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身体剧场

更新时间:2024-09-26 15:26

陶身体剧场(TAO Dance Theater)由陶冶、段妮、王好创立于2008年,是一个全职的现代舞团,剧场自成立以来曾在四十多个国家巡演。

舞团发展

陶身体剧场由陶冶、段妮、王好创立于2008年。

四次荣登纽约时报,其首席艺术评论家Alastair Macaulay以“戏剧性的张力……舞者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强大的驱动力……激情与能量是如此的非凡和吸引人”的高度评价来形容舞团作品。成立以来,陶身体剧场席卷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百余个不同艺术节,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际舞台上最受瞩目的现代舞团之一。陶身体剧场是中国首个应邀在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法国巴黎城市剧院演出的现代舞团。

陶身体剧场是中国首个应邀在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法国巴黎城市剧院演出的现代舞团,也是应邀于美国舞蹈节(ADF)演出,并成为该舞蹈节驻节艺术家中第一个进行为期六周文化访问的中国舞团。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连续四年委约舞团创作,四次力邀舞团在伦敦公演呈现作品。

舞团的巡回演出已遍及世界五大洲,曾在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法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以色列、西班牙、韩国、瑞典、波兰、比利时、芬兰、瑞士、印尼等不同国家巡回表演。更受邀悉尼春季艺术节、阿姆斯特丹七月舞蹈节、纽约秋季舞蹈节、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特拉维夫苏珊达拉艺术中心、新加坡艺术节、马德里国际舞蹈节、维也纳艺术节、台北新舞风、香港新视野艺术节、中国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印度Attakkalari双年展、墨尔本艺术中心、赫尔辛基艺术节、布达佩斯Trafó当代艺术中心、巴塞罗那Mercat de les Flors舞蹈中心、台中歌剧院、阿布扎比艺术中心、里昂舞蹈之家、淡水云门剧场等主流艺术节与知名剧院演出。舞团巡演最丰富的纪录一年达到21个艺术节、12个国家、25个城市、42场演出。

陶身体剧场还受到国际时尚界的青睐,曾多次与不同时尚品牌、杂志和独立摄影师跨界合作。世界时尚权威杂志“VOGUE”曾三次专访舞团并力邀不同知名摄影师为其打造时尚大片。2015年巴黎时装周,陶身体受邀与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Y3品牌进行现场合作。

2014年纽约Time Out杂志在纽约城市每年几十万演出中,评选陶身体剧场为十个(2014最佳舞蹈表演)之一,成为2014亚洲地区唯一入围的舞团。2015年韩国光州亚洲艺术剧院、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上海国际艺术节、台中国家歌剧院联合委约舞团新作《8》。2017年,澳大利亚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墨尔本艺术中心、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法国巴黎城市剧院-巴黎维莱特剧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台中歌剧院将联合委约陶身体剧场的新作品《9》。

2022年4月28日,陶身体表示,线上直播公演结束后,剧场将计划解散。

创作理念

陶身体剧场的艺术创作理念是希望通过舞蹈开启一条通道。而艺术的本质,即是通过对抗生命消逝所带给人的恐惧,使人自省、自辨、自教、自明、从而获得行动实践的原始动力,和承受自我消耗的勇气。在这个过程的重复中,人经历演变的循环、获得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消解了起点与终点,达到了开放与包容,悬置了作为生命信仰的终端真理,并不断回归到直面生命消耗时的恐惧本身。在陶身体的实践中,“身体”就是对“当代”这个概念最具意义的解读。身体作为承载着生命本源的母体,在动的过程中,身体自然产生出与繁衍与消耗、有限与无限等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即刻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陶身体剧场在所有创作中选择专注于身体自然次序的重复仪式。通过重复,动作的变化被删减了,尽可能在形式上达到极简的纯化状态。因为在叠加动作中所产生的惯性和重力,影响和消耗着舞者的体力;而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也持续考验着舞者的意志力;重复循环的节奏,挑战着观看者的专注力。在这个过程中,动作所承受与所传达的重量在不断地增加。

这种状态,既是拧干身体里每一滴水份,呈现出的消耗本身;同时也是抛开外界干扰,建立专注的自我。由此,舞者与观众感到的沉重和疲惫,反映出肉身所承受着有限性的真相;而舞者不变轻灵的、一以贯之的动作,又是超越于人类肉身的无始无终的无限性的循环。在这永远进行、滚动推演的无时间性的运动里,陶身体通过重复带给人负重感,让人不能无意识地度过“此刻”:因为每一个“此刻”都需要专注与自觉应对才能完成。这便开启了对“过程”的理性认知,也开启了通向身体的探索。这种探索指向了无需自白的生命之核的原初动力,和生命生长的终极意义,同时也包含了人对于自我局限性的承受和对于身体无限性的企及。

艺术并非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因为伴随着每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所谓“新”是层出不穷的,而所谓“旧”是从来都不存在的。唯有过程本身,是值得揭示且真实不虚的存在集合。陶身体剧场的“数位系列”作品,正是通过运动逻辑的累积,通过数字这种人类透知自然的理性结构的叠加,呈现自然次序的重复仪式。透过身体的万花筒探寻,在种种狭隘的限制中,通过艰辛的劳作和虔敬的专注,打开对于身体的更多理性认知和无限可能。

技术体系

在陶身体剧场的作品中,往往表现着波涛起伏、理性简约、生命循环……这一切都来自陶身体剧场独创的圆运动体系。在陶冶和段妮刚开始独立做舞团的时候,就是意识到身处的现状在身体语汇和技术表达上与世界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他们觉得这个断层更大程度是创作观念上的问题。从做舞团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知道要与这个世界产生对话,带着一种认知,陶身体开始从纯身体运动本身出发,进行探索。

陶冶认为,编舞和舞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编舞是思想上的舞者,他必须让“动”产生一个究竟:因此自第一部作品《重3》的“走”,他便开始研究脚、腿和胯运动时重心的转换,及身体的点线面传导至各个关节处的作用力。他把身体运动看作物理现象,把过程的每条线索无限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圆,一个永恒的概念,重复循环,永无间断。

在圆的运动中,所有的动都将与地面的引力形成对抗与和解:脚趾、脚后跟的每一次推地会延展至膝盖、胯部的尾椎及耻骨,然后通向脊椎、肩、手、头的末梢。而全身趴躺的地面运动,在脚、膝、胯、手、肘等的地面支撑下,各处结构成线,包裹成圆,软化磕碰,身体随着理性的惯性翻转腾挪,滚动跃进。

他把这样的舞当作是在做抛力与失衡运动,在力学之间进行反弹和传导,发力点以抛的力量多和少决定结果的远和近,过程中再借由惯性转化至下一个发力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在圆运动的过程中,舞者在理性掌握身体各处点线面的形成及动律的逻辑后,才会生发出一种想象意识 —“生笔画圆”。陶冶这样形容:想象身体的每一个点都生长出一只笔,用无数的笔尖画出流动的圆,所谓的圆是指以骨节或肉身某处画刻出一条不规则的弧线,通过释放、延续这根线条,将产生无休止的意识流动。在呼吸吐纳、张弛之间思索如何让想象与行动不断融合,从而感知到无边无际的内外空间。

在生笔画圆的每一刻,舞者的感官需要越来越敏锐,起落点才能越来越精准。陶冶着重强调了画圆中的“失重”过程:“跳舞的人经常被要求站稳,在稳定中,身体才能达到可判断的形态。而圆的重力训练是在推演,如何在不断失衡的情况下保持中心的守衡。将身体交付于空间之外,如皮筋般有弹性地来回拉伸,使身体重心在空间中更立体的传导转换,从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身运动。”

圆运动在不断靠近身体本质的过程中,也试图在离开身体,通向精神之地。对于编舞陶冶来说,“圆”是一种求真的态度,在身体力行中,观察原因,发现原本,回归源头,成为宇宙中的一个点:圆有一股包裹的力量,令人在存在的镜像中循环探究,相互映射。

工作坊

陶身体剧场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自2009年,陶身体剧场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大艺术节、院校及艺术机构开展身体工作坊、讲座课堂等,共计约90场。舞团曾受邀在美国舞蹈节、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阿姆斯特丹舞蹈中心、新加坡艺术节、韩国釜山东义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国内外开展工作坊。2010年陶身体剧场在北京当代MOMA艺术中心、蓬蒿剧场、北京舞蹈学院开展了40期公益性工作坊,累计参与人数达到1000人。

2012年10月陶身体剧场在上海,西安,广州,北京推广现代舞工作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陶身体教学工作坊希望让更多的人懂得并尝试去释放身体,挖掘身体更多的可能性。整个课程的运动方式是以身体关节的放松,重心转移,及重量感为核心进行开发。放松是指关节之间力量的状态,以关节松弛的理念贯穿之整个身体的运动。重心转移是指在空间中将身体重 心倒置为身体之外,尝试失重与惯性的运动状态及非贯性状态。重量感是指地心引力带给我们的力量,感受身体和地面的重量关系。整个运动强调相对科学性,在挖掘身体更多可能性的前提中寻找动作与动作之间更有趣的连接及挑战身体本身的能力,训练大脑意识明确支配身体细节,感受身体本质的运动性,将整个运动意识延伸到空间以外。其中大量运用呼与吸提沉的力量配合肢体运动去感受周围空间气的流动,从而在舞动的风影间歇中寻找呼吸的释放,体会身心气息的解放。在空间中将身体重心倒置为身体之外,尝试失重与惯性的运动状态及非贯性状态。尝试地心引力带给我们的力量,感受身体和地面的重量关系。

陶身体剧场训练体系来自陶冶、段妮的舞蹈经验与个人风格。课程研究身体不同的发力方式,如引力重量的反弹惯性、中段转移的失衡控制、关节肌肉的连带过程等,及意识对空间存在的间隙调配、时间节奏跳跃的转换、内外凝练的反观差别性来开发身体更多元的运动潜力。

面对身体万花筒探索路径,陶身体以重复累积的行动力开启生命'核'价值观存在的意义。这堂课是永无止境的实践方向,在不同'蓄'阶段里持续发酵。

动是生命中永恒不变的定律,展现了即刻行动于当下如何理性专注自我、集结经验去感受去呈现, 这份行动更是关于人所有经验与智慧凝聚的过程性。

主要作品

《重3》

编舞:陶冶

作曲:Steve Reich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

创作时间:第一舞段(2008年)

第二舞段(2009年)

第三舞段(2008年)

首演:2009年9月5日中国北京东方先锋剧场

短评:

令心脏停止跳动的充满奇迹和发现的一刻。

——《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

《2》

编舞:陶冶、段妮

作曲:小河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李忞

创作时间:2011年

首演: 2011年5月13日M.A.D.E艺术节瑞典NorrlandsOperan艺术中心

委约:新加坡艺术节Dansfestival

瑞典Norrland Opera

荷兰阿姆斯特丹舞蹈制作中心Dansmakers Theatre Bellevue

短评:

陶身体的舞蹈拥有宗教般的净化力量,它浑然天成、包罗万象。

——《新京报》

《4》

编舞:陶冶

作曲:小河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李忞

创作时间:2012年

首演:2012年7月17日波兰格但斯克艺术节Gdansk Festival,Suwnicowa Hall剧场

委约:波兰格但斯克艺术节Gdansk Festival

短评:

戏剧性的张力……舞者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强大的驱动力……激情与能量是如此非凡和吸引人。

——《纽约时报》美国

《5》

编舞:陶冶

作曲:小河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李忞

创作时间:2013年

首演:2013年7月3日阿姆斯特丹Julidans Festival“七月舞蹈节”,Stadsschouwburg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城市剧院

短评:

抽象的动作唤起了一个幻象性的宇宙。

——《卫报》英国

《6》

编舞:陶冶

作曲:小河

灯光:Ellen Ruge、马悦

服装:陶冶、李忞

创作时间:2014年

首演:2014年2月1日瑞典默奥市Umea, Norrlands Opera诺兰剧院

委约:瑞典诺兰Norrlands Operan艺术节,并得到于默奥2014、瑞典艺术委员会、 瑞典西博滕地区艺术资助委员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支持

短评:

陶冶的作品即包涵了高越概念又简约得不可思议,他的确是国际舞坛一颗杰出的新星。

——《伦敦晚报》英国

迷人的、炙热的、充满生命力、原始的、流动的、奇异的、……有魔力的、超现实的、怪诞的、非凡的、惊人的、令人困惑的、具启示性的……一次不容错过的极致体验。

——文艺评论网(澳大利亚)

《7》

编舞:陶冶

人声设计:陶冶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李忞

创作时间:2014年

首演:2014年9月19日澳洲阿德莱德OzAsia澳亚艺术节Adelaide Festival Center, Dunstan Playhouse剧场

委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艺术节 OzAsia Festival

英国伦敦Sadler's Wells

短评:

一场无可挑剔的巨大成功。

——澳大利亚《广告人报》

《8》

编舞:陶冶

作曲:小河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李忞、陶冶、段妮

创作时间:2015年

首演:2015年10月23日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戏剧院

委约创作: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China

英国伦敦赛德勒斯威尔斯剧院Sadler’s Wells London, UK

韩国光州亚洲艺术中心Aian Art Theater Gwangju, Korea

台中国家剧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 Taiwan

短评:

面对陶身体剧场的作品时,我们需要的常常不仅仅是观看,而是凝视,如同凝视深邃夜空,那里有无数星星在闪烁,看得越久,我们就越能体验到一种意识:在目光遥不可及的另一端,存在一个宇宙,无声无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陶身体剧场,八年》 三联生活周刊

《9》

编舞:陶冶

作曲:小河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陶冶、段妮

创作时间:2017年

首演:2017年11月3日国家大剧院

委约创作 :澳大利亚 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 / 墨尔本艺术中心

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

法国巴黎城市剧院 / 巴黎维莱特剧院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台中歌剧院

主创介绍

陶冶 (艺术总监 | 编舞)

出生于重庆,毕业于重庆舞蹈学校。曾在上海武警政治部文工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北京现代舞团

段妮(创团舞者 | 排练总监)

出生于西安,毕业于陕西省艺术学校。2004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导(广东班)由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及曾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团长(创始人)杨美琦女士创办。在校间曾获美国舞蹈节奖学金。曾在上海金星舞团、英国伦敦阿库汉姆舞团和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担任舞者。2008年8月加入陶身体剧场。曾三度随不同舞团受邀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进行表演,并三次荣登《纽约时报》,获得“非凡强大的、令人敬畏的、控制力极强”的高度评价。

王好(创团舞者 | 舞团经理)

出生于湖北,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在校期间凭个人独舞作品《腾格尔草原》获得北京第八届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全国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三等奖。曾在北京现代舞团担任舞者。2008年作为创团舞者加入陶身体剧场。2013年任艺术总监助理,协助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国内项目。2014年任项目总监,负责内部行政管理以及国内外演出项目。2015年担任舞团经理。

演出历程

2008年

4月 创作作品《作.妆》于驿游云画廊公演;

5月 委约创作作品《重》于北京草场地首演,此作品获得草场地艺术基金继续创作支持;

7月 创作作品《重之二》于广东现代舞周首演;

8月 受邀中美艺术节“新北京新纽约”于北京九个剧场公演;

9月至10月 受邀于北京“草场地”、上海“越界”、昆明“交叉”艺术节进行巡演;

10月 于北京798艺术区18库与音乐、影像艺术家合作表演《身体+空间+装置》;

11月 于天桥剧场与北京现代舞团合作演出荷兰编导阿努可作品《福佑》;

12月 于蓬蒿剧场首演作品《素》,同月创作《环境即兴》并于北京COFE SOLO进行演出。

2009年

3月 于北京蓬蒿剧场进行现代舞技术课展演;

4月 受邀参加北京现代舞周演出作品《素》,同月受邀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于九个剧场开展工作坊;

9月 于北京东方先锋剧场首演作品《重之三部曲》;

11月 与戏剧艺术家林兆华合作作品《故事新编》参加欧罗巴艺术节演出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国家剧院。

2010年

1月至2月 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公演作品《重之三部曲》;

3月 陶身体剧场以免费形式开展2010年长期公开课;

6月 陶冶与法国钢琴音乐家合作作品《VOY》首演于北京一号地璃墟艺术中心;

7月 陶身体剧场2010年思维-戏剧-身体公开课展演《现在、舞》首演于蓬蒿剧场;

9月 再一次《现在、舞》演出于蓬蒿剧场;

10月 再次与法国钢琴音乐家合作演出作品《VOY》于北京一号地璃墟艺术中心;

11月 作品《左右》应邀参加瑞士艺术节;

12月 应邀参加上海“秋收艺术节”首演作品《瞬间》、同月陶身体剧场2010年公开课于19日截止。

2011年

1月 陶冶赴法国马赛参加艺术节演出作品《VOY》;

5月 参加瑞典NorrlandsOperan艺术中心M.A.D.E.艺术节,展示《2》的创作过程并进行舞团瑞典首演;

6月 受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进行作品《2》世界首演,同月参加美国舞蹈节,进行作品《2》的美国首演,并成为六个星期特邀驻地舞团;

11月 受邀于美国纽约参加Fall For Dance舞蹈节,演出作品《Wight X 3》,同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首都剧院进行作品《2》的欧洲首演;

11月 于英国伯明翰DanceXchange(11月11日)与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演出作品《重之三部曲》《2》。

2012年

6月 受邀赴韩国参加釜山国际舞蹈节,演出作品《4》《Wight X 3》;

7月 受邀赴波兰格但斯克参加GSANSKI FESTIWAL TANCA舞蹈节,演出作品《4》《2》;同月受邀,同月受邀参加美国纽约Lincoln Center Festival艺术节,演出作品《4》《2》;

8月 受邀于悉尼歌剧院参加澳大利亚Spring Dance舞蹈节演出《Wight X 3》《2》;

9月 受邀参加瑞典NorrlandsOperan艺术中心M.A.D.E艺术节,赴瑞典Saxnas Garden与萨米族音乐家西蒙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文化交流访问;同月受邀参加奥地利维也纳FEST/SPIEL/HAUS/艺术节,演出作品《Weight X3》;

11月 受邀携作品《Weight x 3》《2》赴加拿大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Arts Centre

及蒙特利尔Place des Arts 蒙特利尔艺术空间剧场进行演出;

12月 受邀到德国的德累斯顿Dresden参加CHINA FROM INSIDE FESTIVAL艺术节,演出作品《Wight X 3》《2》。

2013年

3月 受邀参加加拿大多伦多的海滨中心世界舞台艺术节,表演作品《Weight X3》《2》;

5月 受邀于以色列特拉维夫Suzanne Dellal舞蹈中心,表演作品《Weight X3》《2》;

7月 受邀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首都剧场7月艺术节,演出作品《4》《5》;

8月 受邀参加中国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比赛开幕式,表演作品《4》,并于此月参加国家大剧院2013夏季演出季,中国舞蹈12天,演出作品《4》《2》;同月受邀参加瑞典M.A.D.E艺术节,演出新作品《6》;

10月 受邀参加中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吨半实验专场,演出作品《4》《2》;同月受邀参加墨西哥塞万提斯艺术节,演出作品《4》《5》;

11月 于巴西及哥伦比亚进行南美洲巡演,演出作品《4》《5》;同月受邀参加西班牙马德里艺术节,演出作品《4》《5》;

2014年

1月 受邀于瑞典参加欧盟“欧洲文化首都”开幕式及巡演,演出作品《6》;

2月 于美国纽约大学演出作品《4》《5》;同月于波士顿Shubert Theater演出作品《4》、《5》;

3月 受邀参加台北新舞台“新舞风”艺术节,演出作品《2》《4》《5》《6》;

5月 受邀参加巴西国际舞蹈节,演出作品《4》《5》;

5月 受邀于奥地利参加维也纳国际艺术节,演出作品《4》《2》;

6月 于英国伦敦Sadler's Wells剧场演出作品《4》《5》;

7月 于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作品《4》;

9月 受邀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参加澳亚艺术节,演出作品《6》《7》;同月于法国巴黎城市剧院演出作品《4》《5》;

10月 受邀参加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舞蹈节,演出作品《4》《5》;同月于英国伦敦Sadler's Wells剧场演出作品《6》《7》;同月受邀参加香港新视觉艺术节,演出作品《4》《5》;

11月 受邀于印尼雅加达参加印尼舞蹈节,演出作品《2》。

2015年

2月 受邀于印度班加罗尔参加印度舞蹈双年展,演出作品《4》《5》;

5月 受邀于立陶宛维尔纽斯参加新波罗的海艺术节,演出作品《4》《5》;

6月 受邀于法国巴黎参加巴黎时装周Y-3“2016春夏时装发布会”,演出作品《6》片段;

7月 受邀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荷兰7月舞蹈节,演出作品《6》《7》;

8月 受邀参加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爱沙尼亚塔林Saal双年展、瑞士日内瓦“内置”日内瓦艺术节演出作品《4》、《5》;同月受邀参加苏格兰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作品《Weight X3》《2》;同月受邀于芬兰参加赫尔辛基艺术节,演出作品《4》《5》《6》《7》;同月受邀于德国柏林参加八月舞蹈节,演出作品《6》《7》;

9月 于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进行陶身体展;

10月 于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演出作品《6》《7》;同月受邀于美国弗罗里达周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作品《Weight X3》;同月受邀于中国上海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新作品《8》;同月受邀于中国北京参加国家大剧院国际舞蹈节,演出作品《2》《Weight X3》《4》《5》《6》《7》;

11月 于法国巴黎城市剧院、瑞士韦尔涅Salle des Fetes du Lignon剧院、法国香槟沙隆演出作品《6》《7》。

2016年

4月 于希腊雅典奥纳西斯文化中心、卢森堡城市剧院、瑞典斯德哥尔摩舞蹈中心演出作品《6》《7》;于葡萄牙科因布拉、布拉加演出作品《6》《7》;

5月 受邀于中国澳门参加澳门艺术节,演出作品《6》《7》;

8月 于中国上海文化中心演出作品《4》《5》;

9月 受邀于中国北京参加长城森林艺术节,演出作品《4》;同月于北京舞蹈学院、德国科隆城市剧院演出作品《4》《5》;同月受邀于塞尔维亚参加贝尔格莱德国际戏剧节,演出作品《6》《7》;同月于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演出作品《6》《8》;

10月 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舞蹈中心演出作品《4》《5》;同月于匈牙利布达佩斯Trafó当代艺术中心演出作品《6》《7》;

11月 于台湾台中歌剧院演出作品《4》《8》;同月于阿联酋阿布扎比演出作品《4》;同月于韩国光州亚洲文化艺术中心剧院演出作品《6》《8》。

2017年

2月 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演出作品《6》《8》;

3月 于法国拉罗谢尔、安纳西、里昂、克雷泰伊演出作品《6》《7》;

4月 于法国布雷斯特演出作品《6》《7》;

5月 于中国上海文化广场演出作品《6》《7》《8》;

6月 于台湾台北云门剧场演出作品《6》《7》;

8月 于西班牙穆尔西亚、瓦伦西亚演出作品《6》《7》;同月受邀于马来西亚槟城参加乔治市艺术节,演出作品《6》《8》;

10月 于黎巴嫩贝鲁特演出作品《4》《5》;

11月 受邀于中国北京参加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演出作品《8》及新作品《9》。

2023年

1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数位系列”舞作《13》和《14》。

媒体评论

陶冶,中国现代舞蹈的引路者……他或许已冒升为中国最伟大的编舞家。

——《TimeOut北京》

一支被认为是“导正中国现代舞发展方向”的新锐舞团——“陶身体剧场”

他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身体观和美学观,甚至以一个哲人般的睿智将“人”的存在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

他们探讨身体的运动观就像在探讨宇宙规则一样,方圆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艺术评论》

作品在动静之间充满戏剧性的张力。动时行云流水、挥洒自如,静时凝聚出雕塑般的美感。动起来宛如两滴在白纸上翻飞腾跃的墨汁,静下来则似两株孤独生长的植物。

在一瞬间,这支生命之舞、意念之舞,仿佛早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它浑然天成、包罗万象,而世间万物尽在其中。需要何等的专注力和意志力才能编出、跳出这样的舞?看看我们身处的这个碎片化的时代又与它多么不相称。

陶身体的舞蹈拥有宗教般的净化力量,年轻的陶冶在艺术上的独特、自信与成熟,无疑已令他跻身中国优秀编舞之列。别忘了,他还不到30岁。

——《新京报》

他们一舞动起来,气场就变了。他们的身体让人吃惊和赞叹,舞者不可思议的姿态令观者的想象无限蔓延,对身体的可能性有了全新认识。

——《Vogue服饰与美容》

观看“陶身体”的演出并不需要观者记住太多的细节,也不需要对其有明确的定义,观者只需深刻地感受它所传递出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让人们以另一种“极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让人们去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更让人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去寻找自我精神的栖息地。

陶冶及他的舞团在浮躁、喧哗的社会中保持自我,以不为表达而表达的创作方式传递出了生命的本真与能量;他们在专注力缺失的现状中坚守自我,用简单来挑战极限,在简单的重复中潜下心来磨练毅力以体验生命的极致。

——《舞蹈》

戏剧性的张力……舞者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强大的驱动力……激情与能量是如此非凡和吸引人。

陶冶有一种将观者拉入其极简无奢的内在冥想之境的能力,如果你心驰神往,便会发现身体就是一处神圣的所在。

——美国《纽约时报》

他们的舞蹈中流动着自然的魄力,这是富有挑战性的作品,突显了这位中国编导独特的个体语汇。

——美国《金融时报》

看了他们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编导和舞团的创始人陶冶如此抢眼。他是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当代舞界一股强劲的新兴力量。

——英国《泰晤士报》

极具视觉活力和精神击打力,再结合着无懈可击完美无瑕的演绎,陶身体的这些作品使得陶冶团队的极简舞蹈很快跃居到世界舞台之上。抽象的动作唤起了一个幻象性的宇宙。

——英国《卫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