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2:42
1931年10月31日,陶德麟生于上海。
1949年,考取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最终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学习,此后除学习专业知识外,他选修了一些哲学类课程,自学了《资本论》第1卷。
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李达教授科研助手,专治哲学。
1956年,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成为武大哲学系助教。
1961年,李达受毛泽东委托撰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指定陶德麟为主要执笔人。“文化大革命”中受“李达三家村”冤案株连,被打成“黑帮分子”到农村劳动,1974年复职重回教学岗位。
1982年,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1984年,成为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哲学系主任。
1992年至1997年,任武汉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2004年,被遴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2018年11月,正式退休。
2020年5月24日下午,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陶德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曾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系统论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驳“两个凡是”。
20世纪80年代以后,陶德麟就“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及其与实践标准的关系问题,人道主义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社会稳定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理根据和方法论前提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创造性的研究。
截至2020年6月,陶德麟曾先后出版由他执笔并修订的《唯物辩证法大纲》《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实践与真理——认识论研究》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1978年,陶德麟参加真理标准大讨论,期间发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不能用专政的办法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论文。
陶德麟的论文《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编的《社会稳定论》获中国图书奖。
陶德麟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建者,他生前主持该学科的建设长达40余年。1984年初,在陶德麟的主持下该学科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2001、2007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另外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武汉大学哲学学科先后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陶德麟在1978年受人民出版社委托修订了李达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书稿,并定名《唯物辩证法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1980年又主持编写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
陶德麟从教以来,长期坚守在课堂教学的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他在27岁时就开始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和全校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还应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之聘,讲授《实践论》《矛盾论》,听众达数万人。
陆志韦指导培养的学生有武大哲学学院教授汪信砚、武大哲学学院教授何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冯平如等。
陶德麟继承和发扬了李达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研究重心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既爱智求真又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实现了多方面的理论创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汪信砚评)
陶德麟追随真理之心不曾动摇。他的信仰从不因客观环境的变化、别人的闲言碎语甚至打击而改变,这种因真理而生的浩然之气,使他敢于为国家、为人民、为时代发声。(武大哲学系毕业生、武大教授 骆郁廷评)
陶德麟把毕生智慧和心血都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事业,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学术泰斗,他敢于坚持真理、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笃志躬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和德高望重的学界楷模。(时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韩进评)
陶德麟不仅始终致力于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而且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心血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异宾评)
陶德麟为中国新时期的思想解放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光明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