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

更新时间:2023-01-08 00:28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是 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王昆吾

作者介绍

王昆吾,原名王小盾。1951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曾在赣东北山区从事农业劳动十年。1982年在复旦大学获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硕士学位,导师王运熙教授;1985年在扬州师范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任中敏(二北、半塘)教授。自1985年12月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于1988年、1991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从1993年起,任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作品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隋唐燕乐

一、“燕乐”的名义和“词”的名义

二、隋唐燕乐的内容及其性质

三、西域乐舞的输入

四、汉族音乐对胡乐的吸收

五、关于乐律、乐器和夷夏之辨

小 结

第三章 曲 子

一、曲子及其特征

1.隋唐曲子的节奏

2.隋唐曲子的曲体

3.隋唐曲子的题材和风格

二、风俗歌、妓歌和曲子的产生

1.风俗歌

2.妓 歌

三、杂言曲子辞

1.调 名

2.齐杂言同调异体

3.篇章体制

四、关于“依调填辞”

1.敦煌曲子辞的“依调填辞”

2.文人曲子辞的依调填辞

3.对词律的评价

小 结

第四章 大 曲

一、魏晋大曲

1.魏晋大曲的体制及其配辞特点

2.魏晋大曲的形成

3.魏晋大曲产生和流行的时代

二、唐大曲一百二十一曲

1.宫廷燕乐大曲

2.教坊大曲

三、唐大曲的体制与歌辞

1.唐大曲的体制

2.唐大曲曲辞

3.杂言大曲辞

小 结

第五章 著 辞

一、著辞和酒筵歌舞、酒令伎艺

1.酒筵歌舞

2.酒令伎艺

3.著辞同酒筵歌舞、酒令伎艺的关系

二、著辞和曲子辞

1.著辞发展的历史条件

2.著辞的曲调特征

3.唐著辞对于后世歌辞的影响

三、杂言著辞

1.送酒辞

2.改令辞

3.杂言著辞探源之一――嘲

4.杂言著辞探源之二――改令和还令

小 结

第六章 琴 歌

一、琴曲在隋唐燕乐中的地位

二、琴歌和隋唐五代琴歌文献

1.关于琴曲配辞的问题

2.隋唐五代琴歌文献

三、杂言琴歌

1.杂言琴歌和杂言谣歌

2.杂言琴歌和杂言曲子

3.《胡笳十八拍》和杂言琴大曲

4.富声十小调:琴曲与词调的关系

5.关于韩愈《琴操》

小 结

第七章 谣 歌

一、对谣歌与歌曲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隋唐五代谣歌

1.民间谣歌

2.文人谣歌

3.隋唐五代谣歌的特点

三、杂言谣歌辞

1.骚体――谣歌和传统音乐的关系

2.“三三七”体――在民歌影响下的文人谣歌辞,曲子的谣歌化

3.“吟”和长篇杂言谣歌

4.杂言谣歌辞中的声辞

小 结

第八章 讲 唱

一、隋唐五代的讲唱艺术

l.俗讲

2.转变

3.唱词

4.说话

二、佛教歌唱的音乐源流

1.呗赞音乐和西域梵声的输入

2.唱导和佛教音乐的部分汉化

3.佛曲和中国佛教音乐系统的形成

三、唐代佛教歌唱的音乐

1.佛教讲唱中的梵声

2.佛教讲唱中的俗乐

四、杂言讲唱辞

1.杂言俗讲歌辞

2.杂言佛教唱词

3.杂言民间唱词

4.关于《五更转》和《十二时》

5.关于“三三七七七”体

小 结

关于佛教音韵之学同汉语四声说关系的一点讨论

第九章 隋代杂言歌辞概述

一、南北文化融合形势下的隋代音乐

二、“近代曲辞”的兴起

三、隋杂言

小 结

关于隋代歌辞史料的一点讨论

第十章 结 论

附 录:敦煌舞谱校释

征引书目

术语索引

曲调名索引

后 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