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6 09:1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于1989年创作的抒情诗。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第二节写诗人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全诗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作者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八十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这篇诗歌便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这首诗的创作契机也有可能包含“情诗”的成分,“大海”也可能有具体所指。海子在去世之前一段时间里,与已经分手并移居深圳还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恋女友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据此推测,这一“大海”意象,应与对海边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恋女友的想象有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首句“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说明诗人如今生活得不幸福。诗人想要的幸福,不是身居繁华都市的虚荣,不是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体面,也不是在社交场合的应酬,而是远离现代化社会的简朴生活。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诗人选择了“喂马、劈柴”“粮食和蔬菜”这样简朴的意象。海子的诗歌有很多类似的纯朴的意象。例如:“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我真有这么多女儿/真的曾经这么幸福/用一根水勺子/用小豆、菠菜、油菜把它们养大/阳光打在地上。”与生命存在最相关的粮食、土地、水、麦子这些最基本的生命元素,被诗人反复吟唱。他不需要其它任何浮华的东西,只要维持最简单的生存。他赞美这种简单的人生,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生存,生命的本真状态由此才能呈现。海子的理想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直接反映了他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在物质化、商业化流行的时代,海子坚决拒绝扰乱人的纯真本性的物欲,而宁愿返回自然、返回存在本身。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让人想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工业化高涨的时代梭罗独自一人到瓦尔登湖畔开始他关于简朴生活的实验。“他担心人们沉浸在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对金钱的欲求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忽略了生命本来的目的。简朴的价值就在于消除对人类内在生命成长不必要的东西。”面对工业化社会中人类的精神困境,梭罗的拯救方案就是要返回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中,人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在文明社会中日益枯竭的生命力才能得以恢复。海子生前深受梭罗的影响,他不仅写了《梭罗这人有脑子》一诗对梭罗表示赞美,在去山海关自杀的路上,随身携带的四本书中就有《瓦尔登湖》一书。可以说,“大海”就是海子的“瓦尔登湖”,是他的精神栖居地。
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仍旧描写了诗人的种种心愿。这些美好的心愿恰恰是现实生活中所欠缺的。心愿之一是“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漂泊在大城市的人没有几个人会与亲人们经常通信联系的,即使保持联系,也没有几个人能散开心扉。海子的情况也是这样。他虽然与大弟保持着通信,但是多年的城市生活、求学经历,已经让他与亲人、与家乡有了某种精神上的隔阂。至于把自己的幸福告诉给每一个人、为陌生人祝福等等,更是把对亲情与爱的渴望扩大到在现代社会中挣扎的芸芸众生。“为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则表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在物质主义、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整日为了金钱和欲望而奔波,很少有人停下来欣赏一下自然的风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就是一切都以理性衡量,世界是一个冷冰冰的、计算的、功利的、机器的世界,人们已经忘记了诗意和美。“为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无疑是对实用主义的反抗,对生命感性的追求。
诗歌的最后一句出现了转折。诗人忽然放弃了种种让自己幸福的努力,“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形中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体现了一种拒绝参与的旁观者的心态。此时的海子已经自我封闭得太久,失去了自救的能力。他多么需要有人拉他一把,关心爱护他,听听他的心愿。可是,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没有人注意到诗人的敏感的情绪。美丽的自然风光,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都只是诗歌中的渴望,是诗人心底发出的最后的呼唤。正是由于缺少爱与灵魂的栖居地,在无限的精神孤独中,诗人才最终绝尘而去。可以说,整首诗表达的都是对爱的诉求,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有人说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篇中最明朗、最温暖的一首。诗中有许多充满希望的字眼。但是,在温暖的春天里,隐藏着冬天的讯息——一种隐隐作痛的危险与悲凉。原来这一切都是从明天起,诗人给每一个陌生人祝福却唯独带走了自己。尘世的幸福到底与海子无干,“春暖花开”只是诗人临行前的赠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复杂性在于:这首诗有一个贯穿到底的明写与暗示相对比的结构,而这个结构到诗的最后,又变成无法解决的悖论。正是这种对比和悖论结构,构成了这首诗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不明白这种独特的对比和悖论结构,就无法理解这首诗的独特性。
这首诗在诗艺上的精采,还不仅是存在着暗示和悖论,而且还有复义(含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核心隐喻,在诗中出现三处,其意义却各不相同,需要细致分析和区别。
“春暖花开”,本来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可以说是“死的隐喻”,即释义已经固定了。但是,当海子把“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连在一起,在上下文中,却产生出新义。
第一节,“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指房子理想的地理位置:朝向大海,能看到春天的花朵开放。在第一节的语境里,是与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一个意思,是 “尘世的幸福生活”的隐喻。第三节末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的“面朝大海”,已经由房子的地理地置,变成诗人面对世界的独特姿态。所谓“面朝大海”,就是背向大陆。这种背向的姿态,是不可能看到大地上的春暧花开。所以,这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一种背离尘世、告别尘世、以死向生、独升天国的精神选择和信仰追求的隐喻,是“天国的幸福生活”的隐喻。这样,就与第一节的“尘世的幸福生活”,构成一种内在的对比关系。作为这首诗题目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没有上下文的语境,所以只是抽象的“幸福”隐喻。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诗中就有三种不同的含义,构成了复义(含混)。
复义(含混)不像多义那样几个解是相互排斥的,复义的几个解是可以相互共存的。赵毅衡指出:“数解不仅共存,而且组成一个家庭,互相丰富,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不是或此或彼,而是亦此亦彼,这就是复义不同与多义和歧意的关健所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种含义:“幸福”、“尘世的幸福”和“天国的幸福”,共同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幸福”是这首诗的关健词,一共出现四次。)也正是这种复义(含混),给这首看似单纯和明朗的抒情诗,带来丰富而复杂的内涵,但也把研究者和读者引入迷宫。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刘真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有人分析海子说:“柔弱的第一自我和强悍的第二自我的长时间的冲突,使他的诗一再出现雅各布森所说的‘对称’。”所谓“对称”,无非指二重人格。也就是说,体现出外弱而内强的特点:诗之表有柔弱的外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词情轻柔而清淡,此诗之婉约风派者也;然而诗之心也有强悍的本质,言词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崇高、骄傲的心,“只愿面朝大海”,让人们看到海边站立着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形象,那是自封王者的形象。这种二重人格还可细分出:对众人和世俗生活的亲近与排拒,对现实生活体验的喜悦与悲忧,在文情表现上的直致与含蓄……作进一步提炼,大约有三重意识:世俗意识,崇高意识,逃逸意识。这三重意识排在一起不太“和谐”,正好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羞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胡少卿《海子诗歌的“青春期”特征——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广为传诵,还被一些房地产公司用作广告文案。这首诗有非常温暖、光明、幸福的一面。不管是用来做房地产广告,还是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应该都是着眼于这一面。从编教材的人的初衷来讲,他可能是希望孩子们从这首诗里得到美的熏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可以学会处理好和亲人的关系(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重视实际劳动(热爱粮食和蔬菜)等。但实际上,这首诗在光明、美好的表层之下,还有一个非常痛苦绝望的深层,它实质上是一次寒冷到骨髓的死亡表白。如果教材编选者能意识到这种死亡意识,可能会暂缓将之选入中学课本。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杨四平《在尘世中寻找天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这首诗对陌生人的祝福,是用“反讽”的手法,表面肯定而实际否定,也就是说,你们这些凡人俗子总是朝思暮想在尘世间获得所谓的幸福,而诗人只愿意远离尘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未来的时空里,乃至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纯然的幸福,这就是‘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的寓意之所在。显然,‘愿你’ 是诗人反讽的体现。如果你不知道诗人在此远用了现代派艺术常用的反讽技术,你就会误读——认为诗人真的在祝福你。其实,与字面意思恰恰相反,诗人是在否定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标举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湖北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文军《忧郁的海子,忧郁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所谓‘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是一个反讽的陈述句,意即现在并不幸福,‘明天’也仅仅只是一个渺茫的时间指向。”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后来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反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全集》等多种,他的作品还多次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