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书院

更新时间:2021-02-02 19:56

陶山书院(도산서원)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北道安东市陶山面土溪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韩国史迹,占地面积324945平方米。

历史沿革

朝鲜明宗十二年(1557年),僧人法莲开始修建陶山书堂和陇云精舍。

朝鲜明宗十六年(1561年),陶山书堂建成。

朝鲜宣祖五年(1572年),陶山书堂决定在尚德祠安放退溪先生牌位。

朝鲜宣祖七年(1574年),由当地儒林公议,修建祠堂,设立书院(典教堂,东西斋)。

朝鲜宣祖八年(1575年),书院落成,国王钦赐匾额“陶山书院”。

朝鲜宣祖九年(1576年),陶山书院正式完工,退溪先生牌位被安放在尚德祠。

朝鲜正祖十二年(1796年),陶山书院设立试士坛。

朝鲜高宗七年(1870年),在大院君的书院撤废令中,陶山书院被保留。

1930年,陶山书院增建西光明室。

1970年,陶山书院建立了遗物展览馆——玉振阁。

2003年,陶山书院藏版阁所藏书板2790张被移送到韩国国学振兴院保管。

建筑格局

陶山书院以教育设施为中心,由祭祀空间和附属建筑构成。教育设施以正门进道门和中央的典教堂为基准成左右对称。东西两翼的光明室是书库(用来保管书籍)。东西斋是儒生们居住和学习的地方,东边的叫做“博约斋”,西边的名为“弘毅斋”,这两间房子以庭院为中心,左右相对。中央的典教堂由讲学空间和院长室组成,东斋后面是保存书板的藏版阁。

在陶山书院地势最高的地方,以三门为界,有一座尚德祠,这是属于祭祀空间的祠堂,退溪先生的牌位就安放在这里,还有在祭祀前进行准备活动的典祀厅。作为附属建筑的上库直舍是运营管理书院的办公室,它位于弘毅斋的后面。遗物展览馆“玉振阁”位于陶山书院入口西侧,建于1970年,用于展览退溪先生使用过的物品。

主要景点

陶山书堂

陶山书堂是退溪先生亲自教授弟子的地方。于朝鲜明宗十二年(1557年)动工,朝鲜明宗十五年(1560年)完工。是陶山书院内年代最为久远的建筑。

陶山书堂呈“一”字形,共有三间,分为厨房、火炕房、地板房。这里还加建了半间厨房、一间地板房,还有一个特点是房间三面都有木廊台。加建房顶然后延长了地板间,火炕房叫做玩乐斋,地板房叫岩栖轩。

陇云精舍

陇云精舍位于陶山书堂的西侧,是儒生们的宿舍,据传是由龙寿寺的僧人法莲和净一修建完成的,整体格局呈“工”字形,反映出李滉希望弟子们能够自觉专心于“心体工夫”的良苦用心。陇云精舍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各有两间火炕房和一间向前突出的地板房,后面还有一间封堂。前面的基坛月台是用砖石铺设起来的。这个宿舍被一分为二,年长的学生住东侧,年少的学生住西侧。这样就可以互不影响。通过四面的窗户和房门实现了良好的采光和换气。

时习斋是东侧突出的地板间,与西侧相对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们实现互相对话和竞争,也有督促其全心全意埋头于学问的意思。观澜轩是陇云精舍东侧突出的地板间,与时习斋相呼应。火炕房是学习的地方,地板间是休息的场所。观澜就是远望洛东江的碧波,同时探求理学的意思。

下库直舍

下库直舍是为了管理陶山书堂、学生宿舍、书斋、附属设施及准备膳食而修建的房子,奴婢住在这里。

如今看到的房子是在1932年易地重建的,原来是共六间建筑,异地重建时在东西两翼各扩建了一间。原来和书堂处于一个空间内,修建书院时因为挡住了进入书院的路,所以和陇云精舍一起从书堂建筑中分离出来。

进道门

陶山书堂北建立陶山书院的同时,在陶山书堂和陇云精舍之间修了一条通向书院的小路。顺着这条小路通过进道门,就可以走进书院。所以这道门把整个空间分割成书堂区域和书院区域。作为表示与外部划界的大门,上悬的匾额象征着礼教的意义。

光明室

光明室指保管和阅览图书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匾额是由退溪先生亲笔题写的。光明室以进道门为中心,分东西两间,为了防潮,建成了楼阁式。东光明室朝鲜纯祖十九年(1819年),室内收藏着历代国王的内赐书籍和退溪先生阅读过的藏书。

西光明室建于1930年,完全按照东光明室的格局修建,也是两层的楼阁建筑,可以起到书院瞭望台的作用。特别是这里收藏者以退溪门徒为首的韩国国内儒学者的文集和近来出版的各种书籍。

典教堂

典教堂是陶山书院的讲堂,是一座正面四间、侧面两间的八作屋顶建筑物,由院长室和讲堂构成。基坛很高,凸显其威严的一面,两面还设置了阶梯。特别的是,不仅房间数是性理学者们所忌讳的双数,而且因为西侧只有一间火炕房,所以呈不对称排列。火炕房是院长的卧室,叫做闲存斋。大厅正面三间是开放的,没有设置门扉,而侧面和后面的每一间都设置了两扇可以推拉的窗户。

典教堂正面的匾额是由朝鲜中期书法家韩石峰书写,是在朝鲜宣祖七年(1575年)由宣祖赐给陶山书院的。在讲堂的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匾额,如院规、白鹿洞规、正祖的赐祭文、国忌案、四勿箴、夙兴夜寐箴等。

1963年1月21日,典教堂被指定为韩国宝物第210号。

尚德祠

尚德祠为陶山书院的祠堂,安放着退溪先生和其弟子月川赵穆的牌位,是一座正面三间、侧面两间的八作屋顶的房屋,一般来说,祠堂建筑都是简洁、严谨的牔栱屋顶,但是陶山书院的祠堂却是八作屋顶,这是一个特别之处。前面的半间是作为退间开放的,退间的地面由砖石铺成,另外一间半只有前面装上了门。除了前面,其余三面都设计成墙壁,内部则处理成通间。

1963年1月21日,尚德祠被指定为韩国宝物第211号。

典祀厅

典祀厅是祠堂进行祭祀时,准备、保管所用祭品的地方。位于准备祭品材料的库直舍和祠堂之间。由东西两间构成,东侧是酒厅,西侧是存放祭祀器皿的祭器库。

酒厅由一间火炕房和一间地板房构成。火炕房是准备祭品的儒士过夜的地方,地板房是准备和存放祭品的地方。祭器库位于典祀厅的西侧,就像名字一样,这是保管祭器的地方。为了更方便地搬运祭品和祭器而设置了开有房门的地板间和以砖石铺地的奉堂。

试士坛

是为了纪念朝鲜时代岭南地方的科举考试场所而修的建筑物。朝鲜正祖十六年(1792年),朝鲜国王正祖为了褒扬退溪先生的德行和遗业,亲自撰写了祭文并致祭。不仅如此,正祖为了奖励退溪先生的学问并鼓励岭南儒生的士气,派吏曹判书李晚秀特开别科选拔地方人才。参加陶山别科的考生共有七千两百余名,国王亲自批阅了试卷,并且为及第的十一名考生摆设的慰劳宴。

为了纪念此事,朝鲜正祖十二年(1796年),由领议政蔡济恭撰文、刻碑,修建了试士坛。朝鲜纯祖二十四年(1824年)进行了重修,1974年,因为修建安东水坝,在原来的位置上堆起了十米的高台,把碑亭和石碑移建到了上面。碑亭是正面一间、侧面一间的八作屋顶建筑,柱子中间有一棵横向附着在墙上的树,为了抵御风雨加盖了板墙。在四处飞檐下面,有四根柱子,使亭子更具安定感。

1973年,试士坛被指定为第33号庆尚北道有形文化财产。

历史文化

艺文

李滉《陶山杂咏十八首》中的“天渊所望,然皆有主,故不系陶山”即描写陶山书院。

相关人物

李滉,朝鲜中期文臣,学者,籍贯是真宝或真城,字景浩,号退溪、陶翁、退陶、陶叟、清凉山人,历任副正子、博士、户曹佐郎、修撰、正言、邢曹佐郎兼承文院校理。

1542年以检详的身份出任忠清道暗行御史,后作为舍人兼任文学、校勘,1543年又被任命为大司成。

1545年乙巳士祸的时候,因为李芑而被削职。后历任司仆寺正、应教等官职,1552年再任大司成 ,1554年由刑曹和兵曹参议升为副制学,1566年升为工曹判书及礼曹判书,1568年由右赞成升为两馆大提学,1569年隐退,回到故乡致力于研究学问和教育后生。其著有《退溪全书》。

保护措施

1969年5月28日,陶山书院一带被指定为第170号史迹,通过总统令进行了复原与整理。

1977年,书院设立陶山书院管理事务所,并制定颁布了《管理运营条例》。

旅游信息

从安东巴士客运站到河回村或陶山书院时,可以在客运站外右侧的乘车站乘坐市区循环巴士(0路、0-1路、1路、2路,运行间隔约10分钟,所需时间为15—20分钟)到原安东巴士客运站下车,然后再换乘去河回村或陶山书院的巴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