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3 16:07
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
明朝和清朝的文献中,一百零八塔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
清顺治五年(1648年)时,该地对塔群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
中华民国时期有过专门的维护,塔林下原建有2座小喇嘛塔,2塔皆由塔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外塔下还有一座古寺遗址。
1958年,修建青铜峡水库时,考虑构筑拦河坝将淹没塔区下河滩地,塔林下的古寺遗址和2座塔全部被拆除,并准备将108座喇嘛塔全部迁移,但在已经被拆除的2座塔当中发掘出了带有西夏文的千佛图帛画和佛经残页,整体迁移计划才就此作罢。
1963年,国家修建青铜峡水电厂时,考虑构筑拦河坝将淹没塔区下河滩地,便拆除原有的一座古寺遗址和二座覆钵式砖塔。
一百零八塔的砖结构塔身仅有最外面一层,里面包裹着的是土坯塔,共有28×15×5、30×16×4、30×14×5厘米三种规格,所有规格的土坯塔正中心都有一根木质立柱。1987年开始维修时,塔内的土坯塔已经全部损毁,部分砖塔外面抹有白灰泥,部分在损毁后里面露出三层白灰皮,不同层的白灰皮上有用朱砂等颜料画出的不同图案,其中有些残塔的最外层所绘的是“用朱砂彩绘的莲瓣花纹图”。
一百零八塔第一层仅有的1座、第十二层的全部19座共计20座塔,其基座呈十字折角形,塔身为覆钵形;第二层至第六层全部23座塔,基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呈葫芦型;第七层全部9座塔,塔基均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呈圆筒状;第八层至第十一层全部56座塔,塔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塔身为折腹式。
一百零八塔初建时塔心正中立一竖木,土坯砌筑,外施粉彩。后代重修时,在土坯塔体外另用砖包砌,并抹泥皮和粉妆。
一百零八塔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有阶梯式护坡平台12级,由下至上一层层逐渐收缩增高,呈三角形。第一级平台高5、长54、宽5.67米,第一级护坡平台至第十二级 护坡平台总高31.82、总宽59.1米。护坡平台表面平整,修建时先将山石一层层凿平, 于其上铺设方砖地面,现砖多已残损。平台前沿用片石和条砖垒砌,条砖长34,宽17、 厚6厘米。12级护坡平台上共建塔108座。
1987年维修前的108座塔,形制基本相同。平面圆形,下大上小,略似古钟。表面由历代修葺时所覆的数层白灰泥包裹。现各塔的白灰皮都有不同程度的剥落,露出垒砌的青砖。揭去白灰皮,即露出砖砌塔。塔皆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刹部分多塌毁,塔身与基座保存较完整,但多已酥碱松散,且有不同程度的残损。由保存较好的砖塔看,108座塔的种类、形制略有不同。
种类和尺寸
一百零八塔的种类和尺寸比较单。001号塔比较高大,残高5.04米、塔底直 径3.08米,具有塔心室,其余107座皆为实心塔,大小基本相近,一般残高2〜 2.5、塔底直径1.9-2.1米。
形制
一百零八塔基座有十字折角形和八角形两种,塔身有覆钵式、葫芦形、钟形、折腹式4种。综合塔基和塔身,大致可分为4式。
I式,基座为十字折角形,塔身为覆钵弧形。塔身之上残存圆筒状塔刹的下部。
II式,基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藤身为葫芦形。002~ 024号塔为此式。以015号塔为例,残高2.47米,基座平面八角形,直径1.9、高0.99米。基座之上为葫芦形塔身,塔身 平面圆形。残存塔刹底部。
III式,基座与n式塔座完 全相同,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唯塔身呈圆筒状。025〜33号共9座塔基本为此式。以029号塔为例,残高2.34,座平面八角形,直径1.93、高0.98米。塔身平面圆形,肩部微弧,腹部呈圆筒状。塔身之上 残存塔刹下部,残高029米,平面圆形。
IV式,基座与U式塔座同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形。这种形制的塔有001号,090-108号,共身20座。以099号塔为例,塔残高2.74米,基座为十字折二角束腰須弥座,座宽2.1、高 0.86米。塔身平面圆形,腹部微内收,呈内这类塔的基座较H、ID式塔座为矮,高0.45-0.52米,基座平面直径1.9〜1.94米。
一百零八塔基座之上的塔身底平面圆形,腹部内收成一折桂。以039号塔为例,基座平面八勿形,直径1.89、高0.46米。塔身由下向上高0.46米处,向内收0.1米,再向上砌0.81米,形成折腹。塔身之上为残损的塔刹,平面圆形,残高0.4米。034〜089号塔 的基座形制基本相同,但砖的砌法略有区别。
一百零八塔塔林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共有阶梯式护坡平台12级,由下至上一层层逐渐收缩并抬高,整体形状呈等腰三角形。第一级平台高5米,长54米,宽5.67米,第一级护坡平台至第十二级护坡平台总高31.82米,总宽59.1米。
一百零八塔塔群中最上面一座形体较大,高 5米,塔基呈方型,为过洞式喇嘛塔,面东壁有龛门。2~12层高2.5~ 3米,均为实心喇嘛塔。
一百零八塔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亚字形的须弥座,上建塔身,刹顶施相轮伞盖宝珠。
一百零八塔塔体分为4种类型:第 1 层塔身覆钵式,2~4 层为八角鼓腹锥顶状,5~6 层呈葫芦状,7~12层呈宝瓶状。
一百零八塔塔中位于最高处的塔较为高大,1987年时残高为5.04米,塔底直径为3.08米,有塔心室,其他107座塔的大小基本相近,均为实心塔,残高在2至2.5米之间,塔底直径在1.9米至2.1米之间。塔身多使用半块残砖,而基座多使用整砖。
一百零八塔在清理维修过程中,于001、009、017、041、085、101号等塔内发现泥塑彩绘造像、砖雕佛像等文物。
砖雕佛像1尊。高18.5厘米。佛螺髻,直鼻,大耳,嘴微上翘。着右袒袈裟,袈裟施红色,多已脱落。双手作降魔印,结枷跌坐于莲座上。有椭圆形头光、圭形身光。
塔模(俗称“擦擦”)100多件,其中完整的103件。最大的高12.5,底径4.5厘米,最小的高5、底径2.5厘米。形制可分为3式:I式略呈窝头状,下半部较粗矮,上半部表 面模印整齐的锥刺纹,形制较规整,有的施彩绘。塔模中的绝大多数属于此式。II式较I式髙细,下半部呈圆筒状。III式较I、II式细小,形制不规整,系随手捏制而成。部分残毁的塔模内有谷类杂粮,是有意放入的。
泥塑彩绘造像4尊。其中1尊高31厘米。头戴冠,面相丰腴,唇上、下颌及两腮部均有胡犹身着交领宽袖长袍,双臂屈至胸际,双手拱握一物,表面施彩。其余3尊亦着长袍大袖。
砖雕佛像4尊,皆残。其中1尊残高15厘米,腰以下失存。佛螺書,面相浑圆,鼻棱高直,大耳垂肩,面 部表情庄重安详.身着右祖袈裟,有半椭圆头光、背光。
砖雕佛像3尊。共中1尊为坐佛,头缺,残高12厘米。身着右祖袈裟,双手作禅定印,结珈趺坐于莲瓣座上,莲座髙2厘米。
陶制塔刹3件。其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高17.5、底径7 厘米,陶制,中空。1件残高13,底径6厘米,表面残留朱色。
在一百零八塔北侧小冲沟的北坡上,发现一砖塔残基,高近30厘米,八角形。经清理,塔基内出土西夏文残经书1卷,塔模10余件。经书残长23厘米,白绵纸,已朽蚀粘连在一起。表面一页版面竖印西夏文字。印一横排坐佛。佛结物趺坐于莲瓣座上,禅定印,有圆形头光、背光。版血下方亦小佛像。
1962年,为配合青铜峡水电站的兴建,宁夏博物馆对水库淹没区内的两座小塔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在一百零八塔下面的河滩地上,有两座小型覆钵塔,其中1号塔位于塔群下方东南面约20米;2号塔位于塔群下方正中,距塔群约15米。在2号塔距地面高20厘米处的塔基座内,发现彩绘绢质佛画两幅,各自成卷,夹于麦草之间。两幅画画面均严重污染,且多处破损。两幅作品是藏密风格的卷轴画《千佛图》,两幅作品的布局、尺寸及装裱方法完全相同。有一幅画面较为清晰,另一幅画面漫漶不清。画面中部的主尊为大日如来佛及两尊菩萨。一幅画背面右下角墨书几行西夏文字,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土最早的西夏文字。因自治区无修复保管条件,画卷送往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并长期寄存在故宫博物院库内。
古塔始建时的彩绘土坯塔大都坍残,有些还有残身和塔座,有些仅剩塔座,塔刹宝顶全已坍毁无存。这些包砌在砖塔之中的早期土坯残塔大部分外露出三层白灰泥皮,白灰泥皮上有用朱砂彩绘的莲瓣花纹图案残迹,有些残塔身上还有墨书梵文,其形制、色调、纹饰与河西地区西夏至蒙元时期土塔遗存十分相似,也与后来1999年整修拜寺口双塔塔院时,在西塔后面山坡上发现的彩绘土塔群如出一辙。这些复钵式塔群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地到处可见,是藏传佛教普及传播的主要建筑形式。在加固维修前清理塔群坍塌堆积物时,考古人员在001号、009号、017号、041号、085号塔的堆积中,发掘出砖雕佛像8尊、彩绘泥塑像4尊、彩绘泥塑卧象1尊、泥塔模103件、陶塔刹顶3件和建筑残件瓦当、龙首等遗物。
在塔群北侧的山水沟北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砖塔。这座塔上部坍塌,仅存了30厘米高的基座,平面为八角形。经过清理,在塔基内发掘出陶钵一件、泥塔模十多件、西夏文经书残卷。经书已朽烂粘连,经过清理,可见有两种纸色。一种纸色泛白,保存页数较多,已腐烂粘连成为一叠。此书页有上下边线,在一部分书页的上下边线内,各印一横排坐佛,在上下佛像之间,印有西夏文字,每字2厘米见方,每竖行有五个字。另一种纸色泛黄,仅存一张残页。残页上印有西夏文字及一位贵妇及众侍从的图像,此位贵妇发髻高盘,头戴花钩,容颜秀丽,她身着交领长裙,双手在胸前合十,有圆形头光,贵妇身后侍立三人,其右侧侍从头戴幞头,面相方颐,年龄较大,身着圆领衫,双手握一长把器物,另外两位侍从仅存头部,塔基下面曾出土有西夏文题记的帛书。
在108塔的北侧的山坡上,还有一处高30厘米的八角形喇嘛砖塔基,具体建造时间不详。
1982年青铜峡市政府在自治区文化局组织进行过一次保修,但危害塔群的病害并未根除。为了根除塔群的隐患,恢复群塔的本来面目,自治区文管会,文化厅多次邀请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专家指导进行勘测,拟定加固修复方案和计划。
1988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帮助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对塔区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在维修施工中从1号、85号、107、108号塔中清理出土陶质天宫、佛像、塔刹等西夏文物,证明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历经元、明、清等朝代。
198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正式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委派专人看护。
199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部门举行了佛像开光曲礼,一百零八塔属佛教文物,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自治区文物局授权青铜峡文物管理处直接管理。
年代确认
结合一百零八塔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史志文献的记载基本被印证。可以确定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兴盛于蒙元时期,故而明代称其为“古塔”。在明清两代,这里是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建筑的中心,受到善男信女的养护与崇拜。从1962年发掘塔群下河滩上两座小砖塔清理出的残碑上可得印证,残碑文字详细记载了上百年中修塔庙的记录。明清时期的信士和善男信女为保护此圣迹,又在其外用砖石包砌修葺,成为一方胜境,仅到近现代才逐渐败落。
形制的广泛性
一百零八塔的这类形制,不但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多处见到,在宁夏多处也有发现。这些具有藏传佛教建筑特色的宗教建筑的广布,说明西夏时期藏传佛教之繁盛。一百零八塔区发现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也更有力的证明自西夏以来,藏传佛教在西夏故地的普及和影响是何等深远。一百零八塔区不仅发现了西夏文佛经和藏文咒语,还有藏密风格的唐卡和塔婆塔模及造像。这些发现,究其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制作方法,都具有西夏至蒙元时期典型的时代特征。
关于一百零八塔的建造有很多种传说,有传说称是北宋百姓为了纪念当年穆桂英点将所建;有传说称是明初当地百姓为纪念在此战死的108名将士所立;有传说称这里只是108座和尚的骨灰塔,也有说法认为这只是尊仰《金刚经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建造的。
佛教把人生烦恼归结为108种,为清除烦恼,规定贯珠108颗,念佛诵经108遍,晓钟108响。建筑108塔意为消除烦恼。108塔也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据说,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数一个塔即除一种烦恼,如能一口气数清所有的塔,则可尽除人生烦恼。不少游人至此都要数塔。
一百零八塔的确切建造时间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在其相关研究中一直有两种论断,一种是认为建造时间在宋朝至清朝之间,另一种则认为建造时间在元朝。直至在一百零八塔塔群内外发现的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遗物,史志文献的记载基本被印证建于西夏时期。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吴忠青铜峡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内西岸。
银川方向:从银川出发,上京藏高速在青铜峡下高速,沿河 西滨河大道到青铜峡镇游客中心,距银川市74公 里,到达景区。
银川(大巴客车):从银川南门汽车站出发,乘坐(银川-青铜峡 镇)的大巴客车,在青铜峡镇游客中心下车,即到 景区。
吴忠方向:从吴忠市出发,沿河东滨河大道到青铜峡镇游 客中心,距吴忠市15公里,到达景区。
吴忠( 29路公交车):从吴忠汽车站出发,乘坐29路直达景区公交 车,在青铜峡镇游客中心下车,即到景区。
小坝方向:从小坝出发,沿青铜峡河西滨河大道到青铜峡 镇游客中心,距小坝17公里,沿途可参观中华黄 河楼,到达景区。
小坝( 5路公交车):从小坝古峡广场出发,乘坐5路直达景区公交 车,在青铜峡镇游客中心下车,即到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