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6:40
陶亨咸(1914年8月31日—2003年6月27日),出生于天津,原籍浙江绍兴,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高级工程师。
1914年8月31日,陶亨咸出生于天津。
1933年,考入同济大学。
1939年后,历任江西大庾钨业管理处修造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务课代课长。
1941年后,历任兰州甘肃机器厂助理工程师、副工程师。
1945年,在英国学习机床制造及热处理、铸造、机械加工等技术。
1947年后,历任中央机器公司工程师、上海机船厂和昆明机器厂副厂长。
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司设计科科长、设计处处长、总设计师、技术司副司长、司长、仪表局副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7月—1982年4月,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1982年4月—1985年8月,任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
2003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陶亨咸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工程建设所需机械设备的研制规划和设计制造。参与了中国1956年—1967年科技发展规划和1963年—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提出了开展自行设计机电产品建议,推行产品设计、试制、鉴定的科学工作方法,推行产品设计的三个阶段(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程序。组织并推广应用有限元法和价值工程,推动了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和摩擦技术的发展。
陶亨咸提出并参与组织建立了中国机械工业第一批金属材料实验室。
截至2003年6月,陶亨咸编著的论著有《对开展机床设计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为振兴机械工业做贡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性技术文件》等,编译了《联邦德国技术准则》。
1983年,陶亨咸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理工科工程师继续工程教育基地―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
1983年,陶亨咸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应用现代焊接工艺和培训方法培训焊接人员的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
“陶亨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不断开拓进取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
“陶亨咸对机械工业和机械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机械工程》评)
“他(陶亨咸)谦虚、好学、学识渊博,工作实事求是,严格认真,坚韧不拔。他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学习和采用国外先进技术,是一位勇于创新、务实的机械工程专家。”(《机械工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