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传论

更新时间:2023-04-06 13:51

《陶渊明传论》是200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长之。

图书简介

本书对陶渊明研究中的主要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探索。仍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材料为依据,多考证问题,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前人和当代学人的观点,言之成理者,则予汲取,不再立新说;反之,即或是著名学人的观点,也阐明自己的不同看法,不敢人云亦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了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以及陶渊明论。本书资料翔实可靠,内容丰富深刻,观点鲜明,多有新见,是一部价值很高、不可多得的传记文学作品。

编辑评论

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蔑视权贵,淡于功名,关心黎民疾苦,捍卫人格尊严,曾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他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性格豁达,狂放不羁,崇尚自然,向往美好未来。他的诗文质朴无华,清丽自然,寓绚于素,大巧若拙,韵味隽永,意境清幽,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如羚羊挂角,了无痕迹,具有浓郁的田园和乡土气息,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一位诗人、艺术家对真善美和生活真谛的渴望与追求,洋溢着独特的意蕴和情趣。本书对陶渊明平凡伟大的一生及其艺术创作活动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研。

作者简介

李长之(1910-1978),山东利津人。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曾与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并称为“清华四剑客”。

他的主要作品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陶渊明传论》、《批评精神》、《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学史略稿》、《德国的古典精神》、《鲁迅批判》等。

目 录

自序

陶渊明的两个重要先辈――陶侃和孟嘉

一 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态度的一点线索

二 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三 自强不息和反对浮惰

四 陶侃是桓玄、刘裕一流人

五 魏晋风度的实际意义和桓温系的孟嘉

六 陶渊明所受两方面的影响

陶渊明的一生及其作品

一 引子一陶渊明诞生的时代

二 陶渊明的一生的总括

三 早年的生活和教育

四 十二年的矛盾生活的开始

五 矛盾的继续

六 桓玄政变时期的陶渊明

七 最后的摇摆――《归去来兮辞》的创作动机的分析

八 步入二十二年的躬耕生活一他的思想的成熟

九 再度改朝换代时的陶渊明

十 陶渊明的死

十一 尾声

陶渊明论

一 论陶渊明的政治态度

二 论陶渊明的思想态度

附录

图书摘要

一 关于了解陶渊明的政治

态度的一点线索

陶渊明的性格和政治态度,是和他的两位著名的先辈有密切关系的。这倒并不是仅仅由于生理学的或遗传学的看法,如果那样,便未免是机械唯物论了。问题是,陶渊明对于这两位先辈,的确有着异乎寻常的崇拜;因为崇拜,就容易受着影响。在事实上,陶渊明的风度、爱好、习惯,我们也都可以在他那两位先辈的传记里找到鲜明的影子。那么,关于陶渊明的政治态度,也就在他这两位先辈的政治态度中可能得到一点线索了,虽然这不是唯一的线索。

二 被人轻视的善战的溪族

陶侃是不是陶渊明的曾祖,曾经有过争执。阎若璩、阎咏父子和洪亮吉都是主张陶渊明并非陶侃的直系后代的,何焯、钱大昕以及大部分研究陶渊明的专家则肯定是的。

这事情确有可疑。因为,虽然沈约的《宋书》上载明“曾祖侃”,但和陶渊明的同时代诗人并且又是陶渊明的好朋友的颜延之作的《诔》却只有“韬此洪族”四个字,并没有提到他的曾祖是谁;更奇怪的是陶渊明自己的《命子》诗,提到陶侃时,只是说,“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竟缺少明确的交代,而《赠长沙公》一诗,序文“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在族祖之间的句逗又有两个读法,再加上下文更淡淡地说出“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的话,这就更增加了读者的迷惑。所以朱自清所写《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一文,索性说:“至世系年岁,则只可姑存然疑而已。”朱自清的文章是带有总结性的,这就是说,这个问题就现有的史料论,已证明是不可能得出更明确的答案了。

因此,我们对这问题可以不必纠缠在陶侃是否是陶渊明的曾祖上。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