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4 11:19
隆都镇,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下辖镇,地处澄海区西北部,东邻东里镇、莲华镇,南靠莲下镇,西接上华镇,北与潮安县接壤。距澄海中心区域15千米。隆都镇行政区域面积33.84平方千米。2019年,隆都镇户籍人口80006人。
隆都镇古称隆眼城都。远在唐末乾符年间就有人居住,且聚成村落,多以渔耕为业。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隆都属于潮州的海阳县的一都。
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隆眼城都隶属潮州海阳县怀德乡。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割属饶平县,仍称隆眼城都。
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始简称隆都。
民国元年(1912年),隆眼城都改设为隆都区。
1949年后,隆都区割归澄海县管辖,今莲华镇(原称十五乡)从隆都区划出归属苏北区。
1987年,始称隆都镇。
2011年末,隆都镇辖店市、东山、南溪、上西、后沟、前沟、樟籍、前埔、鹊巷、福洋、后埔、上北、下北后溪、前美15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隆都镇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店市。
隆都镇地处澄海区西北部,东邻东里镇、莲华镇,南靠莲下镇,西接上华镇,北与潮安县接壤。距澄海中心区域15千米。隆都镇行政区域面积33.84平方千米。
隆都镇地处韩江下游冲积平原三角洲,系由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河流三角洲冲积和滨海海潮沉积交替作用形成,成陆年代较早。隆都镇地势是以平原为主,东部诸小山丘,总名为西灵山,由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花岗岩出露构成,中部和西、南、北均系冲积平原。现隆都境地,四周高中间低,似鼎状的盆地。北眺莲花山,南临韩江支流。东北面属莲花山脉延伸的丘陵地带,西南部为韩江支流东、南、北三溪环绕的平畴沃野。
隆都镇地面平均海拔(黄海高程)5米,集镇区店市海拔5.4米。
隆都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季,酷热期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雨量多集中于春夏两季,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
隆都镇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17.7小时,常年平均气温在21~22℃之间,最高温度在7~8月间,为28℃,最低温度在1~2月间,为11~12℃。极端最高温日是1953年8月16日达37.3℃,极端最低温日是1955年1月11日达-4℃。霜冻期短,出现于1月份,无霜期长达362天。隆都镇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5~11月来自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正面登陆的机率低,但年均受影响的仍达2~3次,尤以七、八月影响较大,1968年7月28自惠来登陆的3号台风,隆都镇最大风速为51.2米/秒,风力达12级以上。
隆都镇雨量介于潮汕平原、东南平原丘陵温热少雨区与中部平原丘陵温热丰雨区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674.6毫米,年降水日为190天,主要集中于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2%,其中4~6月为前汛期,以降雨为主,7~9月为后汛期,以台风雨为主,年降雨量最多是1983年,达2441.1毫米, 24小时降雨量最大为1955年7月21日的297.4毫米。
隆都镇地处韩江下游三角洲,三面环水:东溪、北溪、南溪。
东溪是韩江东边的古河道,是韩江出海支流之一,全长19千米,平均宽度为500~800米,流经镇域南部,是隆都与上华、潮安县江东镇间的界河,该段河道弯曲、水流湍急、河谷宽、河床浅,历史上多发生水灾。
北溪是隆都镇东面的韩江出海支流之一,也是韩江的东边古河道,全长约25千米,宽度为250米,是隆都与莲华镇的界河,流经隆都镇河段长6.14千米,平均宽仅120~150米,河道窄且弯曲。
南溪亦称沙尾溪,是粤东三大古运河之一,开凿于宋元佑至元符年间(1086~1100年),由宋盐官李前率众挖掘,全长9.5千米,河面平均宽度220米,是隆都与莲下镇、溪南等镇间的自然界河,也是东里港口与潮州韩江上游地区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
隆都镇系由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河流三角洲冲积和滨海海潮沉积交替作用形成,地层自上而下有粘土层,细沙层,中沙层,沙泥相间出现,地基基础下部广泛分布有高压缩性淤泥层,地质较差。
隆都镇位于韩江三角洲南部轻度断陷区,属华夏系构造第二复式隆起地带,地震基本烈度为八度,为国家地震局划定的地震烈度重点监视区域。
隆都镇每年四至九月有洪水威胁,警戒水位是潮安水位13.5米,历史最高水位发生在1964年6月,潮安水位为16.95米。隆都镇防洪江堤18.36千米,其中东溪8.39千米,南溪6.99千米,北溪2.98千米。防洪堤大部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011年末,隆都镇总人口765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92人。总人口中,绝大多数属汉族。如今海外侨胞近12万人,现有侨眷占人口五成以上。海外侨胞现已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各国,尤其以泰国为最。
截至2019年末,隆都镇户籍人口80006人。
2011年,隆都镇实现财税总收入3573万元,镇般预算收入1240万元。
2019年,隆都镇有工业企业11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隆都镇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近1000亩,年产值超亿元,其中台湾青柠檬、脆蜜青枣等优新品种种植面积400多亩,产品远销广州、深圳等城市,年产值近3亿元。隆都镇被评为省水果专业镇、省台湾优稀水果产业园区、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汕头市优稀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隆都镇现有科技示范基地2个,科技示范户200户,和平农场注册的“广美”商标,实现了水果标识上市。2011年,隆都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36元。
隆都镇以食品加工、毛织服装、工艺玩具为支柱的工业经济发展较快。2011年,隆都镇有经营生产单位1500多家,其中,企业70多家。2011年,3家规模上工业企业年产值超2.6亿元。
厦深铁路横跨隆都镇境内。汕汾高速公路店市出入口位于镇中心,连接安澄公路、隆樟公路。现有城镇道路基本形成了“一纵一横”的交通主干网系统,即安澄路、隆樟公路在辖区内交叉横贯全镇,南通汕头,西连潮州。隆都镇内村村通水泥路。
2011年,隆都镇有文化主站1个。2011年末,隆都镇完成《隆都华侨志》初稿编撰工作。隆都镇开展纸影戏、写灯笼、木雕、竹制艺术品等潮汕特色传统技艺承传。有国际三级艺术大师、青年微雕家,2000年,其发丝微刻作品《岳阳楼记》以“毛发微刻文字数量之最”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11年末,隆都镇有线广播站1个。
2011年末,隆都镇有中学2所,小学1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7038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末,隆都镇有镇所卫生院1个。农民参保率达100%。
隆都镇共成立了灯谜、乒乓球、门球3个协会,2个潮曲乐社,拥有灯光篮球场45个。樟籍村民自发组织的农民门球队,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和省、市赛事,2000年获全国门球赛第5名,2005年获广东省中华文化杯门球赛第4名。
2011年,隆都镇店市设有1个邮电分局。
隆都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前美村为代表,拥有“岭南第一侨宅”美誉的“陈慈黉故居”,省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方寨“永宁寨”,体现江南水乡园林建筑的“文园小筑”等知名景点。此外,有以丽泽斋、南溪老根据地革命烈土纪念碑为代表的革命遗址,仁寿里、七落儒林第为代表的一批古宅,状元先生第、祖姑祠为代表的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许福成为代表的11个侨批馆等众多各有独特风格的旅游资源,是一个集潮侨文化、红色文化和古建筑群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1998年,隆都镇被评为广东省体育先进镇。
2003年,隆都镇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