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3 18:54
雄关龙是一种发现于中国的小型暴龙类,体长约4米。该属下只有一种,即白魔雄关龙。雄关龙的头骨狭长,缺乏原角鼻龙类中的鼻骨冠,表明它没法像霸王龙或特暴龙那样的大型暴龙类通过毁灭性的咬合力给予猎物致命一击。
属名“雄关”是指嘉峪关,即雄关龙的发现地,种名“白魔”意指白魔城,一处当地奇特的沙漠景观。
雄关龙目前仅发表过一件标本,即正型标本FRDC-GS JB16-2-1。头骨保存了几乎除下颌以外的其它部分,几乎完整的荐椎前椎体,部分保存的右侧肠骨,和右侧股骨。
雄关龙是中等偏小型的暴龙类,其头骨的眼眶前部分拉长,约占了整个头骨的三分之二。前颌骨很短,期长度和高度比较接近,上面长有4个牙齿。上颌骨狭长。眶前窝非常明显,并向吻端大幅度延伸。上颌孔很小。眶前窗短,长度没有达到眶前窝的一半。如同其它暴龙类一样,雄关龙的眶前窗背腹向加深。鼻骨在吻端愈合,由于后部被破坏,所以无法判断鼻骨的后端是否愈合。与后期的暴龙类相比,雄关龙的两侧鼻骨的外侧边缘要更加平行。鼻骨没有气腔化构造,鼻骨的侧边缘也没有发育出低矮的脊。鼻骨整体较厚,但是背面没有粗糙的纹饰。泪骨的前突具有一条背外侧脊,构成了眶前窝的背边缘。前额骨为近三角形。颧骨具有气腔化构造,通过一个小的孔与外部相连,但是弱于更进步的暴龙类的颧骨的气腔化构造。眶后骨的后突很长,构成了颞孔间隔的主要部分。鳞骨的下突宽阔,与颞孔间隔构成了约90度角。鳞骨下突与方颧骨的升突相接,并共同伸入到下颞孔里面。从背面看,鳞骨形成了上颞孔强壮的后外侧角。方骨不具备气腔化构造。
雄关龙的枢椎两侧只有一对气孔与内部的气腔化构造相通,而晚白垩世的大型暴龙类的枢椎通常有两对气孔。肠骨的背边缘呈拱形,卡彭氏窝发达并一直延伸到耻骨柄上。股骨头与大转子之间的部分平坦,且指向近背侧向。小转子呈翼状,与大转子之间由一道裂隙分开,其近端延伸至与大转子相似的高度。
布鲁萨特等人2016年发表的暴龙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雄关龙的位置较帝龙进步,较伤龙,阿巴拉契亚龙原始。雄关龙的吻部纤细,无法像晚白垩的暴龙类那样承受非常巨大的力量。将雄关龙的数据加入系统发育框架的分析显示,暴龙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其鼻骨首先丢掉了冠饰,之后才发育出非常粗壮的鼻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晚白垩世大型暴龙类的头骨生物力学特性是由多个特征决定的,其演化过程遵从一种镶嵌演化的模式,比之前想象的要复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