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青山

更新时间:2024-01-25 16:22

《非洲的青山》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四部随笔作品(两种“斗牛专书”《死在午后》和《危险的夏天》,两种“打猎专书”《非洲的青山》和《曙光示真》)之一,是极有作家个人风格和魅力、并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随笔杰作。海明威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格魅力造就的,这四种随笔作品是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门径。

内容简介

1933年11月到1934年2月,海明威携第二任妻子波琳·菲佛和好友卡尔等一同前往东非肯尼亚去打猎。回来后,海明威表示要写一部“绝对真实的书”,与“虚构的作品媲美”,于是就有了这部《非洲的青山》。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在非洲深山老林里的打猎经过,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卡尔竞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坦诚。书中一段关于评论界对作家捧杀与棒杀的论述,今天读来备感亲切。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品赏析

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一书当中充满了紧张但又迸发出生命的遒劲之美的描写。作者甚至在习惯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活动之后,开始用一颗略带野性但是也不无唯美的心怀来看待周边的野生动物们。海明威和狮子等野兽进行了激烈的搏杀之后,开始欣赏这种生活并逐步通过这种生活方式当中的点点滴滴寻找自己的乐趣。在文中,狮子的怒吼,野兽的低鸣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物活动的现象,而形成了一幅幅让人心驰神往的风景画。海明威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聆听着,最后欣赏着这里所发生的一幕又一幕。

最后,作者也通过大段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非洲自然风光和生活状态的种种观察和体验。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展现了其内心当中对大自然和淳朴的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经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人们往往迷失于很多物质需要当中,而在自然风光当中,能更好地展现人类内心的真实追求和人类对自然景物的向往。

目录

译本序

卷首语

第一部 追猎与对话

第二部 记忆中的追猎

第三部 追猎与失败

第四部 以追猎为幸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