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

更新时间:2023-06-27 08: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苑利、顾军。

摘要介绍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入手,介绍什么是正确的保护理念、为什么要坚守正确的保护理念、以及怎样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等问题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与进程。因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上的干部专门撰写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读本成为必须。本书以问答形式试图用最通俗的形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最基本的学理与知识、原则与理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传承、保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告诉给每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作者简介

苑利,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顾军,历史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系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

目录信息

概念篇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表演艺术类、工艺技术类与节日仪式类传统文化事项。它的分布具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其中,民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生产知识、传统生活知识、传统仪式、传统节日是这类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七大领域。

一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03

二 为什么说户县农民画、金山农民画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05

三 为什么说历史上的“泰山封禅”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07

四 为什么说政府组织的大型公祭活动多半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08

五 为什么说缠足、典妻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10

六 为什么说“道具”、“实物”、“制成品”及“相关场所”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11

七 为什么说文学作品、道德理念、政治主张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013

八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014

九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分法”?017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分法”中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解决预案?021

十一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分法”?“三分法”与“七分法”有怎样的内在联系?024

十二 什么是民间文学类遗产?它包括哪些内容?027

十三 什么是传统表演艺术类遗产?它都包括哪些内容?028

十四 什么是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030

十五 什么是传统生产知识类遗产?它都包括哪些核心内容?031

十六 什么是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它都包含哪些内容?032

十七 什么是传统仪式类遗产?它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033

十八 什么是传统节日类遗产?它应具备哪些特征?034

价值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它们的最大差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价值“衡量”之后的传统文化。而衡量标准就是看它们是否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认识历史、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的需要。此外,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生态环境友好的理想型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十九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是它的历史认识价值?039

二○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的一条重要途径?041

二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认识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044

二二 为什么说未经改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历史认识价值?046

二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047

二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049

二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050

二六 在高科技面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没有科学价值可言了吗?052

二七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品质越优秀就越有价值?054

二八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跨越度越大就越有价值?056

二九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承载量越大就越有价值?057

三○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度越高就越有价值?058

三一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越高就越有价值?060

三二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有个性就越有价值?062

三三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量越少就越有价值?063

三四 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认识历史的需要?065

三五 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需要?069

三六 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创新的需要?071

三七 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073

三八 为什么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076

理念篇

掌握正确的理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逻辑起点。如果在理念上出了问题,我们就会像小孩儿系扣子——第一个系错了,接下来将会一错到底。

理念出错的主要征兆是:一个地方的遗产经我们保护,如果从“生龙活虎”变成“死气沉沉”,从“原汁原味”变成“无滋无味”,从“驻守故土”变成“客居异乡”,从“独树一帜”变成“千人一面”,从“完美无缺”变成“残缺不全”,从“天然无饰”变成“浓妆艳抹”,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理念上已经出现问题。

三九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亟需解决理念问题?081

四○ 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没有必要去刻意保护吗?083

四一 为什么说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分重要?084

四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整体保护”应包括哪些内容?086

四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哪里?089

四四 “重申报”,“轻保护”,原因何在?091

四五 对遗产保护而言,当代传媒究竟是祸首,还是吉星?093

四六 是什么让“改编热”长盛不衰?095

四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是一对什么关系?098

四八 为什么一定要按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规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099

四九 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是掠夺他国文化资源的行为吗?101

五○ 为什么说在遗产传承这个问题上政府不能取代传承人?103

五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为什么经常好心办坏事?105

五二 为什么说学界介入传承,同样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107

五三 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以往的搜集整理有什么不同?109

五四 为什么必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状态?111

五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将面临哪三大冲击?113

五六 如何看待置身于宗教寺院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16

五七 如何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迷信”的关系?117

五八 为什么不应把传统仪式类遗产统称为“信仰类遗产”?119

五九 保护传统仪式类遗产有什么现实意义?120

六○ 鼓励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的艺术创作会对遗产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吗?121

六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122

六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问?124

传承篇

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那些亲自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制作,且有突出成就,并愿意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知识与技能,原汁原味传授给后人的某些自然人或群体。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说,传承是传承人的本职工作,也是政府考核传承人的唯一标准。

六三 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29

六四 为什么说传承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者与传承者?132

六五 传承人在一国文明的传承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33

六六 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传承人?136

六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139

六八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没有传承人吗?141

六九 为什么一定要从社会分工角度看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143

七○ 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标准是什么?145

七一 客家山歌的改编使我们失去了什么?147

七二 为什么说“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148

七三 只要身怀绝技,传承人就可以不带弟子吗?150

七四 如果某遗产确有开发价值,传承人是否可以放弃传承,专心开发?152

七五 经过专业培训的民歌手,是否更有资格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3

七六 巫师有没有资格担任节日仪式类遗产传承人?154

七七 传统节日仪式类遗产传承人在组织构成上有哪些特点?156

普查篇

深入调查,摸清家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的基本目标与诉求。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会遭遇很多问题,而普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与日俱增的利益诉求,都很容易将优秀遗产排挤出遗产名录。因此,专业素质的养成和求实作风的培养,应伴随普查工作的始终。

七八 为什么说深入调查,摸清家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重要一步?161

七九 田野调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63

八○ 如何才能将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简单化?165

八一 哪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会更多些?167

八二 与偏远地区相比,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特征?168

八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如何才能避免伪遗产的流入?169

八四 为什么说态度、功能、环境是考察遗产真伪的三块试金石?171

八五 民间文学类遗产普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73

八六 普查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有哪些诀窍?175

八七 为什么说传统生产知识也应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范畴?176

八八 在生产知识类遗产普查中要重点关注哪些人群?178

八九 在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普查中应重点关注哪些遗产类型?179

申报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认识、再筛选、再评估的过程。筛选尺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这其中,是非尺度判真假,价值尺度定好坏,条件尺度断缓急。三者缺一不可。

九○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中,哪几种理念容易使我们产生误判?183

九一 为什么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时,民间的认同更为重要?186

九二 过分看重“传承谱系”会带来怎样的问题?187

九三 浙江申报了龙舞,福建能否再报?188

九四 “打包申报”是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吗?189

九五 为什么说遗产申报时应充分考虑到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191

九六 为什么在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更应看重项目的原生状态?193

九七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含量越高就越值得申报?194

九八 神话、仪式、庙会能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195

九九 为什么说在同等情况下,上了年纪的老艺人更应优先申报?197

一○○ 申报民间文学类遗产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项目?199

一○一 申报表演艺术类遗产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项目?200

一○二 申报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时,应重点关注哪些项目?202

一○三 申报传统生产知识类遗产时,应重点考察什么内容?204

一○四 申报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时,哪些项目更容易获得通过?207

一○五 申报传统仪式类遗产时,应重点考察哪些内容?209

一○六 申报传统节日类遗产时,应重点考察哪些内容?211

一○七 申报传统节日类遗产时,应重点关注哪些节日?215

一○八 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区至少应满足哪些条件?217

管理篇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者,政府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政优势、学术优势、财政优势来引导、推动、扶持、协调、监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取代传承人,干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历史告诉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政府至多只是“管家”,而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低成本管理的最佳模式。

一○九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政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21

一一○ 在遗产传承这个问题上,怎样才能做到“民间事民间办”?223

一一一 为什么说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25

一一二 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定要和传承人同步指定?227

一一三 为什么必须对传承人实施分类管理?228

一一四 传承人的断档通常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30

一一五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它们放进博物馆吗?233

一一六 保护精美工艺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选方式吗?235

一一七 为什么说让某种传统艺术“走进全国大中小学课堂”的提法值得商榷?236

一一八 为什么说应尽快为那些“无主”项目找到“婆家”?238

一一九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就地保护”?239

一二○ 为什么说“传习所”、“大讲堂”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遗产传承人?241

一二一 在遗产传承中,“传习所”、“大讲堂”式的普及化教育意义何在?243

一二二 如何才能将兴建传习所、传承基地与保护老作坊、老字号统一起来?245

一二三 在大学开办侗族大歌、苗族舞蹈专业,是培养传承人的最佳方式吗?246

一二四 让四大名绣传承人相互学习,彼此借鉴,是推动遗产传承的最好方式吗?247

一二五 聘请大学教授向传承人传授某种技艺,是促进遗产传承的最佳模式吗?248

一二六 将传承人聚在一起常年展演,会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吗?249

一二七 为什么说应该对已经被破坏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必要的文化修复?251

一二八 传承补助金的发放应注意哪些问题?253

一二九 传承补助金应该如何发放?255

一三○ 为什么说变“输血”为“造血”,才是治疗传承人“贫血症”的最佳模式?257

一三一 如何才能建立起专门针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259

一三二 “一切向钱看”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怎样的问题?262

一三三 某地端午节入选国家名录,是否意味着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也都成了

国家级遗产?264

一三四 濒危型遗产主要包括哪些类型?一旦发现如何实施抢救?266

一三五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了哪几种模式?269

一三六 为什么说应建立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为干预的提前申报制度?273

一三七 为什么说应建立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为干预的可行性报告制度?274

一三八 为什么说应建立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为干预的零冲击报告制度?275

一三九 为什么说应建立专门针对濒危遗产的临时性指定制度?276

一四○ 为什么说应建立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行业准入制度?278

一四一 在保护理念上,文化生态保护区与以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何不同?279

一四二 为什么应该把文化生态保护区做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280

一四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283

一四四 日本是如何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284

一四五 日本是怎么保护传承人的?285

一四六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现状是个什么样子?287

经营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能否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经营,决定权不在我们的主观意志,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规律。只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历史上“走市场”的继续“走市场”,历史上不“走市场”的尽量不要“走市场”,而介乎两者之间者要谨慎走市场——通常都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这个问题上,只要遵循异人、异地、异品三原则,产业化开发同样不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负面影响。

一四七 为什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性经营”与“产业化开发”是完全不同

的两码事儿?291

一四八 什么样的项目能“走市场”?什么样的项目不能“走市场”?293

一四九 民间文学类遗产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295

一五○ 表演艺术类遗产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296

一五一 为什么说可以通过“走市场”来实现工艺美术类遗产的有序传承?297

一五二 传统家庭作坊与现代化流水线,哪个更符合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规律?298

一五三 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299

一五四 传统仪式类遗产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300

一五五 传统节日类遗产能不能进行商业化经营?301

一五六 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三原则?304

一五七 民间文学类遗产能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307

一五八 表演艺术类遗产能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308

一五九 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能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309

一六○ 什么是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的多梯度开发?310

一六一 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能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313

附录篇

附录1 传统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指南317

附录2 传统手工技艺类遗产调查指南327

附录3 传统节日仪式类遗产调查指南338

附录4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系统树插页

写在后面34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