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8 14:37
《静夜》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1928年之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原题《心跳》,后改为《静夜》。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静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怀,对四墙之外普通人民因战争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关切,个人天地的安宁和社会的剧烈动荡,是其描述的两极,作者以静夜里书斋的安宁同远处的战争苦难相对比,发出了对只关心个人安乐的那种庸俗之人的强烈谴责。全诗写得自然流畅、韵律节奏比较规整,如行云流水。
静夜
这灯光,这灯光漂白了的四壁;
这贤良的桌椅,朋友似的亲密;
这古书的纸香一阵阵的袭来;
要好的茶杯贞女1一般的洁白;
受哺的小儿唼呷2在母亲怀里,
鼾声报道我大儿康健的消息……
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3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让这口里塞满了沙泥,
如其他只会唱着个人的休戚4!
最好是让这头颅给田鼠掘洞,
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
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
就听不见了你们四邻的呻吟,
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
战壕里的痉挛5,疯人咬着病榻,
和各种惨剧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贿,
我的世界不在这尺方的墙内。
听!又是一阵炮声,死神在咆哮。
静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闻一多1925年回国后,先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1926年暑假携眷南归湖北故里。中间又在上海、武汉等地奔波。在北平及1927年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任教的两段时间,生活比较安定,在南京时并曾接父母一同小住。因此估计《静夜》是在这两段时间写的。诗人他身居斗室,精神世界却是辽阔的,他没有陶醉在“神密的静夜”里,祖国的苦难、人民的忧患,引起了诗人的“心跳”。
诗人通过静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怀,对四墙之外普通人民因战争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深的关切。在一个安静舒适的书斋里,诗人的一家都已平安入睡,自己本来也可以放心地进入梦乡,可是,诗人想到的并不是自己,因为在四墙之外还有战争的喧嚣。作者以静夜里书斋的安宁同远处的战争苦难相对比,发出了对只关心个人安乐的那种庸俗之人的强烈谴责。作者愤慨地写道:如果只关心个人的休戚,不如死去,嘴里塞上沙泥,叫田鼠在尸体上掘洞。面对着民族的苦难,人民的不幸,诗人抑制不住激烈的心跳,唱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乐章。
此诗着力写内心的感受,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在艺术上采用了对比、反衬等手法,前半部分写室内的宁静,用一组组的形象渲染烘托;中间部分用自己心灵感受的变化突然转折,把诗的意境引向室外更辽阔的天地,“感谢的歌声”“又变成了诅咒”,诗人在奋力摆脱这种个人生活的小天地。接着,又通过一段对只关心个人的思想的有人谴责,转向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描绘,前后形成截然不同的艺术对比,产生了激奋人心的艺术效果。
全诗写得自然流畅,不假雕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形象。诗的韵律节奏也比较规整,全篇二十八行,两行一韵,每行字数也大致相等,读起来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
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诗乐同轨,音乐和诗歌出自同一个母胎。闻一多谙熟中外古今的诗律,他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传统手法中吸取韵脚和平仄;同时又从西洋诗歌格律中引进了音尺的协和,使由声音单位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和旋律成为诗的心脏的跳动。这样,音乐的因素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静夜》中跌宕多姿的自然音节的跳动和节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波澜起伏的感情。(《关于父亲的〈静夜〉》)
现代诗人臧克家:《死水》里的许多作品,也还是表现出诗人的这种浪漫主义创作手法,虽然它们是包括在严整的形式之中,像《口供》《静夜》《一个观念》等等。(《臧克家全集·第10卷》)
当代学者、文学评论家刘复生:“静夜”意象是对现实和文化的批判性隐喻。如果说“死水”隐喻了现实和文化的阴暗,表现了诗人直面丑恶的求真意志,那么《死水》集里的《静夜》则体现了在苦难的背景下,诗人对传统的人生和美学情趣的否定,蕴涵了承担苦难的精神。对静夜的批判,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冲突中的选择:这里有对传统超逸人格的鄙视,对“韵雅”的“东方文化”境界的摈弃,表达了承担苦难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他后来以铁肩担道义,甚至以生命去践道成仁,也可以说是《静夜》中承担意识的极致表现。(《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湖北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6年发表《二月庐漫记》。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生联合会。1920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