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17 21:59
非言语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译“非言语沟通”、“非言语交往”、“非言语通讯”。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使用语言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同言语交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交流过程的连续性;(2)交流的多通道性;(3)较强的可靠性。基本形式有六种:(1)体语。即以身体动作等特征表达出来的意义信息系统。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抚摸和拥抱等身体接触的方式。它们可替代自然语言,辅佐深层次意义的表达,流露真实的感情。(2)目光接触。可表露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理解、鼓励和热诚等含义。(3)人际距离。可了解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4)时间控制。选择适宜的时间段和控制适当的时间长度进行会谈,有助于促进治疗关系的稳定和有效。(5)实物与环境。人们用以表现自己的专业属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他人的无声语言。(6)类语言。一般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音。前者如音质、音量、音调、节奏等辅助性语言,后者则指无固定词义的发音,如哭、笑、叹息、呻吟等。
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也可以译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交往”、“非言语通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使用语言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
同言语交流相比,非语言交流具有如下特点:
1)交流过程的连续性;
2)交流的多通道性;
3)较强的可靠性。
非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有6种:
1)体语。即以身体动作等特征表达出来的意义信息系统。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抚摸和拥抱等身体接触的方式。它们可以代替自然语言,辅佐深层次意义的表达,流露真实的感情。
2)目光接触。可以表露对对方的理解、鼓励和热诚等含义。
3)人际距离。可以了解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4)时间控制。选择适宜的时间段和控制适当的时间长度进行会谈,有助于促进治疗关系的稳定和有效。
5)实物与环境。人们用以表现自己的专业属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他人的无声语言。
6)类语言。一般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音。前者如音质、音量、音调、节奏等辅助性语言,后者则指无固定词义的发音,如哭,笑,叹息,呻吟等。它们能够弥补语言表达感情的不足,增加了语言的特殊意义。
梅尔贝因等人1971年研究显示,当言语及身体词汇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时,影响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其次是声音的音调,最后才是语言本身。若面部表情与言语行为不协调时,则起主导作用的是面部表情。他的研究结果反映了非语言行为在整个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伊根1986年认为,一个有效的治疗者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躯体行为、面部表情、声音特点、自发的生理反应、个人的生理特点、个人的总体印象等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交流使得人际交流更加丰富流畅,能强化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信息,使语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其前提是交往双方必须具有对非言语交往形式的共同理解。
1.仪表和躯体的外观当两个人见面时,一个人的外表是首先被对方所关注的事情,据报道,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基于他的外表。仪表、衣着、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它人们可以表现自己、了解别人。如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不仅构成护士的外表美,而且可在一定的程度上给患者留下很好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
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其他的身体语言可能无法与之相比。面部表情是一种共同的语言,精神病学家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们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感受和态度是相似的。一个人面部表情如何,自己很难知道,而且控制面部表情有时也非常困难,护士应该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厌恶、敌意等,因患者时常会仔细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并且将它与自己的需要或焦虑相联系。护士也可以从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状况,如患者担忧时可能会出现皱眉,患者恐惧时脸上可能会显得很焦虑、恐慌,疼痛患者会出现非常痛苦的面部表情等。护理人员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把握患者病情的波动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在与患者交往中运用和调控自己的面部表情。
3.目光的接触(眼神的交流)它是面部表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并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此外还可以通过目光的接触来判断患者的需求指数,交谈中运用目光接触技巧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一般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在巡视病房时,尽管不可能每个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环顾每个患者,能使之感到自己没有被冷落,当患者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4.触摸(专业性皮肤接触)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触摸可以表达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在专业范围内,审慎地、有选择地使用触摸对沟通交流有促进作用。如当患者焦虑害怕时,护士可以紧紧地握住患者的手,这样可以传递一种信息,即护士能够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理,并且希望去帮助他。如护士抱起一个正在大声哭闹的患儿,并用手轻轻地拍他,会使患儿有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传递一种爱的情感。如当患者痛苦呻吟时,护士主动靠近患者站立,且微微欠身与其对话,适当抚摸其躯体或为其擦去泪水,会给患者以体恤、安慰的感觉。
综上所述,非语言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士察觉和理解患者非语言暗示的能力,往往和语言的察觉与理解同样宝贵,有时甚至更为宝贵。护士借助患者的体语了解其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同时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有利于治疗护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试中,恰当使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将为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握手
这是你与面试官的初次见面。如果他/她伸出手,却握到一只软弱无力、湿乎乎的手,这肯定不是好的开端。握手应该坚实有力,但不要太使劲,而且手应当是干燥、温暖的。如果你刚刚赶到面试现场,用凉水冲冲手,使自己保持冷静。如果手心发凉,就用热水捂一下。
坐姿
“站如松,坐如钟”,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要表现出精力和热忱,松懈的姿势会让人感到你疲惫不堪或漫不经心。面试前可照照镜子,或拍段录像审视一下自己。
眼神
面试时应看着面试官,但不要瞪视,因为这样显得太有进攻性。不要不停地环视房间,会显得缺乏自信或对所谈话题缺乏兴趣。
手势
说话时做些手势是很自然的,可手势太多也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说话时摸你的嘴。平时打电话时,可以在镜子前看看自己,因为你在面试中很可能使用同样的手势。
仪态
没什么比抚弄头发、按笔帽、脚拍地,或不由自主地触摸身体某部分更糟糕了。准备好你的发言,面试时镇定自若地说出来。
心理学家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来的——
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
除了用语言与人沟通,人们也在不断地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与人交流。非语言交流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吃亏。
非语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
谈话的方式和语调与其他人不同步,对方会认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与对方离得太近、太远或者不恰当地拍打对方的身体,都会使对方感到不舒服。
体态和姿势
体态是孩子们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内容,太随便或太懒散的姿势,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兴趣,尽管孩子并不会真的这样想。
目光接触
双方谈话过程中,注视对方面部的时间占整个谈话时间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声 音
无论是语言(语调、声音高低和强弱)还是非语言(叹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声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类的小习惯,也可能会招来其他人的反感。
物质因素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穿着对他人有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非语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几个有效的小游戏:
4~6岁:猜测情感
把某一句话说5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遍语气都不同,表达5种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达欢喜、疑问、气愤、憎恨、恐惧5种情感,孩子猜对1种得10分,然后让孩子说一句话,努力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6岁以上:情感字谜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员参加,先准备好20张卡片,每张写上一种情感,例如:快乐、伤心、害怕。担心、恐惧、疯狂等。由年龄最小的开始,任取一张卡片,然后在3分钟内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说话,其他人猜测,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结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赢家。
7~12岁:“哨音”游戏
从电视上录下一个适合于孩子年龄观看的电视剧,然后,把声音关掉,只让孩子看画面,要求他们描述剧中人物的情感。当孩子说对演员的某个表情、体态或姿势所体现的情感,就记1分。然后,加上声音重新播放这一镜头,来检查孩子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