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

更新时间:2024-10-11 21:20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任第十一届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7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的一个农场,小名“春梅”,是家里的第八个女孩。她的父母曾试图供她读书,但因经济条件缘故,在小学三年级辍学。由于乡下的教学质量太差,加上陶华碧经常在家里干活导致旷课,所以即便是念到小学三年级,她仍然不认识几个字。

幼时的陶华碧经常饿得发抖,身上的衣服也都是姐姐们穿过的。吃不饱饭的她去山上挖野菜,尝试植物根茎的各种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陶华碧在山里找到了一种特殊的中药材,和家里种植的辣椒配在一起,制作出一种味道独特的辣椒酱,身边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1967年,20岁的陶华碧嫁给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育有两个孩子,夫妻生活和睦。照顾孩子之余,陶华碧前往工地当临时工,从事整平机场的重活。1984年,陶华碧的丈夫因患有严重的肺气肿而住院。为了给丈夫治病,陶华碧曾前往广州打工,但丈夫最终病故离世。

初期经商

1985年,回到贵州的陶华碧,在贵阳政法干部学院大门摆摊,开始售卖米豆腐维持生计。陶华碧自己磨米豆腐浆,随后通过多道工序做成米豆腐,最后才背着50多千克重的米豆腐去目的地售卖,甚至在搭公交车时被售票人员撵下车。

1986年,陶华碧在核工部地质局206大队边上,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能摆下两张小桌的“实惠小吃”,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制作豆豉辣酱用于拌粉,生意火热。许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会买一些麻辣酱回去,乃至于周边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由此传开。

1993年,实惠小吃店扩展为一百多平米的“实惠饭店”。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成立食品厂

1996年8月,在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多个干部的劝说下,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开办陶氏风味食品加工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豉。

成立初期,加工厂仅有40名员工,没有生产线,所有工艺均采用原始手工操作,陶华碧身先士卒进行辣椒酱的制作。由于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前往贵阳市第二玻璃厂寻求合作,并在几个小时的周旋后达成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为了销售产品,陶华碧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随着辣椒酱脱销,开始扩大生产。

成立公司

1997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的事务愈发繁多。她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后,辞去工作来帮助母亲,担任“老干妈”首任总经理,帮助陶华碧处理文件。在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老干妈辣椒酱大受消费者市场欢迎,同年从贵州省市场迅速拓展到西南各省,很快占领了市场。1997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上缴税收86万元,填补了辣椒调味品的市场空白,为公司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开始,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陶华碧强化管理,改进技术,生产出突出地方特色的新产品,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在4年时间内,公司产值从1997年的1400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1.56亿元,销售收入增长在10倍以上;缴纳税收由1997年的86万元猛增至2000年的2464万元,4年增长了27倍多。2004年,产值突破8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缴纳税收7521万元。到了2014年,“老干妈”入选 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以160.5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第151位。三年的税收就达到18个亿,产值达到68亿元,更是直接或间接地让近800万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

2014年,陶华碧将个人持有的1%股权转交给次子李妙行,李妙行持股51%,成为老干妈的实际控制人,李贵山持股49%,陶华碧退居幕后。

回归公司

2019年3月,由于公司营收持续下跌,企业发展出现各种问题,陶华碧回归公司。在她回归后,2019年老干妈收入突破50亿元,是继业绩连降两年后,首次停止下滑。但随着饭扫光虎邦辣酱等品牌的兴起,公司也开始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2021年,老干妈营收有所回落,营收总额约为42.01亿元。2022年,营收52.6亿元,并预计2023年将持续增长。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以上资料参考)

两会提案

自2008年开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陶华碧,在此后7年积极参加全国“两会”或贵州省“两会”,每年她都会提交议案建立,且大多与“打假”有关。作为企业家,陶华碧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2011年,陶华碧在“两会”议案中表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现今要注重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建设,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2014年,提出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重点扶持优秀民营企业的建议。2015年,提出推动民营企业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建议。

由于身体原因,2016年开始陶华碧没有前往北京参加两会,仅出席2016年9月的贵州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

公益事业

陶华碧除了积极在企业中安排下岗职工和社会待业人员,以企业名义展开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外,曾以个人身份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和光彩工程的建设。1998年,向特大洪水灾区捐款2万元;后来向贫困地区出资出物,出资协办市政形象建设活动,2005年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数十万元。2008年,贵阳遭受凝冻灾害,她向灾后重建工作捐款100万元。

经营理念

亲情化管理

1998年,在长子李贵山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据时任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所述,公司并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陶华碧实行亲情化管理,她始终相信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平等的,是讲感情的。两千多名员工中,陶华碧能叫出名字的有一大半。由于交通不便,所有员工一律包吃住,并且工资福利在贵阳属顶尖水平。公司员工并不称呼她为董事长,而是喊她“老干妈”。此外,她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

现金流营运

从创业初期开始,陶华碧坚持“现款现货”的经营思想,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进行现钱、现货交易。简单的现款现货策略,让不识字的陶华碧可以发挥最大化的经营能力,避免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事情发生,同时也保证了资金的周转率。

成立公司后,她亦始终坚守“现款现货”模式。源于此模式下简单的财务账目,不识字的她让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凭借自身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能够立刻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随着资金和公司规模扩大,这一模式的良性循环也让老干妈公司避免因应收账款坏账或应收账款周期过长导致的诸多问题。

口碑式营销

“老干妈”几乎没有广告,在她看来,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就是最好的广告。这一原则在其个体运营阶段就已体现,很多人正是通过听说而专程坐车赶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事业虽然做大了,可陶华碧的宣传理念仍然没有变。另一方面,老干妈的产品坚守其低价定位和产品品质,并将自己的头像印在瓶子上,以自身作保给消费者一种承诺和安心。对于质量的保证,使老干妈产品得以固守于佐餐酱品类市场。

重视知识产权

陶华碧重视老干妈的包装专利,并致力于打击仿冒伪劣产品。在多年坚持下,其包装和瓶贴已经固化为最深入消费者内心的品牌符号,甚至成为这一品类的代表符号。

1996年开始,老干妈的风味豆豉外包装开始采用李贵山设计的包装瓶瓶贴,即以红色为基本色调,整体图案的中部为产品发明人陶华碧女士的肖像,肖像下部为书写独特、鲜明的“老干妈”三个字。1997年12月,其设计的瓶贴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次年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1997年,将该瓶贴在贵州省版权局进行了产品设计图纸的版权登记。从1996年开始到1998年,多次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提请“老干妈”的商标注册申请,但因缺乏显著特征等理由被驳回。

1997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仿冒老干妈的产品,陶华碧由此展开了打假维权之路,派出多批打假人员进行维权。其中最为突出的假冒产品系湖南华越食品公司推出的“刘湘球老干妈”,由于该公司获得了“合法”的注册商标,但在产品外观等方面照搬老干妈,老干妈由此提起诉讼。2001年3月20日,老干妈公司胜诉。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荣誉成就

财富排名

(以上资料参考)

荣誉奖项

(以上资料参考)

家庭生活

陶华碧丧夫后未再嫁人,与亡夫育有两子。长子李贵山曾参军入伍,后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在1997年辞职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2005年,离任总经理岗位。次子李妙行,曾用名李辉,担任老干妈董事长助理、总经理职务。

相关事件

把辣椒当成苹果切

建厂伊始,辣酱生产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捣麻椒、切辣椒时,眼睛会被熏得泪流不止。工人们都不愿干,陶华碧就亲自上,她一手挥舞菜刀,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

长期搅拌辣椒,她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十个手指的指甲全部钙化,陶华碧还是那句话:“不坚强,就没有饭吃。”

学习写字

公司成立后,由于陶华碧不识字,在面对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候,高兴地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诚信纳税

自老干妈创业之初,陶华碧一直将诚信纳税列为首要原则。贵阳南明区一次纳税大户评选大会上,税务部门少算30万,将第一纳税大户老干妈弄到了第二。税务部门想私下补上,糊弄过去,陶华碧不吃这一套,奖品奖金一分钱不要,“必须在大会上公开给我个说法,这是你们的工作,也是你们的职责!”

因为纳税,陶华碧还跟税务部门的人打过架。有一次,她主动去税务局纳税,工作人员不给上,说要去送孩子到学校,让她改天再来。陶华碧怒了,上去跟他干了一架,“我主动来纳税,他还刁难我!”

不贷款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

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编注:陶华碧不知道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不上市

2003年,贵阳市一些政府领导曾建议陶华碧,可以帮助“老干妈”公司借壳上市,融资扩大公司规模。然而陶华碧一口否决,认为“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

2013年,面对凤凰网资讯采访时,她回答了老干妈不上市的原因:“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年轻人一个道理,人有压力,就有动力。”

人物评价

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争着上市圈钱的氛围下,“老干妈”拒绝上市似乎是一种另类的做法,但“老干妈”那种脱俗的气质,让那些“三高”上市、业绩变脸、急着变现的企业家们汗颜。(中国经济网 评)

从街边小摊到销售额突破54亿元的民营企业,从传统“小作坊”到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知名品牌,陶华碧的传奇经历和老干妈公司的成功嬗变,演绎出中国民营企业40多年来发轫、起伏、壮大的成长历程,谱写了一个民营企业思变图强的传奇神话。(作家周锡冰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