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静水

更新时间:2024-09-23 15:50

皮划艇静水(Canoeing in still water)是皮划艇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运动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一段标志清楚而无障碍的航道,时间短者获胜。

项目历史

皮划艇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皮艇起源于格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所制作的一种小船,这种船用鲸鱼皮、水獭皮包在骨头架子上,用两端有桨叶的桨划动。划艇则起源于加拿大,因此又称加拿大划艇。实际上,这两种艇都是从独木舟演变而来的,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都把皮划艇称为独木舟。

现代的独木舟运动—皮划艇是1865年开始的,苏格兰人麦克格雷戈以独木舟为蓝图,仿制了一条名为“诺布·诺依”号的小船,长4.57米,宽0.76米,重30公斤。麦克格雷戈从1865~1867年划船周游了法国、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编写了《诺布,诺依千里行》一书,从而积极推广了皮划艇运动。

1867年,麦克格雷戈创建的英国皇家皮划艇俱乐部,举办了第一次皮划艇比赛。

在皮划艇运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少人为了提高船速,热衷于艇形的改造。

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赫曼根据自己的飞行经验,将皮艇制造成鱼形,提高了船速。以后,英国造艇家弗龙德发现船体越长阻力越小,速度也越快,因此造船者纷纷加长船体。

1923年,丹麦、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组成了一个工作委员会,规定了艇的长度为5.2米,宽度为51厘米,一直延用至今。

1924年1月,由丹麦、瑞典、法国和奥地利发起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了“国际划艇代表会”,缩写为I.R.K.,拟订了代表大会的章程和第一个皮划艇竞赛规则,规定比赛的艇种有皮艇、划艇和风帆艇,比赛的距离为1500米和10000米,比赛的形式有普通比赛和接力比赛两种。同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期间,皮划艇静水赛作为展示项目出现,加拿大和美国运动员曾在塞纳河上进行划艇表演赛,当时的比赛要求同一条划艇用双叶桨比赛一次,再用单叶桨比赛一次。

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皮划艇开始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进行了9项比赛。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上,女子划艇比赛首次亮相奥运赛场。

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取消了所有10000米的长距离比赛,增加了男子4x500米皮艇接力比赛和女子500米双人皮艇。

1964年,接力比赛改为男于1000米四人皮艇。

1976年,增加了男子500米单人、双人皮艇和划艇项目。

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500米四人皮艇。因此,奥运会皮划艇比赛总共为12项,而世界皮划艇锦标赛,则趋向于发展较短的距离,增加了200米比赛项目,长距离也将:10000米改成了5000米。

项目设置

奥运会皮划艇静水共设12个比赛项目,其中男子9项,女子3项,采用资格赛制度,参赛艇数分别为男子102条、女子34条,合计136条艇;男运动员为174名,女运动员为72名,合计246名。此项目奥运会共设金牌12枚。

比赛规则

皮划艇静水选手通过抽签方式决定预赛道次。在1000米以内的比赛中,参赛选手必须自始至终在本航道内划行。两名选手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本身原因而翻船的舟艇,允许运动员不依靠他人帮助重新上船继续比赛,但不得越出本航道,并应在下一组比赛开始前划到终点才有效。

艇首到达终点线的时间为到达时间,艇中的选手必须全部通过本航道的终点线才算有效。通过终点线时,艇上应有航道牌,如因故失落,应向终点裁判长说明情况并报告航道号码,等待航道裁判员的决定。

硬件要求

场地要求

在奥运会比赛中,皮划艇静水比赛通常与赛艇比赛合用一个水上赛道,为满足赛艇比赛的需求,赛道必须满足以下最小测量范围的要求:

长1400米(直线距离),宽120米,最小深度2米;航道旁边至少有一边直的河岸离第一条航道的最大距离为50米。

河岸是缓和的防浪斜坡,由大石块或其它特殊材料建成网状,以便波浪翻滚不至溢出河堤。 水面设置一条专用通道,让参赛者进入比赛区或训练区。皮划艇静水奥运会比赛距离为1000米和500米。比赛采用9条航道,每条航道宽9米;在布置比赛航道时必须根据规则规定的“A1-bano”系统布置。在奥运会上必须使用自动起航器和电子计时系统。

比赛场地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终点塔。这是比赛的核心区域,一般为4或5层的小楼,作为终点计时系统操作室、终点计时裁判室、仲裁室、竞赛委员会、终点录像室、广播室和媒体摄像室等使用。一般情况下,贵宾区紧邻终点塔,便于观看运动员通过终点线的精彩表现。

艇库

艇库一般靠近上下水码头,与运动员活动区和其它比赛设施临近。比赛艇一般存放在架子上,艇库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举办比赛时也可把船停放在室外。

比赛器材

现代皮艇和划艇的艇身大多为木制船架,用航空胶合板或玻璃钢做艇壳,外形呈流线型,表面光洁,又轻又窄,狭长如梭子一般。艇上除运动员的座舱敞开外,前后所有甲板完全封闭。主要附件有脚蹬板、坐板、舵杆、舵绳、舵等。国际规则对皮艇的长度、窄度及最小重量均有限制。

运动员划桨时坐在船舱内,面向前方,两手握一支两头有桨叶的桨在船两侧轮流划水,并用脚拨动舵杆来操纵航向。划桨频率高达130~150桨/分,艇速可达5米/秒以上。

皮艇舵是皮艇上的附属装置。是一个控制皮艇方向的简单装置,包括舵叶、舵轮、舵绳、舵杆等。舵杆在运动员的脚蹬板上,运动员划桨时两脚撑在脚蹬板,需要皮艇转向时,就用脚拨动舵杆,舵杆围绕着一个固定的轴转动。当丁字形的舵杆转动时,牵动舵绳并带动连结在舵绳另一头的舵轮。舵轮是紧紧连结在艇舵上的,实际上舵绳牵动着舵叶转动,从而使皮艇转向。

比赛规则规定:皮艇如果因为装舵而加长了艇体的长度,就要限制舵叶厚度。单人艇和双人艇的舵叶厚度不得超过10毫米,四人艇的艇叶厚度不得超过12毫米。

是运动员划动皮艇前进的工具。皮艇桨是桨杆两头都有桨叶的双叶桨。其主要结构特点是两片桨叶的方向成垂直或接近垂直的交角。根据桨叶偏转的方向不同,分左转桨和右转桨,运动员可根据其握桨习惯而选择左、右桨。由于规则对桨叶的大小和形状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近几十年,皮艇桨的发展变化极为迅速。

各种桨的重量、长度、形状、桨叶及桨叶面积大小,可根据运动员身高、技术风格、力量大小、性别及艇种进行选择。

划艇运动员在艇上单腿成跪势,另一条腿成方步,两手上下握一支单叶桨。有左右桨之分,例如左桨运动员的右手在上握住“丁”字形的手柄,左手在下靠近桨叶处握住桨杆,右腿向前成方步,左膝跪在跪垫上。

划艇没有舵,运动员靠桨来维持平衡和控制方向。由于每划一桨后要提桨出水,然后到前面插桨划水,因此船速不如皮艇均匀,桨频可达70~80桨/分。

制造艇壳的原材料是航空胶合板或玻璃钢。划艇的长度、最少重量均有限制。

规则规定划艇制造时必须使船体纵轴的两侧对称,不能有舵及任何能指导航向的设施。

划艇可以完全敞开,如果有覆盖的甲板,则单人划艇封闭部分从船头量起不能超过150厘米,从船尾量起不能超过75厘米;双人划艇的敞开部分不少于295厘米;四人划艇的敞开部分不少于410厘米。单人划艇和双人艇可以完全敞开,最少敞开长度为280厘米;船的边缘(船舷上缘)可沿整个限定的敞开处延伸,最多在船上延伸5厘米。

舟艇最多可有三个加固条,每个加固条的最大宽度为7厘米。比赛时,船上不可放置各种电子或电动器械,其中包括水泵、测速仪、疲劳测量仪、心率表等。 划艇桨是运动员划动划艇前进的工具。划艇桨是一头有桨叶的铲状桨。单人划艇、双人划艇、四人划艇桨的规格稍有区别。

划艇桨一般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现多用碳素纤维作材料。碳素纤维结构使桨杆更加坚固、耐用、轻便而易于维修。桨杆的横截面通常成圆形,使桨叶有更好的方向性,有利于用力,也使桨杆有更大的抗弯能力。

划艇桨的桨叶与皮艇不同,桨叶沿中心线成对称状。不对称的桨叶会产生不平衡的表面,从而在动力作用下产生扭转力矩。划艇桨的叶面起着推进、操向和控制船平稳的多种功能。

重要赛事

世界皮划艇锦标赛是1938年国际皮划艇联合会创设的国际性皮划艇锦标赛。自1970年起一般每年举行1届,如遇当年举办奥运会,则不另行举办。竞赛项目在设有9条航道的人工或自然水面场地进行。设男子和女子单人皮艇、双人皮艇、四人皮艇和男子单人划艇、双人划艇、四人划艇等。距离分别为500米、1000米和10000米。分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以船首到达终点先后来决定名次。

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每年举办一次,是全国皮划艇静水运动水平最高的赛事之一。2020年全国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在浙江省丽水市水上运动中心开幕,来自国家队及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23支队伍,共计687人、719条船艇参赛。是中国开展皮划艇运动以来,参赛队伍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参赛船艇最多的一次大赛。

全国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赛是由中国皮划艇协会、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的赛事。2021年4月4日,2021年全国皮划艇静水春季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在广东收桨。共有来自北京、辽宁、浙江、广东等地区的20多支队伍,近600名运动员参赛。

2024年8月6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预赛。在男子500米双人划艇项目,中国选手刘浩与搭档季博文以1分37秒40的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排在小组第一强势晋级半决赛。

组织机构

国际皮划艇联合会(International Canoe Federation,ICF),由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划艇协会发起,于1924年1月20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成立。1946年6月7-10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代表大会上确定现名。

国际皮划艇联合会设有竞速委员会、回旋障碍划艇和激流项目委员会、旅游委员会、带帆划艇委员会、宣传和信息委员会、医务委员会。

中国皮划艇协会于1974年10月加入国际划艇联合会,皮划艇协会原属中国船艇运动协会,1981年5月单独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委员会,执行机构是常务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下设技术、竞赛、科研、激流、器材和国际联络等专项委员会。

代表人物

阿·巴达诺维奇,白俄罗斯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冠军;2006年,获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第六名,四人划艇1000米季军;2007年,获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双人划艇500米第七名,四人划艇500米第九名,双人划艇1000米第五名。

拉多姆斯卡,乌克兰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人皮艇500米冠军;2007年皮划艇世锦赛女子单人皮艇200米第四名,单人皮艇500米第四名。

孟关良,浙江人,1997年八运会男子C1-1000米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冠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