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剪嘴鸥

更新时间:2023-01-07 20:51

非洲剪嘴鸥(学名:Rynchops flavirostris):中型水鸟,体长36-42厘米。嘴粗,长而侧扁,基部较宽。下嘴较上嘴显著为长。嘴的颜色为橙红色,尖端黄色,脚短,红色。头顶至枕黑色。嘴基、颊、后颈和整个下体白色,上体和翅黑色,翅长而窄尖。飞翔时下体白色,上体黑色,极为醒目。

形态特征

非洲剪嘴鸥体长36-42厘米,体重111-204克,平均翼展106厘米、雄性61-70毫米、雌性51-62毫米。是大型燕鸥类,体型小于同属的印度剪嘴鸥和非洲剪嘴鸥。下喙长于上喙,捕食时紧贴水面飞行,将下喙叉入水中分水从而将食物送入嘴中。上体自下眼眶以上至头顶和背部、双翼和尾巴是醒目的黑色,下体包括脸颊、胸腹部至臀部白色。 虹膜黑色,脚桔红色,鸟喙桔红色,喙尖黄色。

与同属物种的区别:在繁殖期间,鸟喙上部的羽毛浅并延续到黑色的后颈,这种组合将该种与黑剪嘴鸥印度剪嘴鸥区分出来。

栖息环境

出现于大型河流、湖泊、沼泽、海湾、河口、泻湖、泥滩、海滩、贝壳海岸,荒岛和海滨等湿润地区。最常见于淡水,特别是在繁殖季节。繁殖群落在岛屿或沙砾上,筑巢在沙石、盐沼垫和疏浚废弃物上。栖息高度达海拔1800米。

生活习性

最常见于淡水,特别是在繁殖季节。繁殖群落在岛屿或沙砾上,通常在河流中。

性群居。也在黄昏和夜间活动,飞行敏捷和快速,但并不很强健,在水面飞行中双脚悬于水上,以刀状下嘴“耕犁”水面觅取食物。鸟儿在水面上飞得很低,随着鱼喙打开,下颌骨在水中掠过,以此方式觅食。当遇到一条鱼时,它向下移动下颌骨,然后抬起上颌骨并用头部的动作将其扣住。

主要以鱼类为食,例如鲷鱼,长约8厘米。但也以小虾及其他小型甲壳类动物、浮游生物和昆虫幼虫为食。

分布范围

现存(非繁殖地):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卢旺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现存(留鸟):博茨瓦纳、布隆迪、乍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里、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乌干达和津巴布韦。

现存:几内亚比绍和苏丹。

现存(繁殖地):安哥拉、马拉维、南苏丹和赞比亚。

现存和游荡(非繁殖地):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多哥和也门。

灭绝与游荡:南非。

现存和游荡:以色列。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每年夏季较温暖的月份进行,通常在4月底到9月初。一旦到达繁殖地就开始求偶。它们形成密集的群落,大约一周内形成一对。虽然个体可能不止一次改变群体中的位置,但雄鸟和雌鸟通常在几天内配对并建立领地。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雄鸟会积极地保护自己的配偶。非洲剪嘴鸥通常在晚上表现出求偶性进食。在这个过程中,雄鸟会把捕来的小鱼送给雌鸟,一旦雌鸟接受鱼并把它放在嘴里时,雄鸟就会在其上进行交配,此时雌鸟会在交配时将含在嘴里的鱼吞下。这是非洲剪嘴鸥和燕鸥的明显区别,雌性燕鸥通常在交配前吃鱼。如果一只雄鸟找不到给它伴侣的鱼,它可能仍然会向雌鸟献上一根棍子或一片叶子,这样也能达到目的。交配在一天中可能发生几次。

在孵卵期间,非洲剪嘴鸥亲鸟都会关注鸟卵,它们共同保护和喂养自己的雏鸟,孵化后雄鸟比雌鸟更多的喂养幼雏,幼雏受到父母的保护,避免过度暴露在环境中。亲鸟也会保护自己的领地,并会攻击其他非洲剪嘴鸥,包括其他幼鸟,使其不靠近自己的巢。每窝产4-5枚卵。产卵的时间跨度大约在8天内,雌鸟在同一天将卵产齐是不常见的。孵化需要21-26天,而羽化的时间通常需要28天左右。因为雄鸟的平均体型更大,所以它们需要31天的时间才能离巢。

雌鸟平均在3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发现的最小的繁殖雌鸟是11个月大。雄鸟往往在4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在野外,非洲剪嘴鸥的寿命一般在5-15岁之间,最长达20年。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近危(NT)。

种群现状

非洲剪嘴鸥但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宽阔河流和某些湖泊中繁殖成大型。它们在非繁殖季节受到的限制较少,扩散到埃及、冈比亚和博茨瓦纳等广泛国家的河流、湖泊和海岸。赞比西河沿岸分布着大量的非洲剪嘴鸥(包括繁殖鸟)。 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已经记录了1,428只个体,至少有1,000只个体的非繁殖群。

估计种群数量为15,000-25,000只,大约相当于10,000-17,000成熟个体。西非和中部非洲有7,000-13,000只,东非和南非有8,000-12,000只。趋势说明:疑似由于湿地栖息地退化,过度开发和人为干扰而导致物种数量下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