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7:57
希拉克略重整罗马
在雅穆克之战发生前不久,坐拥地中海东部与西亚大片领土的拜占庭帝国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之劫。巴尔干已遭受斯拉夫人的多年入侵,与萨珊波斯的长期战争形势不利,加之内乱频仍、国库虚空,拜占庭帝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此时的波斯人已经夺取拜占庭在西亚地区的绝大多数领土,兵锋直指海对岸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又应萨珊波斯之请从西北进攻拜占庭。希拉克略向波斯国王库思老二世的议和请求也被后者拒绝,这似乎预示着拜占庭气数已尽。
然而,希拉克略皇帝只做了三件事便彻底扭转乾坤:他首先凭借海军切断了波斯人与阿瓦尔人的联系;其次,他与保加利亚人结盟,让保加利亚人攻击阿瓦尔人本土、迫使阿瓦尔人撤军;最为关键的是,希拉克略与突厥人的同盟,使拜占庭转守为攻。
很快,拜占庭军队便在希拉克略的亲自率领下攻克数座波斯重镇,先是在伊苏斯击溃了波斯大军,接着又在亚述平原取得尼尼微战役的大捷。随后萨珊爆发宫廷政变,曾不可一世的库思老二世身陷囹圄,波斯新王则与希拉克略签订和约、归还了此前占领的所有拜占庭领土。就这样,希拉克略成功地令拜占庭重获新生。
让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当622年希拉克略转入对萨珊波斯的反攻时,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穆罕默德正从麦加出逃、前往麦地那寻求庇护。阿拉伯人对他们的两大强邻——萨珊波斯和拜占庭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两大帝国对他们的了解。半岛北部的阿拉伯部落如加萨尼王国等长期作为佣兵参与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战争,十分熟悉他们雇主的战略战术,这种宝贵的经验也为阿拉伯人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拜占庭人仍然将这些阿拉伯人视为蛮族,他们也并未将伊斯兰教视作一个全新的宗教,仅仅把它视作基督教的某个异端教派。因此,拜占庭也一直将防御重点放在叙利亚北部、对抗他们的宿敌萨珊波斯,对南方的阿拉伯人毫无防备。这也为战争的失败埋下伏笔。
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
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其他因素,造成半岛内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当时当地的主要居民是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贝都因人,他们逐水草而居,分成许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公元570年,在麦加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伊斯兰教复兴者穆罕默德诞生了。公元610年,穆罕默德正式创立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伊斯兰教,同时开始了他历时23年的传教活动。公元612年,穆罕默德转为公开向麦加一般群众传教。不久后建立了以乌玛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权,穆罕默德成为麦地那宗教、政治、军事和司法的最高领袖。不久便统一了对麦地那。
为巩固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组织了穆斯林武装,这支武装基本是阿拉伯骑兵组成,成为后来对外扩张的有力基础。公元624~627年间,穆斯林武装同麦加贵族进行了著名的白德尔之战、吾侯德之战和壕沟之战等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反抗势力。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以艾布·苏富扬为首的麦加贵族被迫投降、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
公元631年末,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相继归信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领袖地位。至此,穆罕默德终于实现了他统一阿拉伯民族的宿愿。同年1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民族为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马士革战役
公元632年,阿拉伯第一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即位,立即开始踏上对外扩张的征途。当时阿拉伯人面临的对手有两个,一个是波斯萨珊帝国,另一个就是东罗马帝国。这两个本来都异常强大的帝国由于相互之间长达400年的争战已经两败俱伤,其中的波斯更是已经衰败到极点。而胜利一方的东罗马帝国虽然有了一位新的杰出君主希拉克略皇帝统治,但连年战乱,帝国实际上已外强中干。这样,阿拉伯人就把他们扩张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东罗马帝国。
公元633年,哈里发派兵出击,正式拉开阿拉伯扩张“圣战”的帷幕。被称为“安拉之剑”的名将哈立德运用远距离迂回策略,冒险横穿沙漠远征美索布达米亚,攻占希拉和巴士拉,成功地绕到东罗马军背后。哈立德于634年7月在艾季纳代因战役大破拜占庭王弟狄奥多拉。
公元634年年底,阿拉伯远征军兵临当时东罗马帝国最富裕的省份——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士革城下。在得到阿拉伯人保证城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承诺后,大马士革大主教率领大马士革军民投降,史称大马士革战役。
希拉克略随即命大将瓦汉率军增援叙利亚残军,自己也坐镇安条克。阿拉伯远征军统帅哈立德决定退出大马士革以避其锋芒,然后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利用东罗马军远道而来是疲惫之师的特点进行打击,在雅穆克河畔决战。
公元636年8月15日,两军在雅穆克河相遇,决战一触即发。虽然拜占庭军占据数量优势,然而冒着酷暑一路前进、且遭受阿拉伯轻骑兵不断骚扰的拜占庭大军在抵达战场时已疲惫不堪。阿拉伯军虽数量较少,但他们以逸待劳,战意高涨。
拜占庭全军分为四队,采用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阵型,由瓦汉担任主帅。这些罗马军团主要依靠弓箭和标枪等投射武器来削弱敌人,而不是以步兵方阵的近战优势击溃对手。这个时候的拜占庭军队已经非常依赖骑兵力量来完成制胜一击。但连年的战乱与刚刚遭受重创的国力,并不能为他们支撑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骑兵力量。拜占庭骑兵很大程度上学习了波斯与北方的游牧骑兵身上各自的一些特点,却也都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的优势。
在雅穆克之战中,拜占庭人出乎意料的没有保留总预备队。他们将骑兵分散部署在各个步兵分队的身后。
阿拉伯全军也分为四队。他们的步兵前后分为三线部署,比拜占庭人更为接近古老的罗马军事传统。第一层是装备最好的剑盾步兵,身后有长矛步兵支援,第三线位置上还有集中使用的弓箭手进行掩护。阿拉伯军队的骑兵并不是强项。但相比有着丰富骑兵作战经验的拜占庭部队而言,他们更为适应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同时有着新兴宗教带来的士气优势。和步兵同行一样,他们也长期成为拜占庭和波斯人的雇佣军,所以非常熟悉对手的套路。
与拜占庭军不同的是,主帅哈立德只将四分之三的骑兵投入战场、保留了四分之一的骑兵作为预备队。
交战首日,拜占庭一方首先发起试探性进攻,但并未突破阿拉伯步兵的防线。
第二天拂晓,拜占庭军从左右两翼进攻,试图利用更多军队展开的正面宽度优势去包抄人数偏少的阿拉伯军的阵线。但哈立德指挥骑兵预备队先后解除了拜占庭对左右两翼的包围、守住了防线。
交战的第三天,拜占庭军则将主攻方向放在阿拉伯军的右翼,并一度突破了他们的正面防线。然而哈立德又一次发挥了预备队的作用,他指挥预备队与左翼骑兵夹击拜占庭军的右翼、同时命令右翼骑兵侧击拜占庭军左翼,再次挫败了拜占庭军的包抄企图。到此刻为止,交战双方都已经摸透了对手的套路。
第四天,拜占庭主帅瓦汉继续主攻阿拉伯军较弱的右翼,并击退了正面的阿拉伯步兵。哈立德则将骑兵预备队分为两路,在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第三次击退了拜占庭军的进攻。战斗中一些阿拉伯士兵已经开始放弃战斗逃跑,但被身后的随军妇女用各种手段给赶了回去。一些阿拉伯妇女甚至动手杀死了执意逃跑的人,并激励全军死守防线。虽然此时仍然胜负未分,但胜负的天平已开始向阿拉伯一方倾斜。
双方在第五天暂时休战,但哈立德在这一天做出了两个重要决策:他取消了预备队、将骑兵主力集中在右翼、准备对拜占庭军的左翼发起总攻。随后他趁夜色派一支骑兵分队占据了雅穆克河渡口、截断了拜占庭军的后路。事实证明,他们最终决定了拜占庭军战败的命运。
双方终于在交战第六天(8月20日)展开决战。哈立德如战前计划的那样,趁双方步兵相持时亲率骑兵主力对拜占庭军左翼发起总攻。拜占庭主帅瓦汉见状,打算抽调一部分右翼骑兵前来增强防御。但他的援军尚未部署完毕,哈立德的骑兵主力已经击溃拜占庭左翼、开始与己方步兵一起夹击拜占庭中军。受到败兵冲击的拜占庭重骑兵也阵脚大乱、向北溃逃,将左翼步兵完全暴露在阿拉伯军的夹击下。
当左翼的拜占庭军被消灭后,哈立德开始率骑兵夹击拜占庭中军、迫使中军后撤,这也导致拜占庭全军彻底崩溃、纷纷向西败逃。他们在雅穆克河畔又遭到阿拉伯军队的前后夹攻、损失惨重,主帅瓦汉也战死于乱军之中。
希拉克略皇帝已经无力回天,被迫率残部撤退,当他撤退至叙利亚边界时,面对他祖先历尽艰辛夺取的领土却即将沦丧的凄凉景象,作为一代有作为、曾经胸怀恢复罗马荣誉大志的杰出君主的希拉克略皇帝放声痛哭,仰天长叹道:“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雅穆克战役是阿拉伯人进军波斯和东罗马帝国的战略开端,可谓意义重大。这场战役的失败,使东罗马帝国丧失了叙利亚这一富庶的行省。
公元638年,阿拉伯人占领中东重镇耶路撒冷;公元640年,东罗马帝国的整个叙利亚全部陷落;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公元645年征服利比亚。公元669年,阿拉伯军队第一次进攻君士坦丁堡,随后的公元674-680年,阿拉伯人连续七年进攻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