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曼

更新时间:2024-06-01 19:34

陶德曼(1877—1950),德国外交家,1924年任驻日大使馆临时代办,1931年冬任驻华公使,1935年使馆升格后任大使。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奉德国政府之命,与驻日大使狄克逊斡旋于中日政府之间,为谋求“停战”与“和平”开展了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并由此酿成抗日战争初期日本诱降和南京国民政府暗中对日妥协的一次未遂事件。

人物生平

陶德曼(1877~1950年),德国人。

1924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

1931年出任驻华公使。

1932年9月20日,以公使身份来武汉,会见中国留德学生孙桐岗。孙曾驾自备小飞机,历险横飞欧亚。陶德曼对其飞行成功极为推崇,并许诺如再赴德国深造,愿向本国政府推荐,予以优待。

1935年驻华公使馆升为驻华大使馆,任驻华大使。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奉德国政府旨意,作为中日“和平谈判”的调解人,于1937年11月5日在南京将日方所谓和平条件通知了蒋介石。11月27日,在汉口拜会行政院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29日又与外交部长王宠惠会谈,说明德国调停中日争端与日方接洽的经过及日方条件。12月2日再次抵南京,与蒋进行了第二次会谈。12月5日再度赴汉,与外交部次长陈介会晤。陈告知,在任何情形之下,中国不应认为日方条件为最后通牒。12月6日,在汉邀各国使节聚会,正式表明德国调停中日战争意向。

相关词条:陶德曼调停

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于12月21日在内阁会议上提出新的更苛刻的议和条件。该条件于12月26日由陶德曼交给在汉的孔祥熙与宋美龄。

1938年元旦夜,陶德曼又向王宠惠转达了所谓“非正式”的日本四项条件的补充说明。1938年1月12日,陶德曼再晤王宠惠,询问对日本的答复决定与否。王答:“如果日本政府将详细办法正式通知我方,则可以考虑答复。”13日,陶德曼与王又进行两次次会谈,在正午的第一次会谈中陶德曼提到日本外务次官崛内廉介于12日要求德国驻日大使馆转促中国政府急速回答;并称:“倘在15日之前仍无回答,日本政府则须保留自由行动。”下午4时20分,进行第二次会谈。王宣读了一份文件,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经过适当考虑之后,我们觉得:改变了的条件太广泛了。因此中国政府希望知道这些新提出的条件的性质和内容,以便仔细研究,再作确切的决定。”王的答复文件,由陶德曼转经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送达日本政府。日本政府认为这就是“拒绝答复”,乃于1938年1月15日决定“陶德曼工作”结束。至此,陶德曼的两次调停宣告失败。

1938年6月26日,奉德国政府命令,陶德曼由汉口乘飞机返德。

1950年,陶德曼逝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