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13:01
雷电灾害,是一种气象灾害。因直接雷击而导致的人员或动物伤亡、火灾,因雷电波入侵、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而导致的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或失效而产生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经济损失的现象统称为雷电灾害。
因直接雷击而导致的人员或动物伤亡、火灾,因雷电波入侵、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而导致的电力系统、通信系统、雷达天线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或失效而产生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经济损失的现象统称为雷电灾害。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界中影响人类活动的最重要灾害之一,已经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雷电灾害的损失包括直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我国的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其中6-8月为高发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省的强对流天气基本上集中在每年的6-8月。对流性天气的频繁必然会造成雷暴雨过程次数的增加,进而使得全国大范围地区在6-8月频繁发生雷电灾害事故。
从地域分布看总体上呈东南部多,西北地区少的趋势;最集中多发的三大地区位于东南五省(湘、赣、浙、闽、粤)、环渤海圈的山东、河北,西北地区雷电灾害的事故相对发生较少。同时,雷电灾害事故发生频次还与我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有关。
我国雷电灾害除了具有突发性、发生频次多、范围广,雷电活动期长、雷击火灾多的特点外,还具有造成农村死亡人员多、城市经济损失大的典型特征,同时雷电灾害会造成电力、信息系统瘫痪等危害。
(1)气候对雷电灾害的影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受冷暖空气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强对流天气频繁导致雷电与雷暴活动多发。
(2)地形起伏对雷电灾害的影响。暖湿气流受到山地的抬升作用,容易形成对流不稳定,有利于雷暴云的形成,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更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
(3)承灾体的易损性。从灾害学的角度看,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雷电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物体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一个地区人口和财产越集中,易损性越高,雷电灾害风险就越大,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也越大。比如,相同强度的雷电流击在装有完善的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和完全没有雷电防护设施的建筑物土会造成不同的后果。
我国雷电灾害频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少雷电灾害的损失。
(1)安全意识:注重公众安全文化素质培育。政府要加强雷电防灾意识的宣传和救灾知识的普及:一方面要加强各种媒体介质的防灾宣传,包括电视、网络、手机平台等,对民众普及雷电灾害的成因、防范灾害发生的正确方法和救灾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政府减灾预案的宣传;另一方面定期组织防灾演练,要像消防演练一样由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员参加,而并不只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同时要加强气象部门和校园的安全宣传,加强学校课程中灾害风险教育的内容,开展减灾专题活动等。
(2)地闪密度:建立更科学严谨的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更科学严谨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准确率和服务能力。雷电灾害的防御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化防雷减灾业务布局,调整雷电监测预警业务纳入气象业务服务大平台,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完善雷电监测网,开发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及其网络产品,实现雷电发生概率、活动区域、移动趋势和重点区域雷电危害等级的预警,提高雷电预报预警的专项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开展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建立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数据库,针对雷电灾害定向预警用户实现雷电灾害风险产品的发布。
(3)信息沟通:加强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加强我国的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可以涵盖任何一类灾种,保证灾难信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覆盖全国,建立更好的通信机制,建立完备的灾害管理电子信息系统。
(4)事态监控:实现更好的信息透明。透明的灾情数据信息有利于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开展雷电灾害普查工作,对接收到的雷电灾害信息做及时的归类和统计,加强信息网站建设,对于雷电灾害有关的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公开。
(5)风险评估:建立并落实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机制。通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6)技术能力:统一防雷装置和产品检测质量监管技术标准。统筹各级和各行业相关标准,完善雷电灾害标准化研究工作。雷电防御牵扯到众多的部门和领域,如防火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电力系统等,各个行业都有遵循的设计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等,由于各行业要求不一样,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标准不一致的状况,甚至强条也会有冲突。这使得在行政审批和防雷检测过程中各自的依据不一致,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借鉴洪涝灾害的经验,统筹并公布各行业与国标、地标的有关防雷方面的标准,对于检测单位有更清晰准确的依据,对气象主管机构质量监督工作也有据可依,市场服务和监管工作都更加高效。
(7)运作机制:完善资质评审机制和保险制度。防雷相关的资质评审工作主要包括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评审和防雷装置设计施工资质评审,当下正值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市场开放初期、设计施工资质由气象部门向住建部门移交过渡的时期,制定并完善统一的防雷服务市场资质评审机制尤为必要,要逐步将市场引向规范化。我国巨灾保险体系建设脱节,要提高认识加快部署,积极推进巨灾保险体系构建。
(8)常规监管:开放和规范防雷服务市场。开展行业诚信制度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对企业信用评价较低的检测单位进行勒令整改和调整资质等级,并积极推进有关部门的合作,将防雷服务信用评价纳入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目录清单。
(1)室内防雷。强雷鸣闪电时,不要站在屋顶或楼顶上,最好待在家里,并将房屋的门窗关好,不要冒险外出;最好将家里所有家电设备的插头拔下,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不看电视、不开空调、不用电脑、不打电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雷雨天气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因为太阳能热水器一般都安装在屋顶很高的地方,容易遭雷电袭击,一旦发生雷击,大量高电压的电流会沿着金属水管和热水进入浴室,如果这个时候恰恰有人在洗澡,轻则导致热水器的烧毁,重则会出现爆炸、火灾或人员伤亡等事故。还要尽量远离金属门窗、金属幕墙;不要靠近、更不要去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2)室外防雷。在室外碰到雷雨天气,不要将金属用具扛在肩上,也不要用带有金属尖端的雨伞,否则容易引雷上身;不要在户外接打手机,因为手机发射的电磁波非常容易引雷。要尽快寻找可躲避雷击的地方,但不要开摩托、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不可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更不要在大树下躲雨。一般来说,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盘混凝土的建筑物,可以作为避雷场所;如果地处山区,还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若较短时间内找不到任何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尽量降低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这时可以尝试蹲下,将身上的金属物摘下,如带金属框的眼镜、手表、钥匙、项链等,放到几米以外,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体向前屈,但千万不要躺在地上或土坑里;如果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不要牵着手靠在一起,以防电流互相传导。在雷雨天气,千万不要到江、河、湖、塘等水面附近去活动,水边更容易遭受雷击,因为水的导电率较高,水陆交界处是土壤电阻与水的电阻交汇处,这样形成一个电阻率变化较大的界面,闪电就容易趋向这些地方。如果有人受到雷击,被烧伤或者休克,一定要在其身上不带电的情况下才能安全抢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