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7 16:41
《雍正皇帝》是二月河创作的历史小说系列,为“落霞三部曲”的第二部。该小说系列上册《雍正皇帝·九王夺嫡》于1991年出版,中册《雍正皇帝·雕弓天狼》于1993年出版,下册《雍正皇帝·恨水东逝》于1994年出版。
上册《九王夺嫡》
康熙末年,紫禁城内,太子之位摇摇欲坠。阿哥党争,杀机隐隐。八阿哥自诩文武兼备,朝臣拥戴,龙庭非他莫属;十四阿哥率兵征西,承袭祖业,声势日炽;岂料中途杀出个“冷面王”老四。老四胤慎善权谋,工心计,排政敌,灭奸细,纵横捭阖,赢得父皇宠溺。先帝驾崩之时,险胜众弟,改号雍正。
中册《雕弓天狼》
九王夺嫡,雍正险胜,紫禁城新桃换旧符。但树欲静而风未止,皇城内外,大江南北,仍杀机四伏。八爷党死而未僵,取代之心,咄咄逼人;专阃将军年羹尧居功自傲,拥军干政;连托孤重臣隆科多也脚踏两只船,擅派兵丁入禁苑。一时间,风急浪险,浮云蔽日。沧海横流,正试帝王才干。雍正依靠方苞等股肱重臣,整肃史治,擢用新人田文镜、刘墨林等,不顾安危,巡视黄河防务,体恤民心。借青海大捷之利,雕弓轻舒,粉碎八爷党和十四弟政变阴谋,圈禁隆科多,赐杀年羹尧。
下册《恨水东逝》
年羹尧赐死,隆科多圈禁,但八爷党余威未尽。王府密议,欲借铁帽子王逼雍正逊位;乾清宫内,唇枪舌剑,风浪迭起。一边是赫赫天威,雍正严惩骨肉众兄弟,一边是缠绵缱绻,强留酷似旧情人的弟媳。是上天报应,抑或世事偶然,承欢侍御却是天家骨血。乱伦之煎熬,丹药之蚀毁,亡灵之作祟,刚刚还抖擞精神,指点江山,转瞬却白虎玉兔同赴大真。鼎丹烛影千古迷案,掩卷深思云遮雾隐。
1982年,尚在研究《红楼梦》的二月河受冯其庸邀请参加了全国第三次红学会。在会上有人提及“清代康熙皇帝是一位杰出人物,至今没有人写他。”二月河受此启发而下定决心,要写康熙、雍正。
写雍正这个人物,二月河颇费心力。彼时由于雍正的民间口碑一直不佳,史书上的雍正也是集刻薄、阴狠、毒辣、寡恩于一身的人物,加上是他使人抄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致使曹雪芹穷困潦倒,盛年而亡。这让二月河对雍正初时的个人感觉憎恶有加。但在历经两年对雍正的潜心研究后,二月河深刻了解其在吏治上的重要举措,从而意识到“没有雍正,乾隆盛世也便不可能”,对于这般清正廉洁的皇帝却遭受不公评价而感到同情并慢慢开始喜欢这个皇帝。
1988年,时任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的周百义前往南阳拜访二月河,最终二月河决定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书;1990年,周百义收到二月河稿件,经过审定后最终出版《雍正皇帝·九王夺嫡》,而后几年陆续出版了《雍正皇帝》的后两册。
雍正
作者笔下的雍正形象,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谋事周全,励精图治,勤政清廉,冷中有热、刚柔相济,是一个性格复杂、血肉饱满的帝王形象,同时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雍正处心积虑地登上皇位,看似继承圣祖宏业,盛世一片,而实则矛盾丛生。首先边疆叛乱未平,四方反清活动不断,白莲教等起义造成极大的混乱。其次朝廷政局不稳,以八阿哥、十四阿哥为首的势力扶持反对雍正的弘时势力,企图最终取得太上皇的尊位,挟持朝纲。其三,雍正继位,国库空虚,仅存不足700万两白银。其四,吏治松弛,百官贪污受贿盛行,拉帮结派,党争不断。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他没有只想守成,维持现状,而是迎难而上。继位伊始,即下令彻底清查全国钱粮亏空,为弥补亏空,借平抑国库之机,查处了山西巡抚诺敏为首的一大批贪官污吏,使朝廷财政困难得以迅速缓解。接着不拘一格用人才,选派能吏到全国各地推行新政,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措施,一面增加生产,大力发展经济,一面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经过一番努力,使国库银两达到5000万两,经济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缓解外部压力的同时,雍正着力解决内部矛盾。他不计前嫌,充分发挥众兄弟的才能,重用忠于皇室的大臣,使朝廷内部暂时出现了稳定局面。伴之以兴修水利,整治黄河,重视农业的民生方针,更使在位短短十三年经济更趋繁荣。
《雍正皇帝》的大雅若俗首先表现在以描写“帝王行止、宫廷秘闻”为题,逐步将读者的兴趣引向波谲云诡、危机四伏的宫廷政治。生为皇子,雍正降临人世就拥有继承最高权力的幸运,同时也决定了他一生都要在骨肉残杀和多疑防范中度过。康熙生有十数子,一部《九王夺嫡》已将九个王爷间你死我活、灭绝人伦的争斗表演得轰轰烈烈;至《恨水东逝》,雍正强占弟媳,兄弟间的仇隙仍未了结。整部《雍正皇帝》以陷于乱伦的雍正和引娣双双自戮为结局是深有用意的。无论谁一旦登上王位,便不再可能保留正常的人性。康熙和雍正两代君主都成功地维持了自己的统治,又都在极度绝望的心境中撒手人寰。小说从特殊角度揭示了封建文化反人性的本质。
雍正并非庸君,当他登上最高统治地位,“国家即朕”时,治理好国家的愿望使其与一般只顾升官发财、不知社稷利益的臣子区别开来。他勤政、肃贪、革弊、改制,依靠股肱重臣,擢用新人,巡视防务,体恤民心,不可谓不勉力敬业、呕心沥血。但由于天下只是他一个人的天下,又有几人能像曾国藩对咸丰、同治那般效忠?到头来仍是千疮百孔、力不从心。《雍正皇帝》在深刻批判封建制度和官场政治的全部虚伪性与腐朽性上超过了以往许多作品。
创作手法
《雍正皇帝》的写法是《红楼梦》式的,即不仅依靠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生动,还依靠大量的繁密的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雍正皇帝》中康熙对雍正有一句重要考语:“耐烦不怕琐碎。”这句话也适合于评论这部书的艺术风格。
将纯文学的追求与通俗文学的手法结合起来,也是《雍正皇帝》的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在小说中歌颂并塑造的雍正这个历史人物,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是在历史事实基础上进行虚构和想像,并以这个典型人物反映一个时代。然而,作者在表现历史、塑造人物的同时,较多地运用通俗文学的手法。结构上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章回体制;语言上采用文白互融的语言;内容上在再现了宫廷斗争、勾画宏伟历史画卷的基础上,注重文本的故事性。另外;作者在再现与重构历史重大事件的同时,还不惜笔墨精心描绘当时社会的市井风情民俗,如饮食服饰、典章文化、青楼红粉、勾栏瓦肆、三教九流等。
二月河并没有过分迷恋与沉湎于对权力斗争的描写,既注重对人物非理性权欲的书写又尊重客观历史事实,把雍正为争夺储位的所作所为写成:“一方面是为了争夺储位的需要而采取的策略……有一定的权术和阴谋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为社稷考虑,从治理国家、稳定朝局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符合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需要,具有了某种为‘公’的因素。”即既写了雍正因为权力造成的人性扭曲,也对他在清理亏空、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功绩,作了基于史实的叙写,使对权力斗争的描写开拓了历史小说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而非过分迎合大众的阅读兴趣所导致的“削平历史文化深度的平面化消遣娱乐功能,使历史小说创作倾向于注重感官刺激及游戏、娱乐功能。”
总体而言,小说既让人们在宏大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看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斗争,又让人们在温婉、细腻的风俗画中感受到清新、朴实的历史风土人情。
人物塑造
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上,作者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各色人物形象:太子胤礽贪婪、无能;八爷党奸诈、狡猾;胤禛以勇于任事、不结党营私赢得了康熙的好感,最终取得皇位。并且,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拘泥于史实,能够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选取最有表现力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更重要的是,他更多的是关注历史的深层内涵,以及一个人作为生命实体的存在与意义,对历史人物予以宽容的解读。尤其是对胤禛的塑造上,作者在依据历史史实的前提下,以公允的历史的眼光剖析并刻画历史上传言有弑父、矫诏、杀兄等恶行的胤禛,给读者一个新的不局限于陈旧观念的雍正形象。雍正是作为一个时代需要而出现的人物,作者写了他:不惜触犯保守势力,力主改革体制;勤政爱民,对自己的手足、十三王爷胤祥珍爱有加;重贤臣轻小人,支持田文镜、鼓励年羹尧、体谅张廷玉……他不像太子那样荒淫无耻,也不像八阿哥那样结党营私。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细节将雍正这个一代帝王勤政爱民﹑谋定后动及雄才大略的形象表现出来。另外,作者还注意刻画雍正作为一个人的情感及思想,如浓墨重彩地描写他跟引娣之间的感情纠葛,从而将雍正这个众多是非集于一身的帝王形象辩证地、立体地反映出来了。
通过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用客观的、历史的观点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成功的艺术化处理。突出表现了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特殊性。
小说《雍正皇帝》对于史实的运用,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的改编有明显的败笔。依据历史小说对史实处理的原则,“著名历史事件的情节一般不宜虚构,重要历史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宜虚构”,小说中最大的败笔恐怕是对雍正之死的改编了。雍正之死历来是清宫疑案之一,民间所说、史书所载无非两种:正常死亡和仇女所刺;而二月河却独创了其一家之言:饮刃自杀。为此小说还虚构了两个人物小禄和乔引娣。在小说中,这两个人物是胤禛感情生活的寄托,也是其性格由弱而刻薄寡情的主要动因。
社会影响
据统计,从1996年到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开始,正版加上盗版,《雍正皇帝》销售不下于30万套。因为电视剧的拉动,1999年《雍正皇帝》一书正版销售达到25万套,多次登上全国畅销书排行榜。
衍生作品
在出版社的动员下,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邀请二月河到京做了12分钟的电视节目,标题为“二月河与雍正皇帝” 。湖北电视台制作了一个关于《雍正皇帝》的专题节目,约请评论家陈美兰、张国光、蔚蓝等人谈该书杰出的艺术成就。
1999年,由《雍正皇帝》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部电视剧播放期间出现“万人空巷看电视”的局面,电视收视率达到14.06%,在首都北京的收视率达到19%。
获奖记录
《雍正皇帝》自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已经获得了不少奖项。如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八五”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之一、香港《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北美“最受海外欢迎的华文作家作品”之一。
2009年,小说入选“新中国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2019年9月23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作家胡平:《雍正皇帝》在深刻批判封建制度和官场政治的全部虚伪性和腐朽性上超过了以往许多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雍正皇帝》是90年代以来出现的大量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其摆脱了许多同类题材小说中难以避免的总是把什么人物理想化,充满褒扬之情,从而造成或隐或现的灵光圈的窠臼,不隐恶不溢美地写出雍正的性格,其努力学习《红楼梦》的笔法为其作品增色不少。但是作品的整体性却有所欠缺,琐碎有余,大气不足。
二月河(1945—2018),原名凌解放。1945年11月3日出生于山西昔阳。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曾任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长篇小说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散文集《随性随缘》《人间世》《二月河说反腐》等。
2018年12月15日,二月河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