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6:13
1899年4月1日,靳树梁出生于河北徐水。
191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
1919年—1936年,历任扬子机械制造公司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37年,赴德国克虏伯公司实习深造。
1938年,任迁建委员会工程师。
1939年—1940年,云南钢铁厂工程师、化铁股股长。
1940年—1946年,任威远铁厂厂长。
1946年—1948年,任东北区特派员办公处本溪办事处处长、鞍山钢铁公司第一协理。
1948年—1950年,任鞍山钢铁公司顾问、本溪钢铁公司总工程师。
1950年8月—1964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7月5日,在沈阳逝世,享年65岁。
靳树梁参加拆迁汉阳和六河沟钢铁厂至大渡口,以及组建威远钢铁厂。1943年,从事改进高炉炉顶布料装置。1949年后,从事恢复鞍钢和本钢生产工作,到工厂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领导本溪高炉结瘤的研究,领导总结高炉强化经验,研究高炉降料理论,提出“风口区焦炭运动现律袋式效应”、悬料机理、造渣理论。领导教研室开展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科学研究等。
截至1964年7月,靳树梁编著的论著有《回旋区的实验研究》《高炉风口区的炉料运动》《本溪铁矿成分分析》《小型炼铁炉之设计》《四川钢铁工业之动向》等。
靳树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厂校合作,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要求各系和厂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做专题报告,学校教师深入工厂熟悉生产实际,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提高了教师、学生的水平,为科研的发展,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为了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师资水平,靳树梁与教研室其他同志将课程做了讲授分工,成立了普通冶金学、普通炼铁学及专业炼铁学三个教学小组,老、中、青结合,以老带青。又将专业课分成四个专题,每人任选一专题研究,以提高专业课讲授水平。还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确定了提高方向,制订了提高措施。组织中、老教师选学第二外语并担任德语教学指导。
靳树梁主编了第一部结合中国实际的炼铁专业课教材《现代炼铁学》。
靳树梁在东北工学院任教期间,讲授炼铁专业的《高炉操作》课程。
靳树梁出生在徐水县一个山村里,其父亲是乡村塾师,家境贫寒,连年负债。在靳树梁9岁时,父亲将他托付给在河南做小官吏的堂兄,由他供靳树梁读书。
“靳树梁是中国钢铁冶金伟大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周恩来总理评)
“靳树梁为中国的冶金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党史纵横》评)
“靳树梁是中国钢铁冶金事业的开拓者。”(《世纪桥》评)
“靳树梁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中国的炼铁事业和冶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中国金属学会评)
为庆祝东北大学建校95周年,东北大学冶金学院于2018年5月创建并启动“靳树梁讲座”系列学术活动。
1990年6月,东北工学院抚顺校友会塑立了靳树梁的半身铜像,并安放在东北大学图书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