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

更新时间:2024-05-07 18:39

集腋成裘(拼音:jí yè chéng qi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慎子·知忠》。

成语出处

《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集腋成裘”。

成语典故

慎到,战国时期赵国人,起初学习道家思想,后来成为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齐滑王时他游学至穆下,在齐国最高学府穆下学宫讲学多年,培养了不少学生,在当时享有盛名。《慎子》一书是慎到的文集。其中《知忠》这一篇,主要谈的是贤明的君主应该怎样治国,其着眼点在于区分忠臣与能臣,要治理动乱的国家,关键在于任贤使能,而不在于忠臣的多少。当贤能的人得到重用时,就会惠及君主;而只靠少数忠臣统治天下,灾难就会危及整个国家。假如古圣王唐尧采取夏桀那样使国家灭亡的措施,即使贤明如他也不能使国家安存,因此,唐尧以仁明贤德之政举闻名,而夏架则以宠信无才无德的妊之人而被世人瞬弃,其区别就在于是得到人才还是丧失人才。所以,“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袭,盖非一狐之皮也;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这里慎子以排比的方式,论述好的东西要汇集起来才能成就大功用:修建庞大宫殿所用的木材,绝不是一棵树的材料就行;纯白的狐皮裘衣,绝不是一只狐狸的皮毛所能做成的;而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的形成,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

成语寓意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历史的社会。小农经济的特点,就是重视积累,谨慎消费。这种行为模式有其合理性,其精神也值得继承。但在这个快速发展、讲求竞争的时代,这种不求效率、一切慢慢来的做法还是很值得商耀的。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时速度和效益就意味着生命。以创意或者产品占有市场为例,固然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但是如果没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很有可能就丧失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集腋成裘”这个成语体现了非常深刻的哲学道理,它告戒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

成语用法

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宜言》:“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成装,以助一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