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

更新时间:2024-10-28 17:55

陶然亭,又称“江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面积约90平方米。

名称由来

陶然亭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

历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陶然亭慈悲庵内建陶然亭。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的长兄江蘩对陶然亭进行修改扩建,在慈悲庵东面拓基造屋三间,在陶然亭南北砌筑山墙改亭为敞轩。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1952年,陶然亭与慈悲庵等合建成陶然亭公园。

建筑布局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约90平方米,亭内存有五方石刻,四副楹联。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辛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

陶然亭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兼嫂籍、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文物遗存

一块石碑

“陶然亭”石碑,右题“民国十九年”,下署“楚蒲袁俊书”,人们经常将此碑作为陶然亭标志,在此留影纪念。碑上的楚蒲为今湖北省赤壁市,袁俊为清末民初书法家。据史学家张次溪所著的《北平梨园金石记》记载:此碑位置,在陶然亭石阶上“老槐树旁,已倒卧。原碑阳为《梨园馆碑记》石刻”。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人磨去字迹,改刻“陶然亭”立碑至今。

三块匾额

第一块匾:亭内正西,江藻题写的行书“陶然”,署“康熙乙亥仲夏,汉阳江藻题并书”。

第二块匾:亭内东侧,齐白石题写的篆书“陶然亭”。

第三块匾:亭西侧檐下,郭沫若题写的“陶然亭”。

四副楹联

正面挂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系《四库全书》纂修官、著名学者翁方纲所撰,上联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说夜晚的安谧,深堂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进来。以“无人”与“有月”对比,蕴含了超凡脱俗的韵味。后为两代帝师翁同龢补书,《清史稿》称赞其书写“自成一家,尤为世所宗”。

西向柱联“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为禁烟名臣林则徐于道光二年(1822年)到访陶然亭撰写,清代学者、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在《楹联续话》称:“亭中楹贴当推此为第一。”旧联已无存,现在悬挂的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补书。

内侧柱挂联为清代翰林院编修沈朝初撰:“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出口挂联为“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五方石刻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及其兄江蘩撰书的《陶然吟》石刻,记录了陶然亭的创建经过。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江藻族兄江皋撰书的《陶然亭记》石刻,感慨其族弟江藻“远心静气,潇洒出尘,不忘林壑”,是桐城派散文佳作。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谭嗣同撰书的《城南思旧铭并叙》石刻,刻石记录了他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的探求维新之路。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吴中七子之一王昶撰书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石刻。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湖南人齐白石撰书的《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石刻,挥毫而就“西山犹在不须愁,何用沾衫袖泪”以抒发爱国情思。

历史文化

陶然亭慈悲庵自明朝中叶起为士人名流游息之地,清代建陶然亭后尤盛。至近代,则因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多曾与此有所联系而闻名于世。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兹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五四运动前后的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此,陶然亭有“人民革命的摇篮”之称。

文化活动

陶然亭菊花文化节

2024年10月1日,陶然亭公园第二届菊花文化节开幕,本届菊花文化节以“绚丽金秋,菊韵陶然”为主题,共展出包括上百个品种菊花在内的20余万株精品花卉。

文物保护

1979年8月21日,陶然亭慈悲庵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2年,包含陶然亭在内的陶然亭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22:00(21:00停止入园);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00—21:30(21:00停止入园)。

门票

全价票:每人2元;

半价票:每人1元。

交通线路

北京市内乘坐66、70、102、106、40路公交车,在陶然亭公园站下车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