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16 18:07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属西充北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指导区鸣青乡。
1950年7月,鸣青乡析置青龙乡,属义中区。
1951年,属青狮区。
1952年,属第八区。
1958年,青龙乡改为青龙公社。
1966年,青龙公社更名红光公社。
1981年,红光公社更名青龙公社。
1984年,由青龙公社改为青龙乡。
1992年9月,并入槐树镇。
1994年8月,槐树镇析置青龙乡。
2019年10月,撤销青龙乡,划归义兴镇管辖。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下辖蚕华山、雷公垭、阳家垭、元山坪、石佛寺、华雀寺、庙子嘴、皂角垭、南垭庙、老祠堂10个行政村;下设10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8年10月31日,青龙乡下辖10个行政村:蚕华山村、雷公垭村、阳家垭村、元山坪村、石佛寺村、华雀寺村、庙子嘴村、皂角垭村、南垭庙村、老祠堂村,乡人民政府驻青龙场。
青龙乡地处西充县境西北部,东邻义兴镇、南接双洛乡、青狮镇,西连鸣龙镇,北与槐树镇接壤,距西充县城28千米,区域总面积22.8平方千米。
青龙乡地势从北向南倾斜。
青龙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较早;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常有夏、伏旱;秋季凉爽,降温快;冬季较温暖,天气阴沉多雾;多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年平均31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400小时;年降水量980毫米。
青龙乡河网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4980万立方米,年排涝量8988万立方米;水面面积1.8平方千米,占8%。
青龙乡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洪涝、大风和冰雹,偶有霜冻。旱灾主要发生在7、8月,其中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66年,表现为罕见的高温、少雨、强日照,造成水稻等农作物严重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青龙乡有野鸡、野兔、蛇等野生动物,植物以木本植物柏树、槐树、桤木、白杨树为主。2011年,青龙乡有耕地8721亩,其中水田3156亩,旱地5565亩。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总人口有10410人。总人口中,男性5305人,占51%;女性5105人,占49%;14岁以下1652人,占15.87%;15—64岁6326人,占60.77%;65岁以上2432人,占23.36%;以汉族为主,达10408人;有彝、苗2个少数民族,共2人。2011年,青龙乡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57人。
截至2017年末,青龙乡常住人口为5595人。
截至2018年末,青龙乡户籍人口为8800人。
2011年,青龙乡财政总收入10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00.8元。
青龙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苕为主。2011年,青龙乡生产粮食4382吨,其中水稻1750吨,玉米950吨,小麦1320吨,红苕330吨。青龙乡经济作物有辣椒、药材、油菜籽、广柑“青39”、蚕桑等。2011年,青龙乡辣椒产量150吨、药材产量11吨、油菜籽产量230吨、广柑“青39”产量20吨,蚕茧产量12.5吨。青龙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青龙乡上市家禽35000羽,产禽蛋7.5吨。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商业网点30个,职工65人。2011年,青龙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5万元,比2010年增长8%;有集贸市场1个,年交易额25万元。
截至2018年末,青龙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6个。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各类存款余额为4320余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50万元。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94人;中心小学1所,在校生484人,专任教师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文化中心站1个,藏书8000余册;10个行政村均配齐图书室,藏书15000余册;有老年文体协会、龙狮队、腰鼓队等民间体育社团。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广播喇叭25只,广播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入户率99%。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卫生站10个;设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
2011年,青龙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2户,人数32人,月人均1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99户,人数705人,月人均62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0万元。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邮政所1个;有电信服务网点2个;有固定电话用户733户;移动电话用户2358户。
2011年,青龙乡有天然气管线10千米,民用天然气用户110户。
截至2011年末,青龙乡有乡级公路1条,长4.4千米;村道水泥路8条,总长32.8千米。
青龙乡因境内的青龙场建于形似青龙的青石堡上而得名。
青龙乡境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贺圣寺,其它古迹还有严家大院、纪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