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19 16:36
雷公柱有两种,一种是庑殿建筑正脊两端用于支撑向外挑出的脊桁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种用于圆攒尖或多角攒尖建筑中的保顶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撑的短柱子也叫雷公柱。
雷公柱主要用在庑殿顶和攒尖顶建筑中,是一种形体较短小的柱子。在庑殿顶建筑中,雷公柱用于支撑庑殿顶山面挑出的脊檩和两边的由戗,其上端支在吻下,其下部立在太平梁上。在攒尖顶建筑中,雷公柱多直接悬在宝顶之下,只以若干戗支撑。雷公柱下面的柱头如果悬垂,通常做成莲花头形式。在较大型的攒尖顶建筑中,则要在雷公柱下设置太平梁,以增加承托力。
雷公柱的使用部位有二处:一是作为庑殿推山推出部分支承脊檩的脊柱;二是作为攒尖顶支承顶尖的支顶柱。
它的作用与脊瓜柱基本相同,只是位置是处在推山的山面,它的柱脚做双榫插入到太平梁上,并在两侧辅以角背加强其稳定性。柱头挖成檩椀承托脊檩。柱子内侧与脊瓜柱相对应,凿出脊垫板和脊枋的卯口,如图3-45中(a)所示。
这种柱有两种做法:一是悬空支撑法,二是落脚于太平梁支撑法。
(1)悬空支撑法,它是靠若干根斜撑的由戗,用榫卯与其连接来支顶着柱身而悬空。柱底作成垂莲柱头,柱顶为宝顶的桩子,如图3-45中(c)所示。
(2)落脚于太平梁支撑法,主要用于大型攒尖顶建筑或圆形攒尖顶建筑,由于他们的顶都比较重,仅凭由戗支撑难以负重,故要增加太平梁作为落脚承托结构,柱脚做管脚榫卯口即可,如图3-45中(b)所示。
古代殿堂建筑屋顶上的正吻,是房屋的最高处,而且是尖端,所以最易被雷击。避雷的做法是,正吻触雷后,其电流便沿正吻内的雷公柱、太平梁、角梁、沿柱等引向地面。当然这些构件不能用一般的木材,如北京昌平时长陵的棱恩殿上用的是楠木;又如广西容县的真武阁上用的是格木,即铁力木。这些木材都有导电性。
若是楼阁、亭子、佛塔等建筑,则由顶上的火珠、宝珠、宝顶等接受雷电,由雷公柱传至柱,引入地下。其做法都差不多。
雷公柱、沿柱、角梁等,所用的木材大体有:楠木、格木、松、柏等,这些木材都有较好的导电性,有的也用金属(铜、铁等)。
制作:①庑殿屋架的雷公柱制作,首先在选好刨光的柱料上依迎头十字线弹出四面顺身中线,再按太平梁背至脊桁下皮点出柱高。在柱头加上桁碗长,在柱脚加上管脚榫长。桁碗下面在柱位里侧画脊枋及垫板卯口。将各线画好之后,按脊瓜柱制作方法,锯挖桁碗,开榫卯即可。
②亭子的雷公柱制作:亭子上的雷公柱与由戗相交由戗以下垂头长为1.5倍信径。由戗插入雷公柱的斜度随攒尖举架确定。脊部穿出屋面的部分长为亭高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