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4 01:34
《随波逐流的人 》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让·路易·特兰蒂尼昂、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多米尼克·桑达主演的剧情片,于1970年6月在西德上映。
1930年代的意大利,破落贵族子弟马尔塞洛·克莱利西的父亲长期住在疯人院,母亲生活放荡,家庭日益衰落。他已经三十四岁了,还没有妻子。生在乱世,不知往何处去,最后他终于随波逐流,加入法西斯。马尔塞洛·克莱利西与门当户对的姑娘朱莉娅结婚。婚后,便带新婚妻子到巴黎度蜜月。在巴黎,他同流亡法国的卡德利教授的年轻妻子安娜打得火热。卡德利教授原是马尔切洛以前的老师,一位反法西斯的爱国志士。马尔切洛利用与安娜的感情关系,诱使安娜和卡德利教授上当,在巴黎郊外被马尔塞洛·克莱利西和他的法西斯同伙杀害。二战以后,墨索里尼垮台,人民胜利。马尔塞洛·克莱利西洛摇身—变成为反法西斯分子,他在大街上声嘶为竭地揭发参与暗害卡德利教授的同伙。
(以上资料来源)
(以上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
主创机构
上映信息
(以上资料来源)
虽然《随波逐流的人》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但是把影片放在现代依旧不会落伍。知识分子内心的冲突、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选择却是人生不变的母题。影片反映了在极左思潮的冲击下,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闪回和一些独到的镜头——这些拍摄手法在科技更发达的时代看来依旧是极具冲击的,这种形式上的元素和电影语汇,恰巧也反映出当时意大利的混乱和迷茫(时光网评)。
《随波逐流的人》是一部优美精巧、笔触细腻的作品,影片叙事结构富有张力,批判精神贪串始终。贝托卢齐并没有经历过三十年代的生活,他却成功地再现了三十牟代的病态社会气氛。该片中,精神分析和政治以十分独特的方式揉合在二起,既是“一个企图消除一直压抑在心中的精神创伤者的内心活动轨迹,也是对普通人身上具有的法西斯思想的洞察入微的探讨(阿尔多·塔索诺著《意大利电影杂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