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1:53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简称:青岛海洋所)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海洋地质专业调查研究机构,1964年始建于南京,1979年重建于青岛。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承担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1964年始建于南京,1976年重建于青岛。
1976年5月26日,国家地质总局启用海洋地质研究所筹建组印章,正式开始以海洋地质研究所筹建组的名义筹建海洋地质研究所,由国家地质总局所属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代管。
1977年1月25日,国家地质总局的《关于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设计任务书的批复》中,“同意先成立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待条件成熟后再建立海洋地质研究所。”3月5日,国家地质总局通知,将原定海洋地质研究所的名称改为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
1979年1月25日,国家地质总局《关于调整海洋地质管理体制通知》认为,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已具备改建研究所的条件,决定恢复国家地质总局海洋地质研究所,并由海洋地质调查局代管改为直属国家地质总局领导。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国家地质总局改为地质部。国家地质总局海洋地质研究所也随之于10月10日更名为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地质部改名为地质矿产部。改为地质矿产部后,内设机构撤销海洋地质司和石油局,组建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也随之归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领导,并于1983年1月5日正式更名为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1999年7月16日,国土资源部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
1998年4月8日,撤销地质矿产部,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也随之为国土资源部所属单位(根据部的意见所名暂不更改)。
2000年2月25日,国土资源部通知,决定将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同年11月13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通知,将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正式更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01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属事业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改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同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根据2022年5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有工作人员348人,实有在编职工294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人员235人;具有博士学位99人、硕士学位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1人、副高级职称113人。具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杰出地质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省市人才荣誉称号25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人。
根据2017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作为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和深远海资源实验平台的牵头建设单位,同时拥有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实验室1个。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及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中国-荷兰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挂靠该所。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
根据2017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有各类装备2398台套,共计18661万元。其中海洋调查设备198台套,共计5347万元;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设备及软件168台套,共计3880万元;实验测试设备218台套,共计5742万元;地质信息技术设备52台套,共计833万元;野外保障设备50台套,共计520万元;日常办公设备及软件1712台套,2339万元。
调查设备
实验设备
根据2017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国际交流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关系,开展了中荷、中美、中俄、中澳、中比、中韩等交流合作,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仅列部分,详情见官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双月刊,CN 37-1117/P,ISSN 0256-1492)创刊于1981年9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海洋地质学及海陆第四纪地质学及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的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学术论文;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突出中国海区、大洋地质和“三极”地区研究报道特色;注重海区与大陆、区域性与全球变化对比研究。主要栏目为:沉积与环境、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古海洋与年代地质、油气与矿产、第四纪地质、综述与评述、技术方法等。
《海洋地质前沿》(原名《海洋地质动态》)创刊于1982年,是海洋地质科学领域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指导类月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海洋沉积、海洋油气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反映中国国内外海洋地质调查研究的科技成果、技术方法、发展趋势以及学术活动等信息。
根据2017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有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共建海洋地质硕士学科点,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地球化学硕士学科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0年8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原来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
2018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正式获博士后独立招收资格。
工作站主要招收的博士后研究方向有:海洋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等。
截至2013年8月,联合培养的学生留所工作的有博士6人,硕士16人。在留所工作的6名博士生中,有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有1人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在留所工作的16名硕士生中,有1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有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有3人成功申请到省部级横向基金(项目)。
根据2017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已累积培养毕业研究生170余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于2010年5月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评审工作,2010年10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挂牌暨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为科研试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该科普基地是对青岛所海洋地质科技馆、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海洋地质样品库、“业治铮”号海洋地质调查船等具备对外开放及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条件的科技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的海洋地质科研实验科普基地,系统展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中“外业调查-地质样品保存-室内分析和模拟实验-综合研究”等完整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研究工作链条,并与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建设的“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有机结合,集中展示重点实验室和相关海洋地质科研领域最新调查科研成果,具有突出的海洋地质科普基地特色。
1、海洋地质科技馆
海洋地质科技馆始建于1994年10月,先后经过了三次较大规模的馆内装修和资料补充。2007年被青岛市授予“青岛市青少年科普基地”称号。现有室内展厅面积约200多平方米,共设两个展厅,设有高质量的灯箱展板45块,流动展板100多块,各类珍贵矿物标本及化石标本近300件,布展图片300多幅。馆内设有小型影像厅和科普活动室。室外展区面积近600平方米,主要展出来自于全国各地,自太古代至第四纪19个地层年代具代表性的大型岩石及化石标本。
2、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室于2000年开始建设,2002年首次合成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是中国国内一流的水合物模拟和分析测试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善、仪器功能齐全,具备了开展各种水合物实验研究的条件。已经研制了十多套模拟实验设备,开发了多种实验技术,基本涵盖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水合物勘探实验技术。拥有激光拉曼光谱仪、固体核磁共振及成像系统、红外岩心扫描仪、孔隙度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具有测定水合物的声速、电阻、饱和度、渗透率、热导率等物性参数和对水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的能力,已成功地测定了中国首次在海域和陆域冻土区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
3、海洋地质样品库
海洋地质样品库于2005年规划建设,库区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存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中采集的岩心(岩石类和沉积物)、柱状样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部分岩石、水样和生物样品。是国土资源系统规模最大的海洋地质实物样品库。
样品库的存放空间设有常温样品库和低温样品库,分类存储各类地质样品。并设有临时存放间、处理间和设备间,可开展各类地质样品的分样、采样和信息采集工作。对入库样品,实行信息化管理,已基本建成入库样品的属性库,可供互联网查询和开放样品申请。
4、“业治铮号”调查船
“业治铮号”调查船是一艘综合性的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船,于2005年下水运行,已承担完成了多项海洋地质调查任务。
调查船的基本参数为船长53米,型宽8.8米,吃水2.7米,满载排水量638吨,设计航速5—16.0节,载员26人(科研人员12-13人),续航能力25天(2000海里)。
船载调查仪器和装备有多波束测深仪、单频和双频水深测量仪、旁侧声纳仪、单道地震仪、浅地层剖面仪、海洋重力仪、海洋磁力仪等地球物理调查设备,以及抓斗取样器、重力取样器、振动柱状取样器等地质取样设备,能够承担近海和陆架海域的各类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工作。
船上配有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实验室、地质样品处理分析实验室等船载实验室,并配有可容纳40-50人左右的会议室。可以比较系统地展示海洋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科普和专业性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