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8:59
青岩古镇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明洪武六年(1373年)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设铺和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军远征滇黔,在黔中腹地后驻军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明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年),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即今青岩城的雏形。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南门和北门。
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总面积约5.8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油杉保护区有地球上仅存的青岩油杉活立木9000余株。
青岩古镇临街的铺面,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着青瓦,门前挂着招牌、幌子,从前在客栈门前还悬挂“鸡鸣早看天,未晚早投宿”的灯笼。
青岩古镇大户人家的院落并不十分阔绰,一般是三合院,有小朝门、石院坝、花坛、石凳、小轩窗,简朴、宁静而有书香气。小巷住着寻常百姓人家,巷子两边的墙多用毛石堆砌或用土筑,墙上布满绿草、青苔,偶尔伸出几枝花果,恬淡而有山野味,显得年代相当久远。
青岩古镇城墙在山岭上环绕,绵延约两千米。几座城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无存,唯有那定广门依然屹立在山岗上。定广门是贵阳通往定番(今惠水)和广顺(今属长顺)的重要关口,控制着贵阳的粮道,当年“米三日不至,省城即成粮荒”。雄关漫道,沿石级而上,城楼高耸、巍峨。古驿道依稀可见,弯曲起伏在田野之中。
象鼻木雕在青岩古镇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
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人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
重檐悬山式民居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总不能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罕见。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作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
青岩古镇景区旅游资源覆盖全部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21个,155个基本类型当中的51种,并且聚集了数量众多的旅游资源单体,成为主题明确、特色突出的旅游景区。青岩古镇景区完整性较好,明清建筑、文物景点、店铺等各种单体及整体布局、街道风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与布局统一。
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古镇城内3平方千米范围中,有各类文物景点近百处。这些文物古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宫(万寿宫)、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八庙(孙膑庙、财神庙、火神庙、黑神庙、药王庙、雷祖庙、川主庙、东岳庙)、九寺(九泉寺、慈云寺、欢音寺、朝阳寺、寿福寺、圆通寺、迎祥寺、凤皇寺、莲花寺),还有青岩书院、状元府、水星楼、名人故居、石牌坊等等。旅游综合服务区有赛车场、演艺中心、古镇风情街、特色客栈等,为古镇增添了现代气息。
青岩古镇城中原有八座牌坊横跨在石板铺筑的大街上,如今尚存两座百岁坊和一座贞节牌坊。定广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奉旨建造的。它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的石牌坊,高9.5米,宽约9米。精心雕琢的石牌坊,在蓝天白云之中,显得空灵。正中的横额上,镌刻着道光皇帝的题额,正面是“七叶衍祥”,背面是“升平人瑞”,上端有“钦赐”二字。抱柱的四对石狮子非同寻常,不是站狮,也不是卧狮或蹲狮。八头狮子仿佛是从高山上俯冲下来,富有灵性。
万寿宫为江西会馆,供奉东晋的许逊真君。许逊,江西南昌客家人,生于吴赤乌二年(239年),年轻时修道,因道誉日著,举为孝廉,曾任蜀郡旌阳令,倡行忠孝,利济百姓,归隐后又治理鄱阳湖水患保一方民生,百姓敬为神明,在他仙逝后于其故里(今南昌市新建的逍遥山)建许逊祠祀之。南北朝时许逊祠改称游帷观,宋真宗时改称玉隆宫,宋徽宗时改称玉隆万寿宫,简称“万寿宫”。徽宗崇道,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人尊称“许真君”,万寿宫渐成江西土客融合的文化纽带,成了江西人信仰的载体。明清以后江西移民把万寿宫建到了全国各地,据查约有1400多座,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在异地他乡,万寿宫是江西人的同乡会馆,又是江西商人的商务会所,他们以会馆为号召,团结一体,共谋发展,昌盛时期还涉足慈善公益事业,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开拓力以及对于经济的推动力。青岩万寿宫是一个偌大的建筑群,有正殿、配殿、两厢和戏楼。江西人常在此聚会,饮酒看戏,洽谈商务,联络感情,故有“酒戏台”之称。门前牌楼上的“八仙图”浮雕,体现了商人的竞争意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万寿宫的“八仙”暗中变成了“九仙”——多了一个许真人。
状元府是贵州第一个文状元——赵以炯的故居,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状元街与北街交接,靠南边那一截叫“下院街”,北街干道上有指示路牌比较容易找到。大院门前是一副简单的对联“琴鹤谱志,论语传家”,显示了主人一生的志愿。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府第坐南朝北,为两进四合院,均为一正两厢,风格是歇山式,总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左右。现存前殿、正殿、两厢和朝门,朝门内墙上有许多不同“寿”字残迹,据说这是赵以炯曾曾祖父赵理伦百岁时所留。建筑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淡,一派书香风范。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传说是西街吴姓人家捐修的。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
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年),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班麟贵之子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89年),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古镇的象征之一。
文昌阁位于东街14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年间,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依山而建,为攒角重楼八角式。是旧时读书人常去读书、聚会、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赵公专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字畏三)之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清同治二年(1863年),赵国澍进攻灯花教何得胜部阵亡。清廷追封他为太常寺卿,赏骑都尉,准世袭,并降旨建赵公专祠。2001年,对专祠进行了维修,2003年,该处被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福寺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又称湖南会馆,二进院落,有山门、戏楼、两厢、正殿、后殿等。戏台上的“双龙戏珠”和殿前的两棵古桂花树一起组成“双龙戏珠、龙凤双贵”的深刻寓意,为省级文保单位。2000年对寿福寺进行了修复,并将旁边的孙膑庙纳入寿福寺范围。
迎祥寺是贵阳的古刹之一,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有“黔山祖庙”之称。寺有三重,前为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奇怪的是,在观音菩萨楼上,却坐着一个三眼、四头、八臂的“斗姆”,因为佛、道共处,当地人常把迎祥寺呼为斗姆阁。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的亲属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邓颖超之母曾居处:位于南街75号,邓颖超之母杨振德女士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曾居于此,现仍为民居,经营快餐;周恩来总理之父曾居处:位于青岩背街2号,民国二十八年至民国三十年(1939—1941年),周恩来父亲周懋臣老人曾在此居住,已对外开放。
张公馆原为蒋介石的侍从张尚钦及兄弟张尚全的住宅,为民国年间建筑,是青岩典型民居。该建筑地块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修复后的张公馆将呈现出原汁原味的公馆文化,成为贵州非遗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及非遗文化产品、手工技艺展示的窗口及基地。
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正月初九至二十的苗族跳场,正月十五的龙、灯活动,还有农历五月初五的“游百病”,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等等,场面都十分热闹。
放“孔明灯”
孔明灯的燃放时问一般在放完宝鼎后。孔明灯灯罩呈圆柱形,高约五尺,上面封顶。恰似一只倒扣着的大屯箩。灯罩的底部糊在直径为三尺左右的圆形竹圈,竹圈上捆着一十字形细铁丝架,铁丝架中央绑着用菜油炸透的纸捻。在燃放孔明灯时,先用一捆稻草燃烧,让其热气将又软又长的灯罩充壮,再点燃纸捻,保持罩中空气的热度。
放“水耗子”
“水耗子”是一种在水上放的特制小型烟花,一般节日都可燃放。它是用草纸一层层地卷糊,再用各种颜色画卜眼睛、瞄巴、耳朵等。帚后用石蜡化油包封耗子体。内装两层火药,一层格药,以导火线依次连接。燃放时,先择一个平静宽阔的水面,将水耗子点燃放入,水耗子便会一会。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又浮出水面,好像一只活鲜鲜的真耗子,非常有趣。
放“宝鼎”
放“宝鼎”,也叫“放盆景”。宝鼎,是一种大型焰火体,它的燃放一般在正月十五晚上“亮灯”后进行。青岩的“宝鼎”高六尺许,直径约三尺,“宝鼎”下部呈圆柱形,上部似锥形。“宝鼎”用竹条编扎框架,白棉纸裱糊外表,鼎内按程序安装各种焰火和各种人物或飞禽走兽造形,有“火箭”“滴滴花”“地牯牛”“火花筒”以及类似今日的魔术弹之类的各种“礼花”,造型内容根据各地喜爱的故事而定。青岩的有:《仙女散花》《白蛇传》《十八相送》等古剧目中的形象。宝鼎由一根总引线把宝鼎内各种烟花装置和各层造型依序串连为一体。
同时,喷出的焰火有向天空喷出无数闪烁的“金花银柱”、有“地老鼠”跃出鼎盖,在人群中“活蹦乱跳”,到处乱窜;“火箭”一支接一支嗖嗖地射向天际,像一道道拖着火光的流星划破天空;有无数条“火龙”在空中飞舞;“滴滴花”滴滴嗒嗒地撒下无数闪亮的“珍珠”。最后现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一类的吉利条幅,以示百姓的美好愿望。
青岩龙的传说。那时,青岩西南黑神庙的山上,是葱葱的梓木树。在黔陶路旁边龙阁周围,更有森林的油杉。城里的场坝宽好。高高的城墙,众多的庙宇殿堂――万寿宫、寿福寺、龙泉寺、天主教堂等。这龙的头在迎龙阁山下的河里,有许多门板大的鱼陪着。龙尾则在黑神庙的山上,在那儿还看得着龙的鳞片。这龙的身段正伸展在场坝的地下。石板铺就的场坝中央,有座高高的砖塔,塔前有个水池。这个用以焚化水纸的塔和水池下面,正是龙的腰身,据说底下还有一口大铁锅,站着一只大公鸡,是看管龙身的,因为龙的腰一扭动,就会发大水,大公鸡狠啄她一口,龙身就不动,青岩城也就平安不被水淹了。
青岩的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是因贵阳居西南各省之中,地势、地位极其重要,明代调北征南及明、清改土归流均先据贵阳。《明史·贵州土司传》载朱元璋诏书:“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则志已在黔”。清雍正年间,云、贵、广西总督额尔泰奏请改土归流定要首平贵阳,达到控制西南咽喉之目的。
明初,一批“移民实边”的屯军从江南、江西、湖广迁来,在青岩古镇建立了青岩堡、杨眉堡、余庆堡、摆陀堡。因青岩地处交通要道,清代以来,商业繁盛起来,由屯兵之所变成了商业集镇。各行各业的人在此谋生,崇尚各不相同,官兵们尚武而建黑神庙,读书人崇文而修文昌阁,做买卖的特别重视财神庙,行医卖药的尤尊药王……商业招来了外地客商,他们结伴而来,以“乡土之链”结成会馆,同一地区来的人互相提携,共谋发展,控制某些行业,与其他地区的商人展开竞争。
儒、道、佛在青岩古镇都很兴盛,一个“千家之邑”,竟然有“九寺、八庙、五阁”,充满文化氛围。近代又传来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办起新式学堂。
随着屯军的到来,儒学传了进来,人们以“耕读持家”。李、赵、张几大姓共办青岩书院(今青岩小学),在朝阳寺内办起免费入学的“义学”,青岩城内有几十家私塾,到处都有读书声。禅和诸子捧钵而来,在青岩修建了凤凰寺、龙泉寺、迎祥寺、慈云寺、寿佛寺、朝阳寺、观音寺、圆通寺和莲花寺。
道人云游至此,找到了“洞天福地”,于是建起了“八庙、五阁”。东岳庙、孙膑庙、黑神庙、雷神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川祖庙合称“八庙”,玉皇阁、紫光阁、斗姆阁、文昌阁、云龙阁是为“五阁”。
文昌阁是崇文的象征,供奉天上的文曲星以求金榜题名。文昌君侧边站着两个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这是因为天机不可泄露,侍童必须是聋哑人。
清咸丰年间,天主教传到贵阳,在贵阳天主堂建立小修院,法国传教士胡缚理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在青岩姚家关建大修院,取名伯多禄大修院。这是天主教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大修院,同时也是“青岩教案”的遗址。民国年间,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安息会”先后在青岩传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底,浙江大学西迁贵州,在时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的率领下,除了大部分师生转至遵义湄潭,一年级和先修班设于青岩古镇。教室、图书馆、办公室设在龙泉寺,学生住在慈云寺,另有实习场和教职员住宿地分别设在圆通寺和黑神庙。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代办信局”开办于青岩古镇。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青岩人苏抗开办了“代办信局”。据历史考证,它是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先成立的第一家私人“代办信局”,比中国最早的官办邮政还早8年。直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代办信局”转变成为官办邮政前,“代办邮局”一直由青岩王氏家族承办,业务从未间断,从而带动了古镇商业贸易的发展,成为传递东西南北重要信息的枢纽,载入了中国邮政发展的史册。“代办邮局”珍贵匾牌,已被北京中国邮政博物馆所珍藏。
青岩是陆川导演、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的拍摄地,推荐贵阳的人是姜文,他的小学时代在这里度过,看剧本时,贵阳花溪附近地区的奇山异水和阴郁天空一次次契合到故事中来。剧组实地考察比较之后,发现这里古风犹存的街落、鸡犬相闻而又相对落寞的人际,许许多多的天然质素都令故事有了强烈的归属感觉,能拍出“噩梦”感。
2022年8月14日,爽爽贵阳之“大明志·彩—璀璨青岩耀中华”夜间游览项目在青岩古镇开展。
青岩卤猪脚,又名状元蹄。历来,凡到古镇游览者,皆以品尝此蹄为快,并对此美味赞不绝口。“游青岩古地,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
糕粑稀饭是青岩古镇名小吃,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有上百年。据说,糕粑稀饭当年是宫廷甜点。当时因为战乱,宫里的御厨随慈禧太后一起逃出宫,因好赌流落到青岩,幸得当地人相救,为了感恩,便将这宫廷中糕粑和稀饭两道手艺传授给他,并且要求代代相传。
青岩鸡辣角是青岩最出名的地方特色美食,游青岩古镇品尝青岩鸡辣角是游客的必选项目之一,成菜色泽红润,肉火巴骨酥,嫩辣鲜香,味美爽口。
青岩玫瑰糖是贵阳市的地方传统名点。鲜香酥脆,味道回味无穷。问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青岩街上平正宽家首创。
青岩的米豆腐是用绿豆粉和各种蔬菜调和在一起,色泽嫩绿,配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2005年9月,青岩古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青岩古镇获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2013年,青岩古镇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2014年,青岩古镇被评为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十佳旅游景区”。
2016年10月14日,青岩古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2017年2月,青岩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8月,青岩古镇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11月5日,贵阳市青岩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12月,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
全年08:10—22:00;景区内文物参观开放时间为:08:10—17:40,景区大明志·彩夜游开放时间为16:00—22:00。
2018年9月20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降低部分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自2018年10月1日起,青岩古镇景区旺季套票价格由80元/人降为60元/人。
北京市——大广高速——兰南高速——二广高速——沅水特大桥——长张高速——杭瑞高速——江黔高速——贵阳绕城高速——贵阳南环高速——定广大道——青岩古镇
广州市——二广高速——包茂高速——夏蓉高速——银百高速——清溪路——油杉路——青岩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