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2 09:37
集体潜意识,又译作“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经由遗传获得来。由全部本能及其相关的原型组成。本能体现精神的动力方面,原型体现本能的意义,是本能在人精神中的存在形式,决定人的行为的未来倾向和可能性,两者协调一致。具有先验性、普遍性、自主性、自律性、动力性和目的性等,是人类精神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创造力起制约作用。虽处于潜意识的最低层,但无时不在寻求表现,若其内容未被意识同化,则会通过宗教、神话、艺术、梦幻和象征等表现出来。
荣格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潜意识”等概念。他也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这和弗洛伊德的提法有所不同。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要比意识大。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 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
个体无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
原型(Archetype、Prototype)是集体潜意识中形象的总汇。它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这种原型而成形。它深深的埋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荣格亦将它们称呼为显性、无意识意象、虚构或原始印象,以及一些其它的名字。但原型似乎最被接受。所谓的原型,是藉由特定的方法去体验事情的天生倾向。原型本身没有自己的形式,但它表现就有如我们所见、所为的“组织原理”。它遵循Freud理论中的直觉法则行事:首先,当一个婴儿想要吃时,他不知道他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他有着相当不明确的渴望,然而,某些特定的东西可以满足他。之后,根据经验,当一个小孩饥饿时,他渴望一些特定的东西——牛奶、饼干、烤龙虾、纽约式的披萨。原型,就像是宇宙中的黑洞:你只能藉由它吸引质子和光,知道它在那里。
人格面具
指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人格面具能够使人在社会中获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阿尼玛与阿尼玛斯
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扮演的男性或女性角色。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这个角色是由他们的自然性别所决定。但是荣格同意Freud、Adler、以及其它学者的观点,认为我们生而具有双重性别。当我们以胎儿身份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时,我们没有性器官的差别,仅仅逐步的受到荷尔蒙的影响,而发展成男性和女性。同样地,当我们以婴儿开始我们的世间生命之时,在外人感觉既非男性亦非女性。几乎是立即的——当那些粉红色和蓝色赠品发生时,我们才会受到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而它将逐步将我们塑造成男人和女人。在所有社会中,对于男人和女人的期望都不同。这些期望通常根据性别所扮演不同繁殖角色来决定,但常常包含许多传统细节。在我们当今社会里,仍然残存这些传统期望。女人仍然被期望更具礼仪而少好斗;男人依旧被期许更强悍而忽视生活中的情感面。但Jung认为这些期许意味着我们只培养自己潜能的一半。阿尼玛(Anima)是男人心理当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是女性心理当中男性的一面。一起来看,他们被视为相对。阿尼玛斯可能象征年轻女孩,非常自动自发且依靠直觉,或像女巫,或像祖母。它很可能跟极深的情绪性和她自身生命的力量有关。阿尼玛可能象征老智者,巫师,或者男性中的一人。它倾向于合理,通常具理性主义,甚至爱追根究底。阿尼玛或阿尼玛斯是透过你跟集体潜意识沟通所得的原型,而跟它接触是重要的。它也是负责我们大部分挚爱生命的原型。如同古希腊神话所言,我们总是注视着我们另外那一半。那被神取走的那一半,就在那无数相反性别的人之中。当我们一见钟情时,我们会发现某人“充满”我们独特的阿尼玛或阿尼玛斯原型。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体中都存在着一个异性原型,也就是集体潜意识。当我们对对方一见钟情的时候,你也许觉得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其实自己心中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的作用,他们驱使你去寻找类似的异性,并让你在看到符合心中原型的异性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阴影
阴影(shadow)是人的心灵中遗传下来的最黑暗隐秘、最深层的邪恶倾向。它寻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却是生命力、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自性
自性(self)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对集体潜意识的发现使荣格成为20世纪最卓越的学者之一,荣格也由此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荣格在世界各国的世俗、宗教信仰甚至神秘事件中发现了某些共同的跨文化现象。例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神话传说中,常常出现主题类似或者情节相似的故事,或者是有相似的人物形象。在为来访者作精神分析时,不同来访者的经验和梦中也时常出现与神话不谋而合的象征。甚至某些精神分裂来访者的幻想或者观念也可以在神话中找到对应。而这一部分的人类本性,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为荣格首创,是荣格最独特的发现,是荣格理论中最为新颖的部分,也是最深奥费解和引起最大争论的一个概念。
潜意识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潜意识,是该理论的扩展的基础。弗洛伊德把心理过程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可以被个体认识并感知到的存在,直接与外部世界和内在连接。而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起到一个门卫的作用,潜意识中的心理内容经过前意识的过滤作用才能进入到意识之中。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基础,他的理论也都围绕潜意识开展。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是个人生而具有的一些本能、欲望、原始冲动等,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这些本能、欲望的直接和立即的满足。而促使这些冲动满足的内驱力则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力比多。
集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次,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就是弗洛伊德所讲的一切被压抑的记忆和经验和个人的冲动、欲望等构成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荣格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性、最神秘、并引起最大争议的概念。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进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一个人出生后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形式,作为一种心灵的虚像,已经先天的被他具备了。这种心灵的虚像和与之对应的客观事物融为一体”。集体潜意识产生于全人类具有的共同经验,它的内容对于所有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所有人普遍共有的,且内容基本相同,因此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
社会潜意识
弗洛姆将社会文化因素和马克思理论的相关内容引进自己的理论,提出社会潜意识的概念。所谓社会潜意识,是指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的领域。一个人需要与世界相联系,以免孤单,感到完全孤单就会导致精神崩溃,即在价值、符号、模式方面的缺乏联系会导致精神孤独。弗洛姆认为意识是文化的产物,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结果,而特定的历史文化则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多数人所共同拥有的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等,这些都被称作社会过滤器。而压抑则是通过这些过滤器来完成,不为社会所容纳的则被压抑而成为社会潜意识。所以人的基本冲动的满足与文化(通过升华完成)的关系是相反的。压抑越大,文化程度便越高,患心理疾病的危险越大。
联系
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区别在于:个体潜意识是个体因为社会道德等因素而被压抑到潜意识中遗忘的部分,而集体潜意识则是是我们一直都未曾意识到的东西。集体潜意识不是需要征服的内容,而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种潜意识虽然存在区别,但是荣格和弗洛姆对潜意识的概念的扩展都表现出了相同的潜意识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者都认为心理学除了研究意识,也应该关注意识之外的内容和经验对人的心理产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