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13:04
青毛鼠又名大山鼠、青鼠。属大型鼠类,大小与白腹巨鼠相似,但体背毛色呈青褐色,前足背面灰。对香菇、玉米、山芋及水稻等危害很大,是恙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之一。国内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福建省等长江以南多个省份的山林地带。
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体较细长,尾长约为体长105—115 %,后足长一般大于50毫米,耳大而薄,向前拉可以遮住眼部。
青毛鼠指名亚种(学名:Berylmys bowersi),Anderson于1879年命名。
外形:为鼠科中较大的一种鼠类,体较细长,尾长约为体长105—115 %,后足长一般大于50毫米,耳大而薄,向前拉可以遮住眼部。毛色:体背毛青褐色,由二种毛所组成,一种是青灰色的绒毛,另一种是上l/2为青褐色、下l/2为灰白色的硬刺毛所组成,愈靠近背部中央,硬刺毛愈多,两侧硬刺毛较少,故背部中央显青褐色,两侧呈青灰色。腹毛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背腹毛色在体侧有明显的分界线。尾青褐色,上下毛色基本一致。部分标本尾末端白色。前足背面灰白色,后足背面暗棕褐色。头骨:头骨较细长,脑颅较低平,门齿孔较短,后端达不到臼齿前缘之水平线。眶上嵴不如白腹巨鼠发达,颞嵴不太明显。听泡较大,其长度接近枕鼻长15 %。鼻骨前端突出门齿外,其后端与前颌骨后端平齐。牙齿:上颌第一臼齿最大,第三臼齿最小,约等于第一臼齿的一半。第一臼齿第1横嵴前外齿突发育不全,内侧齿突较发达并向后延伸,中间齿突较大。第2横嵴的3个齿突都较发达,内侧齿突亦向下延伸,第3横嵴内外齿突皆消失,中央齿突特别发达。第二臼齿第1横突退化,仅余内侧一个齿突,第2横嵴齿突发育正常,第3横嵴内外齿突均消失,中央齿嵴特别发达。第三臼齿第1横嵴退化,仅余1内齿突,第2、3横嵴连接成环状。
白色,体侧毛有许多青白色带有光泽的斑块与白腹巨鼠有明显区别。体背毛青褐色,由二种毛所组成,一种是青灰色的绒毛,另一种是上l/2为青褐色、下l/2为灰白色的硬刺毛所组成,愈靠近背部中央,硬刺毛愈多,两侧硬刺毛较少,故背部中央显青褐色,两侧呈青灰色。腹毛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背腹毛色在体侧有明显的分界线。尾青褐色,上下毛色基本一致。部分标本尾末端白色。前足背面灰白色,后足背面暗棕褐色。
头骨较细长,脑颅较低平,门齿孔较短,后端达不到臼齿前缘之水平线。眶上嵴不如白腹巨鼠发达,颞嵴不太明显。听泡较大,其长度接近枕鼻长15 %。鼻骨前端突出门齿外,其后端与前颌骨后端平齐。
上颌第一臼齿最大,第三臼齿最小,约等于第一臼齿的一半。第一臼齿第1横嵴前外齿突发育不全,内侧齿突较发达并向后延伸,中间齿突较大。第2横嵴的3个齿突都较发达,内侧齿突亦向下延伸,第3横嵴内外齿突皆消失,中央齿突特别发达。第二臼齿第1横突退化,仅余内侧一个齿突,第2横嵴齿突发育正常,第3横嵴内外齿突均消失,中央齿嵴特别发达。第三臼齿第l横嵴退化,仅余1内齿突,第2、3横嵴连接成环状。
本种为东洋界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山地林区。已知国内有二个亚种,一个指名亚种R.b.bowersi Anderson,1879,其主要特征为体背毛色较深,呈暗灰褐色,鼻骨后端在前颌骨后端之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及广西。另一种为福建亚种R.b.1atouchei Thomas,1897,其主要特征为毛色浅淡,背毛呈青褐色,鼻骨后端与前颌骨后端平齐,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及四川等地。安徽省标本与福建亚种相一致,但J.R.Ellerman认为福建亚种应归并入指名亚种。青毛鼠(学名:Berylmys bowersi)为鼠科巨鼠属的动物,分布于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西藏、贵州、安徽、云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多见于森林、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户撒。
在安徽省主要栖居于长江以南有林山地。夏秋季青毛鼠主要栖居于较深的密林中或山间溪流两岸岩石下。入冬后青毛鼠多居于山脚下,少数进入人房。在黄山芙蓉居和松谷庵,冬季群众用木闸经常可压到一定数量的青毛鼠。青毛鼠洞穴多在深山密林中或溪流两岸的岩石缝隙中。我们曾在宁国县甲路乡挖掘一个青毛鼠洞穴(因在洞口布放鼠铗,捕青毛鼠一只),洞口直径为7.8厘米,洞外有光滑的跑道和挖洞时盗出的土堆。土堆直径为53厘米,挖开洞道20厘米后,洞道逐渐向下深入。垂直深度达1.20米时,尚未见到窝,洞内有叉道数条,挖了3.5米,因树根和巨石无法挖开,故挖掘未能进行到底。
青毛鼠属大型鼠类,在安徽省鼠类组成中数量较少。从我们捕到青毛鼠地点看,如宁国县甲路乡,我们共捕鼠104只,青毛鼠占7只,占野外鼠种总数的6.73 %。宣城县山地调查,青毛鼠占野外鼠种总数的1.43 %,黄山芙蓉居青毛鼠占鼠种的3.39 %。从鼠种组成比看,基本上属于少数种。但在不同季节、不同生境,青毛鼠数量组成比有很大差别。据宁国县甲路乡群众反映,每年在香菇种植季节,青毛鼠从山上下来啃吃菇芽。群众用石板每晚能压到数十只青毛鼠。黄山芙蓉居群众反映,冬季在室内,青毛鼠和白腹巨鼠有时成为室内主要两种鼠种。
据宁国市甲甲路乡群众反应,青毛鼠喜吃香菇,每年在香菇种植季节,大批青毛鼠从山上下来盗食香菇,一晚可以捕捉一粪筐。解剖7只青毛鼠鼠胃,主要为淀粉类食物及竹笋,也可见有绿色的嫩芽和苔藓。7个鼠胃中有2个鼠胃中有鼠毛。据黄山芙蓉居群众反映,青毛鼠和白腹巨鼠冬季进入室内后,因捕食其它鼠类,而使家鼠数量大大下降。
3月份和l0月份共捕到5只成年雌鼠,解剖未见有孕鼠,有一只雌鼠有子宫瘢6个。根据詹绍琛(1981)报道,在福建10一11月份怀孕率为15.51%,胎仔数范围为2—8只,平均为4.22只。繁殖:3月份和lo月份共捕到5只成年雌鼠,解剖未见有孕鼠,有一只雌鼠有子宫瘢6个。根据詹绍琛(1981)报道,在福建10一11月份怀孕率为15.51%,胎仔数范围为2—8只,平均为4.22只。
地理分布本种为东洋界种,国外见于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及缅甸等地,国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安徽省见于长江以南山地林区,其垂直分布在黄山仅见于700米以下山地,其分布高度达松谷庵一带,至皮蓬及北海等地未再见有青毛鼠分布。从标本采集地点看,标本采集最多的地带为宁国县甲路乡常绿阔叶林内,海拔高度大约为300—400米。
本种为东洋界种,国外见于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及缅甸等地,国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安徽省见于长江以南山地林区,其垂直分布在黄山仅见于700米以下山地,其分布高度达松谷庵一带,至皮蓬及北海等地未再见有青毛鼠分布。从标本采集地点看,标本采集最多的地带为宁国县甲路乡常绿阔叶林内,海拔高度大约为300—400米。
标本采集于黄山芙蓉居、宁国县甲路乡、宣城县溪口乡。标本见于太平市耿城乡、九华山、东至县、绩溪县等地。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