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模

更新时间:2022-07-04 21:01

崇宁通宝铸行于北宋徽宗赵佶崇宁时期(1102-1106), 钱文为徽宗亲手书写,俗称瘦金体,版式较多,形制有小平和折十,封面版式为崇宁通宝美制折十的北宋铜质雕母

雕模的追源

梧州钱监遗址考古

文物部门分别于1956年、2014年两次对梧州元丰钱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由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博物馆、广西梧州市政府等机构组织的《广西梧州钱监遗址翻砂铸钱工艺研究》课题近日在北京结题。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罗武干及其团队吸收前两次考古挖掘成果,结合历史文献,对元丰钱监出土与收集的文物进行科技分析,从科技角度确认元丰钱监铸钱工艺采用翻砂工艺技术,下图为出土的钱模

下图是1948年出土于东北窖藏的崇宁通宝雕母雕模,长期在藏友家中以钱山作为摆设,2017年拆筒子时才得以发现。

雕模的材质

北宋雕母材质多样,还可认定的有蜡质和木质,四川2004年出土的木质雕模以及存世的庆元通宝蜡质铜样就是很好的佐证,史书记,宋以锡为母,应当还有锡雕模,60年代在清理河南钧台窑遗址时曾发现过宣和元宝瓷模,所以应当还有陶瓷质。

北宋雕模的稀缺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已过大半,北宋铜钱出土量巨大,几乎是清明两朝的总和,雕模的发现应该很多才对。其实这是个误区,铸币额多不代表版式多,而一个雕模代表着一种版式,根据阎福善编制的《北宋铜钱》一书,记录的北宋铜钱版式仅6千多种,因此北宋的雕母钱理论上也应该只有几千枚左右,但是这几千枚中为什么铜质雕模极其罕少呢?其一,北宋雕母材质多种,只有铜质容易保存;其二,铜雕模是相当难雕的,通过比较仅存世的宣和通宝长通白铜雕模,靖康通宝折三雕模,国家博物馆的大元通宝蒙文雕模和上图的崇宁通宝折十美制雕模,如下图

可以发现,各个雕模雕刻的艺术水平并不平均,精美度上有的精雕,有的略丑,雕的手法相差也大,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粗雕,有的字口清得很漂亮,有的却存在大崩口和大遗铜,在材质上,有的白铜,也有的青铜,青铜内部铜锡合金配比也不同。如下图

所以说当时的铜雕母钱模应当属于实验阶段,雕造工艺并不成熟,而且又密集出现于北宋徽宗时期,铜雕工艺应当是在为铸行美制钱或宫廷意义上的赏赐钱,又极受皇家重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宋代钱模的翻铸工艺

雕模的材质不同,软硬自然不同,铸出的钱币精美度自然也不同,因为软材质容易磨耗钱文,通过代代遗传,最终出来的子钱肯定比铜雕母铸的子钱,在精美度上相差很大。纵观北宋各版铜钱,美制版别屈指可数,普制与美制容易区分,所以大量铸行的美制版应当大部分是铜雕母铸行,因为铜雕母耐磨,能铸大量母钱,蜡雕母铸的母钱虽然精美,却不能通过失蜡法铸大量母钱。既然铜雕母难雕,雕的又不漂亮,那为什么其子钱如此精美呢?其实北宋时期,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铸钱工艺,那就是修型砂工艺,这可以根据同一版钱大小不同,地章深度不同,某些笔画的圆弧度不同可证实,该工艺是指当母钱在型模上印出凹陷时,再在凹陷中,把原属于雕母的凸铜和崩口,用砂补平或挖掉,字口不漂亮的还可以再微修,这样铸出来的母钱就更规整了。

宋雕母的鉴定特点

疙瘩崩裂和明显的凿裂纹和铜片泛起是最重要的鉴定特点,因为北宋雕母是手雕而成,当时期雕的水平不高,这一点应当是很明显的。注意,直径大小和字口深峻程度都不是崇宁雕母的鉴定特点,因为北宋存在修型砂工艺,雕母和子钱比,可能直径更小一点,因为修型砂时,修外轮可能把外轮扩大,这样出母钱时直径就大,修地章时,又可能把地章修的更深,修字口时,也可能修的更细。但是钱文方面,应当是高度一致的,由于北宋雕模是手工雕刻而成,钱文在立体度方面,雕母比铸母更立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