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1 19:49
陶庄村,地名。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净池漾畔,距县城18公里。紧抱陶庄集镇。东、北接陶东村和贺汇村,北衔金厍村,西、南邻龙华村和陶西村。村所属西座圩为陶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村委会驻地北埭上。有单方头、田多里、北埭上、放鸟浜、钱家浜、符家堆、花园港、大屋里、牌楼头、小浜里等自然村。1992年有306户,850人。总面积约0.7平方公里,水田936亩。另有郑州市新郑和庄镇陶庄村和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陶庄镇陶庄村。
陶庄村古与集镇同称,名柳溪。南宋绍兴年间保义郎陶文干自姑苏迁来,建陶家庄园,商贾聚集成市,遂改名陶庄。时集镇具有一定规模,有南、北陶庄两市,亭桥相望,商业繁荣,有“溪中十八镇,柳溪第一镇”之誉。元至元时,设巡检司、陶庄务。明洪武初,撤巡检司,改务为税课局。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流窜入境,市镇遭兵燹。万历中民居凋蔽。明末,抗清义兵聚于汾湖一带,战乱纷繁,波及集镇。至清康熙时败落,乾隆年间才渐次恢复,又成市镇,设陶庄镇汛。村区明清两代均属思贤乡下保东区。村里保存至今的古迹有宋代圆觉禅寺、流庆桥、登瀛桥等。圆觉禅寺中昔有净池春晓、圆觉谭经、松风为伴、荷雨生荷四景。登瀛桥下水清流急,盛产银鱼,味鲜美,菜肴银鱼炒蛋名著四方。
1983年全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古柳溪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逐渐形成的净池漾废钢铁市场的启动下,百业顿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位于西座圩的集镇上商店林立,地摊相挨,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熙熙攘攘。8层27.5米高的镇供销社柳溪商厦矗立在净池漾东畔,镶嵌其上的是原商业部部长胡平手迹“柳溪商厦”四个黄铜大字,为嘉善县各乡镇中寥寥可数的商业大楼之一。陶庄村村民从传统的农业和副业上解放出来,改钮扣生产业为废钢铁运销业,收入倍增,生活明显提高。1992年末,全村二、三层新建楼房户占总户数的80%,电视机、自行车普及全村,录像机、电冰箱、摩托车开始走进农家;年人均收入1573元,是1979年的6倍。
陶庄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但长期以来,由于未能很好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结构单一,农药使用不合理,致使经济效益不高,生态环境渐趋恶化。1984年9月,在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指导、帮助下,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合理利用资源的规划,坚持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同步发展。开始实行全面封山育林,因地制宜开发人民生活所需的茶叶、杨梅、桔子、竹子等经济特产林;建立农业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实验场,进行鸡--猪--沼气--鱼等四级连环试验,即先将水草和经过发酵消毒处理的鸡粪喂猪,猪粪再作沼气原料,沼气解决燃料加热、照明及部分生活能耗,沼水与沼渣又用于果、茶园作肥料或养鱼,取得良好效果。
农田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作好稻田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加秸杆还田,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开发两查两定(查病虫、查发生动态,定时间、定指标),保护天敌,推行生物防治;调整产业结构,“种植、养殖、加工”模式发展。经过3年多时间,村区面貌变化显著。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1983年的108万元提高到1988年的855.29万元,增长7.9倍;人均收入也由1983年的333元提高到1988年的1078元,增长3.2倍;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7%提高到30%;沿山建立沼气池27只,普及率为80%,一年可代替薪柴1.8万公斤,除基本解决家庭的生活燃料外,还可补充解决停电时的照明;挖水井100多口,6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农田农药的施用量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1988年6月,陶庄村被联合国环境开发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环境保护单位称号。同年7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在陶庄村举行表彰大会,副省长柴松岳在报告中指出,陶庄村的变化“标志着农村经济正在改革过程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联合国环境开发署执行主席曼斯菲尔德、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主席史佩斯博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亚太地区主任奈通博士、中国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常驻代表薛谋洪大使,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杨祖、张启成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来村实地考察。
陶庄村是个有名的老生态村,近日这个村投资120万建造的生态休闲广场竣工了。据这里的村民介绍,这既是陶庄村生态创意“农居变SOHO”的基础,也是其生态步伐中第三个十年的重要举措之一。从起步到滞缓徘徊十年比拼资源环境,导致发展迟滞。
陶庄村位于浙江省钱塘江南岸,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块“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宝地。1988年,陶庄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如何用好这一“金字招牌”,加强生态建设和发展经济,一直是陶庄村当家人和村民们共同寻思的主题。
1988年至1997年是陶庄村荣获“桂冠”后的第一个十年。既想发展经济,又因为“500佳”这个称号不敢迈大步,陶庄村始终徘徊在发展与保护两者之间。
在当时“无工不富”的观念影响下,陶庄村先后办起了数十家工厂,仅较具规模的村办工厂就有山一酒厂、山一配合饲料厂、杭友冰箱厂萧山分厂等5家。在发展中,酒厂由于技术水平不高、设备简陋,生产的黄酒竞争不过绍兴黄酒。饲料加工厂因缺少主要原料玉米,导致经营效果不佳,工厂始终打不开销路渠道。杭友冰箱厂萧山分厂过分依赖大厂,没有找到自己供应与销售的客户,于是当大厂生产不景气时,萧山分厂也就没有了生计。
一方面这些工厂不景气,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当时陶庄村如果再一味发展这类粗放型企业,也确实不符合“全球500佳”这个称号。因此,这些企业渐渐地停的停、迁的迁。随后,凭着陶庄村良好的环境优势和近郊的区位优势,有人又想起利用办公墓来发展经济。这一招一时还真有效,不几年陶庄村就有了远近闻名的公墓基地。可这有名的公墓基地同时也给村子带来了阵痛。死人越埋越多,造一座坟要毁去一片林子,山上植被在逐渐减少;送葬入墓的一些仪式使得当地风气受到影响,与那块“金字招牌”更不相符。既想发展经济,又要考虑“面子”,陶庄村再次陷入了徘徊之中。从反思到重塑实干十年展开新一轮生态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从1998年开始至2007年是陶庄村生态之路的第二个十年。
1997年,陶庄村选出了新的领导班子。新班子一上任,就深刻认识到了“徘徊”的难题。1998年,新班子号召全村的干部和村民要重视这块金字招牌、重视这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与此同时,他们还做出重塑陶庄村“全球500佳”形象的决定。
陶庄村搞起了新一轮的生态建设,动迁山上的坟堆,恢复因随意土葬而破坏的森林植被,硬化路面,将露天粪坑改建成自动定时抽水的公厕,房前屋后植草皮设花坛,水塘边砌石岸植绿化带……新班子清醒地知道不仅要保护村里的环境,还要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于是村里鼓励村民走出家门去创业。
村民走南闯北,做装修、办企业、做服装生意,如今,已有二三十人在外地开办的公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自己还当上了老板。有的老板还做得蛮大,一位从事煤炭生意的陶庄村民,2007年销售收入近两亿元。
早些年,陶庄村因为发展沼气产业小有名气,也因此为获得“全球500佳”荣誉打下了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和陶庄村经济的发展,现在养猪、养鸡的人少了,使用煤气的人多了,沼气产业也渐出了市场。陶庄村利用这个时机,及时改变战略,继续在环保节能上下功夫。他们主动和能源部门联系,在村里普遍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村里投资开始兴建环保基础设施,将村里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集中,输入污水处理池进行厌氧达标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统一处理。从2004年到2007年间,陶庄村投资150万元,对河道进行综合保护,开展清淤、驳磡、绿化等工程,新建成的生态休闲广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这些都为老生态村增添了都市花园的气息。
用村党支部书记徐炳传的话说,就是要用环境来“生”钱。一方面,陶庄村要走生态旅游的路子。他们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总体规划,如今的陶庄村有了山林游憩区、滨水度假区、茶园度假区等,游人可以观光农村风貌、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包括吃农家饭、喝农家茶、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另一方面,要抓住“中国动漫之都”落户当地的机遇,让陶庄村“农居变SOHO”(即小型办公、家里办公)。自2005年以来,杭州市已连续举办了4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今年的动漫节杭州专门设了1400余个展位,内容原创、播出、制作、衍生产品开发等动漫产业链各环节,有近300家中外企业参展。
陶庄村正是结合动漫节发展中创意产业的需求,想到让环境优美的农居点,成为自由、富有变化、个性灵活的空间,成为文化创意者工作和居住的村落。此外,人们可以在生态良好的休闲广场开展篮球、羽毛球等多种文体活动,老人妇女儿童们更可以尽情享用这里的健身器材。
陶庄村民组有35户145人,分住在3个山峁上。2000年以前,由于村组财务管理混乱,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因地少人多,集体的山场、水面、竹园无人管理,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许多村民只好举家外出谋生。2001年,新一届村两委在众多村民期盼的眼光中民主选举产生了。他们果断地对原理财小组的人员进行了重新选举,选出由党员、老村干和责任心强的5人重新组成新的理财小组。村里设联队会计,组里设保管员、村民组长各一名,并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组财村管,账钱分管,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用钱不管钱,每笔开支必须由理财小组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组里的账目每月由联队会计向村文书报账做账一次,每半年向村民公布一次,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
靠山就得吃山。300多亩山场闲置抛荒太可惜,理财小组征得村民大会同意,公开投标拍卖使用权。投标那天小山村像过大年一样热闹,男女老少100多人都涌到山场上。经过10户村民的十几轮竞价,100多亩山场的使用权由原定的4万元底价直叫到9万元,仅此一项组集体就多收入5万余元。尝到了甜头的村民把剩下的200亩山场、35亩水面和15亩竹园,分别以公开投标的方式由本组村民承包经营,这样既为村民们发家致富提供了舞台,村民组集体每年还有近8000元的收入。
集体有了积累,理财小组便思谋着改善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陶庄村民组100多人的生活和家禽家畜的饮用水仅靠山脚下一面不大的水塘。每逢干旱季节,村民们喂养的数十只鸭鹅和牛羊把这面死水塘搅和得塘水变绿,并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村民们也只好硬着头皮淘米洗菜,很不卫生。为解决“吃水难”问题,理财小组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决定拿出5万元集体资金打一眼直径3.5米的机井,并在附近山上建一座高4米,可盛水60立方米的方形水塔,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安装到每家每户的锅旁灶头。有了自来水,村民们又想,要能像城里人一样装个太阳能热水器,不出家门就能洗上热水澡,那该有多好?理财小组一合计:装热水器每户每人补助100元,集体又拿出14600元补助给村民们,于是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出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程控电话,组集体又给每个安装户补助208元,全组有26户人家装上了电话……张良昌老汉告诉:他家3口人,承包了组里的15亩鱼塘,养了2头老母猪,还饲养了3000只肉鸭。当问他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时,老汉望着自家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两层8间小楼,自豪地说:“我的收入在村里也只能算个中等,咱村有不少户人家都想着明年用上空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