究》在2023年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评“省级优秀调研报告”。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他16个校内研究中心(所)。
2020年,学院1个团队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023年,学院1个团队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一带一路”医学社会史研究创新团队、汉唐中外文明互鉴研究青年创新团队
截至2023年2月,学院历史学科专业教师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在国家级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6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目,横向课题30余项。
截至2023年2月,学院资料室有各类纸质文献10万余册,期刊200余种,有30余种历史学类大型数据库供学生免费使用;学院建有“数字史学网”、“风追司马”微信公众号供师生学习、交流讨论。
截至2023年2月,学院主办8种学术刊物,其中有1种CSSCI期刊,2种CSSCI来源集刊,5种特色史学集刊。
2021年11月,由中国中东学会与学院主办“2021中国中东学会年会暨构建中国中东研究的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召开。2022年12月,由学院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文化与理解:历史教育的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2023年6月,由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近代史青年论坛举办。2023年10月,由学院和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长安与世界:古都名城与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由学院与医学与文明研究院主办的第七届中韩(韩中)医学史学术大会举办。
截至2023年2月,学院每年暑期举办“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和国际暑期学校研习班,为青年学者和学生提供聆听名家讲座、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院长期聘有外籍教师,与英国、俄罗斯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建有深度的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多场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高校合作开设在线课程。
2023年,学院引进外籍教师2名,与撒马尔罕国立大学“2+2”项目培养学生15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别区域计划项目(项目制)1项,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博士和交换交流的学生4人,连续4年完成“全球合作教育课程(Glob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Project)”。
自由、自信、自尊、自强。
笃学、求真、明独、包容。
截至2015年5月,学院学生刊物有《唐潮》《杏园》《日新学刊》。《唐潮》和《杏园》由学院本科生主办,《日新论坛》由研究生会主办。
2021年11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社与杏园史学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决赛举行。2022年5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主办、由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我爱博物馆”社团联合承办的陕西师范大学“展志愿风采,颂文物华章”第五届志愿者讲解大赛决赛举行。2022年6月,学院杏园史学社开展第八期“杏园读史”中国近代史专题读书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