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5 17:14
《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是1998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丽华。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古国,各少数志族固然有不同于汉族的地区文化,就是在汉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由于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以及诸种人文因素的殊异,也同样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质态的区域文化,例如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陕秦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关东文化,等等。
到近代,在沿海一带,还产生了上海、香港为代表的大都会文化。区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里所说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包括近百年来对外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新传统文化在内。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区域文化产生了有时隐蔽、有时显著然而总体上却非常深刻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作品的人生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而且还孕育出了一些特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20世纪中国新文学是在西方近代文学的启迪下兴起的。但就具体作家而言,往往同时也接受着包括区域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时是潜移默化的濡染,有时则是相当自觉的追求。以鲁迅为例,年轻时就喜爱绍兴目莲戏中“女吊”这样“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自己并曾参加演出.他对越文化极有感情,不但在辛亥前夕编定了有关会稽历史地理的《逸文恰稽郡故书杂集》,而且悉心搜集乡邦先贤富于反抗思想和爱国精神的种种文献。鲁迅对宋代陆游、明末王思任等故乡杰出人物,尤其怀有深挚的敬意,晚年还在信中引王思任的话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身为越人,未忘斯义。”①可见越文化对他精神气质渗透之深。鲁迅以外,沈从文之于楚文化,老舍之于京都文化,李劼人之于巴蜀文化,赵树理之于三晋文化,穆时英、张爱玲之于上海文化,柳青、陈忠实之于陕秦文化,大致情形莫不如此。因此,从区域文化的角度来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就构成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途径,它将使人们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认识获得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反过来,也将加深人们对不同区域文化特质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以要编撰《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的缘由和宗旨。
马丽华,女,1953年生于山东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同年进藏。任(西藏文学)编辑多年。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著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其结集(走过西藏),及编导专题片(西藏文化系列)12集等。现在西藏文联从事专职创作,为一级作家。
一 由源及流——西藏区域文化概说
1-1 西藏高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景
1-2 高地的文化地理与文明进程
1-3 弥满神佛文化色彩的高原土地
1-4 雪域大地上的人文精神
二 金枝玉时——古代西藏文学追求与当代藏文创作流变
2-1 创世神话·人类的起源
2-2 藏文古典作品中的神巫之风与佛教义理
2-3 文化土地上的履盖层:民间的传说、故事、歌谣和寓言
2-4 当代藏文创作流变
三 他山之石——西藏新小说这片风景线
3-1 西藏当代文学概述
3-2 西藏新小说与文学新大陆的发现者
3-3 西藏情结:新小说作家群的梦想与困惑
3-4 现实主义的脉流
四 灵魂三叹——建构西藏新小说的青年作家群
4-1 写小说的另一种方式:马原
4-2 准学者:刘伟
4-3 固守唯美抒情:金志国
4-4 在灰色封闭圈的中心:色波
4-5 走向高处:扎西达娃
4-6 女神时代——格央、维色、央珍、梅卓
五 浪漫人生——文学西藏众生相
5-1 一种姿势:等待和寻找
5-2 弥漫在宇里行间的神与佛
5-3 英雄主义与复仇主题
5-4 渐显的潜流——过往时代与贵族形象
六 朝圣之旅——星汉璀璨的雪域诗坛
6-1 天堂高度
6-2 宗教与歌者
6-3 朝圣之旅:当代诗歌创作
七 一种价值——当代西藏纪实性文化散文
7-1 概说
7-2 当代西藏纪实性文化散文热的缘起
7-3 拾贝者:金辉的《西藏墨脱的诱惑》
7-4 本上歌者——次仁玉珍
7-5 —已经验
7-6 录:以大地原野为依托
附:答马丽华——关于《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