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5 13:50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距东至县26公里的东流镇的鳖石山上,为纪念东晋时著名隐士、文学家、诗人陶渊明而建。
宋朝初期,有人开始在菊圃,菊台故地修建菊江亭,陶靖节祠等,纪念陶渊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将城内陶靖节祠移建于菊江门外鳖石?。
明末毁于兵乱。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清以后,几经战乱,风雨剥蚀,年久失修,祠旁的菊江亭,文昌阁,太白书楼等建筑相继塌毁,仅陶靖节及四周短垣依存。
陶靖节祠,门朝彭泽县城方向而开,门前植柳五株,象征“五柳先生”,祠左是碧光粼粼的学湖;祠右是烟波浩涉的七里湖。立祠门远眺,大江东去,波涌浪飞,轮帆穿梭,令人心旷神怡。据《东流县志》载:“祠内四面通达,中为龛,供奉崐靖节神像,前设香案。祠前为厂亭,亭前为月台,宽广各数丈,周围垒砖为垣,台下两南为大门,阶级直上数十蹬。临江为坊,坊外丛植菊。祠亭门窗枋柱,俱涂丹青,规制壮丽、环境清幽。”隔岸云山斜暮里,远村烟树隐横渊:“虚无车马喧人境,剩有 鱼媚客舟”。宋、元、明、清历代名流、学者、诗人前往拜谒者不乏其人,如朱熹、王十朋、梅尧臣、杨万里、陆游、汤显祖、于谦等人,自过东流,或吊菊圃,或谒陶祠,留下了许多咏菊尊陶诗章。明兵部尚书于谦诗曰: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127;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陈/子《花镜》中说:“昔陶渊明种菊于东流县治,后因而县亦名菊。”
东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为纪念东晋时著名诗人陶渊明而建,内记录有陶渊明的生平、所著诗词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陶公祠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精致非凡,古色古香的厅堂与宝塔配合四周的郁郁葱葱,让人心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