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校正

更新时间:2022-08-25 15:15

在陆上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要将地震数据校正到一个统一基准面,而且这个基准面一般为水平面。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野外高程静校正

只适用于低降速带不存在或低降速带没有横向变化的地区。实际这种假设条件很难满足,所以该方法只在野外采集现场处理、室内处理质量监控中适用。

模型静校正

模型法的基础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描述近地表介质地质地球物理属性的模型。

传统意义上的模型静校正,是通过小折射、微测井等常规近地表调查方法,获得对近地表介质地球物理属性的描述,然后进行空间内插值得到近地表模型,从而完成基准面的校正。

折射静校正

折射静校正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模型静校正方法,只不过其建立模型与传统方法不同,主要是通过求解方程反演得到折射面速度和延迟时间,然后借助于表层速度建立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完成静校正量的计算。

初至静校正

初至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一样,严格将属于模型静校正,它既不是对近地表介质地球物理属性的准确描述,也无法建立一个层状折射模型,而是利用初至时间通过层析成像反演获得近地表层的速度场分布,求取一个最优秀的模型。

剩余静校正

一般指的是反射静校正,反射剩余静校正的理论假设和实现方法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所以它的应用必须是建立在良好的基准面静校正基础之上的。

相对折射静校正

该方法是介于基准面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之间的一种方法,它回避了折射静校正所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只关注品质较好部分炮检的折射波,虽然无法建立准确的模型,但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高频分量和部分的中频分量,此法作为模型法的补充,可以对模型法得到的静校正量进行必要的修正,同时还可以消除由于低降速度带引起的大部分高频静校正分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