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线

更新时间:2022-08-24 22:06

红丝线,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ana(Schult)Btem.的全草。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具有清肝降浊,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肝火上炎,高血压,痰浊,高血脂,糖尿病,肺结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凉。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清肝降浊,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

肝火上炎,高血压,痰浊,高血脂,糖尿病,肺结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咳血:红丝线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口腔炎:红丝线9-15g。水煎服。忌鱼腥、韭菜和刺激性食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采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50cm。茎近圆柱形,略弯曲,绿褐色至黑棕色,多分枝,节稍膨大,荚节状,嫩枝被柔毛,质脆,易断,断面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具柄;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1.5-5cm,宽1-4cm,两面被毛,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稍钝圆;将叶揉烂后放在开水中片刻即有红丝线条出现,稍久,水全部变红,故名“红丝线”。秋冬开紫红色花,聚伞花序有1对卵形叶状苞片,内有花3朵,通常仅中央1朵发育;花萼短小;花冠管极细长,雄蕊2,果棒状,2室,成熟时纵裂。种子4,扁球形。

生长环境

多为栽培,野生者多见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性状鉴别

本品多为长20-40cm的带叶茎枝。茎近圆柱形,略弯曲,绿褐色至黑棕色,多分枝,直径0.3-0.6cm,有明显膨大、屈膝状的节,节间长5-10cm,幼枝被柔毛;质脆,易断,断面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皱缩或破碎,展平后为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2-4cm,两面被紫色柔毛,绿褐色或黑褐色,捣烂置开水中,片刻即见水中有红线状渗出物,稍久,水全部红色,故名“红丝线”。花紫褐色。于叶腋或枝端偶见。气无,味淡微温。

药理作用

1、降血压作用。

2、调脂保肝作用。

3、镇咳、祛痰和调节免疫作用。

4、解热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关论述

《岭南采药录》:“治痰火咳嗽,吐血。”

附注

粤北、东江地区常用的跌打、风湿草药红丝线是茜草科茜草的根,并非本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