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0 08:14

非(拼音:fē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表示相违背,引申为错误的,与“是”相对,又由此引申为反对、责难,近代又虚化为否定性前缀。

字源演变

会意字。小篆字形讹变,对称的上下笔由横变曲。隶书笔画化,略同金文,楷书对称的竖笔下边出头。本义是表示相违背。《说文》:“非,违也。”与正确相反就是错误,引申为错误的,与“是”相对。《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又由“错误的、不对的”引申为反对、责难,作动词用。《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动词的意义可以虚化为否定副词。《谷梁传·宣公十五年》:“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如:非同小可、非亲即友。近代又虚化为否定性前缀,整个词语是名词性的:非金属、非对抗性矛盾。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违也。从飞下肢,取其相背。凡非之属皆从非。甫微切。

说文解字注

韦也。

韦各本作违。今正。违者、离也。韦者、相背也。自违行韦废。尽改韦为违。此其一也。非以相背为义。不以离为义。

从飞下翄。

谓从飞省而下其翄。

取其相背也。

翄垂则有相背之象。故曰非、韦也。甫微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甫微切。《集韵》《韵会》匪微切。𠀤音飞。《说文》:违也。从飞下翄,取其相背。《玉篇》:不是也。《书·说命》:无耻过作非。《易·系辞》:辨是与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隐也。

又《增韵》:訾也。《孝经·五𠛬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又《玉篇》:责也。《前汉·魏相传》:使当世责人非我。

又山名。《山海经》: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风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𡚱尾切。音斐。《集韵》:本作诽,谤也。《前汉·食货志》:不入言而腹非。《史记·平准书》作腹诽。

又《鼂错传》:非谤不治。注:非读曰诽。

又《韵会》方未切。音沸。本作诽。义同。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

方言集汇

◎ 赣语:fwi1 非怪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1 [沙头角腔] fui1 [陆丰腔] fui1 [海陆腔] fui1 [东莞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 粤语:fei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