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

更新时间:2024-10-18 09:06

雌黄是一种自然产出的硫化物矿物,其主要化学组成为三硫化二砷(As2S3)。单斜晶系结构。晶体常见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呈片状、梳状、土状等。柠檬黄色或橙红色;条痕鲜黄色;油脂光泽至金刚光泽,解理面为珍珠光泽。雌黄具有层状结构,沿结构层产生极完全解理。解理一组极完全,薄片具挠性;硬度1.5-2。相对密度3.5。

矿物学史

“雌黄”一词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所以有雄雌黄之说,是因为古人认为,雄黄出现在山的阳面,雌黄产于山的阴面,故而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将其分雄雌两种。名医华佗的弟子、三国时期的医药学家吴普在《吴普本草》中对雄黄的名称由来做过专门解释:“山阴有丹雄黄,生山之阳,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黄也。”

当然,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根据产地的阴阳而把矿物分为雌雄并不准确。事实上,雄黄和雌黄都是含砷的硫化物类矿物,只是化学成分略有差异:雄黄的化学成分是四硫化四砷,化学式为As4S4;雌黄的化学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矿物,但物理性质相似,成因相同,都形成于低温热液(一般为50~200℃)矿脉中,是热液硫化物与含砷矿物发生反应的产物,也可形成于火山周围及温泉中,两者经常共生在一起,形影不离。

早在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就已经发现,雄黄和雌黄可出产于同一座山上的现象。虽有此发现,但他仍未摆脱阴阳学说的限制。在《名医别录》中,陶弘景认为,雄黄“生武都、敦煌山之阳”,雌黄“生武都,与雄黄同山生,其阴山有金,金精熏则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则对雄黄与雌黄的关系做了生动比喻,称二者“造化有夫妇之道”。所以,在中国古代,雄黄与雌黄有“鸳鸯矿物”的说法。

构造特征

雌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其中含砷(As)60.91%,硫(S)30.09%,尚夹杂少量三硫化二锑(Sb2S3)、二硫化铁(FeS2)、二氧化硅(SiO2)。此外,又含铅(Pb)、锌(Zn)、铜(Cu)、镍(Ni)、钴(Co)、钒(V)、铋(Bi)、钼(Mo)、锡( Sn)、钛(T)、锰(Mn)、钡(Ba)、银(Ag)、锶(Sr)、钙(Ca)、镁(Mg)、铝(AI)、汞(Hg)等微量元素。

雌黄是一种单斜晶系矿石。晶体常呈柱状,往往带有弯曲的晶面,集合体则呈杆状、块状、鸡冠状。全体多呈柠檬黄色、橙黄色、橙色、橙红色等,有时微带浅褐色。条痕与矿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为鲜明。光泽视方向不同而变化,由金刚光泽至脂肪光泽,新鲜断面呈强烈的珍珠光泽。

晶体为层状结构。As2S3层平行{010},每一个As原子为三个S原子所围绕;每一个S原子与两个As原子相联系,As-S(3)平均间距为0.225nm。层间为分子键,层间距离为0.310nm。从而使雌黄具平行{010}的极完全解理。解理面为珍珠光泽。薄片透明,1组完全板片状解理外,还有斜交的不完全解理。解理片具挠性。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雌黄一般比较稳定。但在强烈氧化条件下颜色变浅,氧化成砷华As2O3(砒霜)。当加热时雌黄可部分变为雄黄。雌黄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红黑色液体,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结成红黑色固体。

成因产状

主要见于低温热液矿床,与雄黄、辰砂、辉锑矿、白铁矿以及文石、石英、石膏等共生。在火山升华物中,雌黄与自然硫、氯化物等一起产出。外生成因的雌黄在煤矿及褐铁矿矿床中见微量,呈皮壳状或土状。可能系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结果。此外,火山升化物中偶尔也能见到。

分布范围

在中国,雌黄的主要产地有湖南省慈利县和云南省南华县等地。

在世界,雌黄的主要产地有罗马尼亚、德国萨克森自由州等地。

主要用途

药用

雌黄可入药,性味辛,平,有毒。功用燥湿,杀虫,解毒。主治疥癣,恶疮,蛇虫螫伤,癫痫,寒痰咳喘,虫积腹痛。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忌服。阴亏血虚者禁服。不宜火烘,以免产生剧毒的三氧化二砷。雌黄系毒性中药,应遵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主恶疮头秃痂疥,杀毒虫虱、身痒、邪气诸毒。”

《名医别录》:“蚀鼻中惠肉,下部蹉疮,身面白驳,散皮肤死肌及恍惚邪气,杀蜂蛇毒。”

《本草纲目》:“治冷痰劳嗽,血气虫积,心腹痛,癫痫,解毒。”

化工

雌黄可以用于提炼砷元素、制造砷酸和砷的化合物,比如砷酸钙、砷酸钠、砷酸铅等。

颜料

雌黄是中外古今颜色史上,渊源久远的黄色矿物颜料。而古人也习惯把硫黄、雌黄和雄黄矿物合称为“三黄”。在传统绘画颜料中,雌黄又称黄信石、铅黄、石黄,在盛唐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中曾大量使用。现代考古学家及学者亦从莫高窟的彩绘壁画和保存在藏经洞的唐代绢画中,分析出雌黄颜料成分。古籍又记载甘肃敦煌市雌黄州以生产雌黄及朱砂闻名,古代的画工即因利成便、就地取材,雌黄于是成了古窟彩壁画中常见的矿物颜料之一。

颜料雌黄也是古人文书抄写校对时用的涂改液,它与20世纪才发明的白色修正液有同样的功效。而成语“信口雌黄”就被引申为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意思。

相关文化

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见《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因此,在汉语环境中,雌黄有篡改文章的意思,并且有着“胡说八道”的引申义,如成语“信口雌黄”。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描述了雌黄改字的用途:“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乱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用雌黄涂改写错的字,不仅见效快,而且长时间不脱落。究其原因,应该是雌黄的颜色与当时纸张的颜色恰好一致,都是黄色的,而且其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缘故。

当人们批评某人胡说八道时,经常会用到一个成语“信口雌黄”。这个成语的来历其实就与雌黄有关。西晋时期的士大夫崇尚清谈,有位名叫王衍的大臣,不仅长相清秀俊美,号称当时第一美男子,而且他喜欢老子、庄子的学术,善于辩论。王衍讲的都是一些虚无的东西,并无实质意义,且每次讲错话,都会随口更改,于是人们说他“口中雌黄”。后来,这一词语又慢慢演变出了“信口雌黄”“妄下雌黄”等成语,意思是指某人乱发议论或者乱改文字。南北朝时的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有这么一句话:“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就是告诫人们,如果自己的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墨水,就不要对别人的文字评头论足、肆意篡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