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重庆

更新时间:2024-09-28 23:55

《雾重庆》,中国话剧作品。宋之的的代表作,写于1940年。同年年末由中国万岁剧团首演于重庆国泰大戏院。

剧情介绍

一群青年游子的人生风帆

作品讲述了一群从北方流亡到重庆的青年,由于生活无着,穷途潦倒,有的开饭馆,有的当交际花,有的卜卦算命。最后,沙大千在初心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里沉沦;林卷妤坚守抗战决心却在诱惑和自我信仰面前迟疑;老艾迫于金钱的压力,孤独的病死他乡;苔莉一度被虚荣和爱情左右,却终被袁慕容抛弃……

重庆山城是战时陪都,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这里本应是抗战的中心、力量的源泉。但是,这里却与前线形成强烈反差,成为一个腐朽黑暗的地方,贫穷、疾病、投机、堕落滋生蔓延,青年人在国家、民族与自身命运中如何挣扎,年轻人在抗争和沉沦间终将如何选择……

创作背景

1939年6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战地访问团赴各战场搜集创作材料,并做抗战宣传。宋之的作为副团长率队前行,一路访问了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分会、中条山战区、八路军第18集团军,目睹了战地艰苦之情形。于12月返回重庆,在这里,宋之的看到的,一边是“歌舞升平”,一群“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货色;一边是为生计艰难生活的难民群体。进入1940年,反共的“綦江惨案”发生,3月,汪精卫公开叛敌,成立汪伪政权。在抗战如此艰苦时期,这些事情,深深刺痛了宋之的,给了他创作的理由。他说,抗战初期“那能够使观众兴奋的作品”恐怕除了一时的廉价的感情满足之外没有别的”,“一个作家在抗战初期的兴奋情绪已经过去的今天,应该更冷静,更深入地去观察现实、把握现实”。(宋之的在“从三年来的文艺作品看抗战胜利的前途”座谈会上的发言,《新蜀报》1940年10月10日)就是基于现实种种情况,1940年夏,宋之的来到重庆江北乡下宝胜寺,开始创作多幕剧《鞭》,9月,剧本完成。后交由中国万岁剧团排演时更名为《雾重庆》。1940年11月,《鞭》由生活书店在重庆印行初版本。

演出历史

《雾重庆》自1940年12月26日在国泰大戏院演出后,每日演出票都供不应求,并且一看再看的观众为数不少。剧团乃在次年1月11日的《新华日报》上登出广告,请看过该戏的观众不要再看,把机会留给没有看到戏的观众。剧团从来都是欢迎观众来看戏的,愈多愈好,希望看过戏的观众不要再看,这在中外戏史上恐怕是空前绝后的趣事。

《雾重庆》揭露了所谓“陪都”的重庆,不过是好人沉沦、恶人为所欲为的世界,雾茫茫,不见天日。从此以后,重庆乃有“雾重庆”之称。

周恩来看了《雾重庆》演出后说:“这个戏很好,好就好在批判、揭露了国民党。”(见宋之的之女宋时《雾重庆〉在重庆》一文,刊《重庆文化史料》1992年第2期,第45页)

《雾重庆》在重庆公演的时候,正值皖南事变发生;成都、桂林和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所在地江安也先后上演此剧。人们难得找到这样一部反映青年的精神受到如此严重窒息而极度苦闷的剧本,剧中的青年人用颓唐和失望填塞生活。艺术家演出《雾重庆》,是对黑暗的控诉,是对的光明冀求。

1941年9月12日,旅港剧人在香港中央戏院献演《雾重庆》。这是大后方剧人在香港演出的第一出话剧。茅盾带头著文宣传,柳亚子、夏衍、于伶、戈宝权、以群等纷纷响应,胡考、特伟、丁聪、郁风、陆志庠为演员作速写。这么多名家为一出戏的演出助阵,在香港甚是少见。香港之于话剧,本有“不毛之地”之说,现在用盛况空前来形容绝不为过。《雾重庆》初在香港演出,租剧场都十分困难,没想到演出预告一出,5000张票很快就被抢购一空,5天演出了10个满座。戏院老板一改话剧不赚钱的看法,连夜请全体演职员赴宴,请求他们多演几场,合同也不用签了。于是,《雾重庆》在香港创造了连续14场满座的纪录。

《雾重庆》的影响是深远的。建国后,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都曾上演过此剧。1962年由当时全国十大话剧团之一的重庆市话剧团演出的《雾重庆》,自冬演到夏,观众从穿棉大衣带着烘笼半夜排队买票,一直到扇着在大蒲扇、扛来竹凉椅排队买票。1979年再演《雾重庆》依然火暴,共演出200余场。1989年9月15日,为了迎接重庆的“三庆”(重庆得名八百年、重庆解放四十周年、重庆建市六十周年)活动,重庆市话剧团再一次排练《雾重庆》。1990年10月15日,《雾重庆》受邀参加首届西南地区话剧节,作为开幕式首轮首场演出。

2021年,重庆市话剧院再度排练《雾重庆》,于抗建堂建成八十周年之际首演,并自2021年5月1日起在被誉为“中国话剧圣殿”的抗建堂剧场驻场演出,再现中国话剧黄金岁月。

作品评价

该剧的舞美设计颇具特色,响应展演季“城中城,戏中戏”的主题,用层叠错落的吊脚楼设计、四溢弥漫的水雾、量身定做的360度三层转台,将重庆错综复杂的地形特点与雾气笼罩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表演区前部的蓄水池,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吊脚楼时有时无的天光水影,成就了嘉陵江、长江拥围的重庆湖光山色。转弯抹角、爬高下低、曲径通幽、重重叠叠,好一派“螺蛳壳里做道场”的风貌,则让观众为充满重庆山城特色的舞台场景惊叹。刺耳的空袭警报,吊脚楼上升起来的红灯笼作为空袭动态警示,饭馆里的食客议论时事,战时经常性停电等种种细节,再加上抗战名歌《嘉陵江上》、清音唱段、金钱板说辞、脚夫的号子、食客的四川方言,不仅突出了时代特征,还渲染出地域特点。

该剧从生活的平淡事件入手,展现了抗战后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刻画了人物在战争来临后苦于生活下去的无奈与追求,在平淡的经历中引起更多的思考。

衍生作品

2021年4月5日晚,《雾重庆》在重庆市抗建堂剧场再登台。这也是该剧诞生80年来上演的第五个版本。

2022年3月2日,由重庆市话剧院制作出品的经典话剧《雾重庆》在首都剧场首演。

2023年5月18日,五幕话剧《雾重庆》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演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