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20:39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就形成了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
输入法:
郑码:EEBB,U:978B,GBK:D0AC;
笔画数:15,部首:革,笔顺编号:122 125 112 121 121。
五笔:afff
基本解释:
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
有各种鞋:皮鞋、运动鞋、户外鞋、高跟鞋、旅游鞋、草鞋、布鞋、卷皮鞋、拖鞋、网球鞋、登山鞋、胶鞋、棉拖鞋、帆布鞋、休闲鞋等。
鉴定鞋质量的好坏,需要从外观和内在指标两方面着眼。由于内在指标往往需要借助于检测仪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讲,从外观上来鉴别鞋的质量更具有实际意义。从外观上,主要通过对鞋的材料(包括鞋面、鞋底、鞋里)质量和做工两方面来鉴别鞋质量的好坏。尺码可以度量,工艺以目测、手摸、捏、推为主。
1.鞋面(鞋帮)
鞋帮是鞋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于光面鞋,要看其是否柔软和丰满,用手按下鞋面后,是否出现松面现象,好的鞋面应该是丰满柔软,手感舒适,光泽均匀一致,无松面现象。对绒面皮鞋的鞋面,应注意检查其绒毛是否短而均匀,其色调也应一致。鞋里是鞋帮的一部分,它是为了补强鞋面、防止鞋帮延伸变形并改善脚感而使用的。所以,好的鞋里材料(如真皮革鞋里)应具有良好的触感、透气性和排湿性,且不易脱色。在缝制上,鞋里不应有皱纹和肥边。
2.鞋垫
通常的男鞋用内底后半截垫或后跟垫。女鞋用覆盖内底的全垫。鞋垫具有保持鞋内底清洁、覆盖内底的凹凸不平,以改善脚感的作用。因此,鞋垫应具有良好的吸、排湿性。在做工上,鞋垫应平展地黏附在内底上,不能有悬空之褶皱现象。
3.外底
从外表上来看,外底周边的结合状态应密切黏合而没有空隙,底面应平整。
4.鞋跟
不论是低跟还是高跟,首先要看其与鞋的配合是否自然平齐。对于半高跟以上的女式鞋来讲,下面两点更为重要:一是鞋跟应牢固地装在内底上,前后左右摆动不应摇晃;二是掌面应不小于鞋跟的底面。
5.内底
一方面,看内底的材料,最好是真皮的。另一方面,要用手强力按压腰档,相当于穿鞋时脚背的部分,纹丝不动的较好。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如鞋的沿口有变形,说明该鞋的质量有问题。
6.稳定性
将鞋放在平面上,鞋应马上静止不动,这样的鞋为稳定性好,这也是优质鞋的基本条件之一。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粗放式快速发展,中国的制鞋业积累了很多经验,2012年已进入了产业转型期。例如,以出口为主的制鞋产业,面对国际市场的萎缩,又加之来自主要市场国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制鞋业的下行压力较大,规模企业出现的同时,一批小企业倒闭。
早在几年前,因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生产基地。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业发展迅速,更使得我国制鞋业受到制约。2010年1-11月,越南运动鞋产值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皮鞋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3.4%,对中国制鞋业造成具大的潜在威胁。
中国的制鞋企业的实力依旧十分强大。中国制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凭借优质的投资环境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各种鞋类生产的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鞋业成品和鞋材市场以及鞋类的研发中心和资讯中心等。
虽然中国制鞋业如今也面临着国内政策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以及来自印度、巴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中低档鞋类方面的竞争,在高档鞋方面又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竞争,但中国制鞋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是其它国家难以匹比的。
鞋 <名>
(形声。字从革,从圭,圭亦声。“圭”本指“土圭”、“圭表”,古代中央政府的标准计时器。转指“中原”、“平陆”。“革”指皮革。“革”与“圭”联合起来表示“中原人脚上的皮革制品”。本义:中国人脚上穿着的皮革制品) 同本义。
鞵,革生鞮也。从革奚声。户佳切。――《说文》。字亦作鞋。
古人以草为屦,皮为履,后唐马周始以麻为之,即鞋也。――《说郛》引唐·留存《事始·鞋》。
又如:鞋扇(鞋面);鞋脚(小妾第一次拜见长妻时所敬赠的见面礼:亲手做的针线活;也指鞋袜);鞋脚钱(跑腿钱);雨鞋;皮鞋;布鞋;鞋鞢(造鞋时所用的木制鞋型)。
鞋(鞵)xié 鞋子。穿在脚上的东西,便于行走:皮~。穿~子。
鞋的材料以天然纤维织物和皮革为主,近代以来化工合成材料渐多。按鞋的结构可分面料(鞋帮料)、里料、底料、辅料4类。
主要有皮革、合成革、纺织物、橡胶和塑料等。皮鞋面料多用经过鞣制的牛、猪、羊皮粒面软革或翻毛软革,以及合成革;高档鞋也有用鳄鱼皮、蛇皮、鸡爪皮的。布鞋和胶鞋多选用坚固、耐磨,保温性、吸湿性好的棉布和毛呢,如贡布、平绒、线呢、灯芯绒、帆布以及华达呢、花呢、海军呢、大衣呢等。各种合成树脂和天然橡胶则为塑料鞋和胶鞋的主要材料。
主要有棉布、山(绵)羊皮、棉絮、毛毡、人造毛、松紧绒等。皮鞋鞋里的后半部多用质地较柔软的山、绵羊皮革,前半部多用帆布;布鞋的鞋里大都采用本色白布或漂白布;胶鞋都用细帆布作里料。冬季防寒的皮鞋采用毛毡或经过硝制的毛皮作鞋里;布棉靴(鞋)一般絮入棉花后再用一层棉布作里,也可用毛毡或松紧绒作里。也有些鞋还采用树脂发泡复合材料或人造毛作鞋里。
主要有硬革、软革、仿皮革、布、橡胶、塑料、橡塑和橡塑发泡材料等。硬革是以牛、猪皮经加工而成的,多用于皮鞋,少量用来制作皮底布鞋。此外,皮鞋还广泛采用仿皮底。布是传统布鞋底的主要材料。以旧布为原料经加工打成袼褙或补絮成底坯,用麻绳以手工或机器纳成千层底或毛布底。塑料主要是聚氯乙烯树脂,多用于塑料鞋和布鞋。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用于胶鞋和布鞋。软革有人造革和天然皮革两种,多用于布拖鞋和软底布鞋。橡塑和橡塑发泡材料多用于皮鞋和布鞋。
主要有鞋眼(圈、钎),鞋带,橡筋布,尼龙搭扣,拉链,丝、棉、麻缝线(绳),钉,铆钉,无纺布,纸板,作内包头和主跟用的皮革,各种装饰物、支撑件、胶粘剂,以及浆糊等。
鞋有多种分类方法。
①、按穿用对象分: 有男、女、儿童、老年等鞋。
②、按季节分: 有单、夹、棉、凉等鞋。
③、按材料分: 有皮鞋、布鞋、胶鞋、塑料鞋。
④、按工艺分: 有缝绱、注塑、注胶、模压、硫化、冷粘、粘缝、搪塑、组装、发泡等鞋。
⑤、按款式分: 头型有方头、方圆头、圆头、尖圆头、尖头;跟型有平跟、半高跟、高跟、坡跟;鞋帮有高靿、低靿,中统、高统。
⑥、按用途分: 有日常生活鞋、劳动保护鞋、运动鞋、旅游鞋、负跟鞋、保暖鞋、绝缘鞋、防静电鞋、导电鞋等。
⑦、按结构分为:带孔透气鞋、实面鞋等。
能在特殊场合起保护作用的鞋。如炼钢鞋,帮面一般用牛皮,鞋底多用牛底革或轮胎,鞋前头内衬钢包头;电工鞋,一般为电绝缘性能好的橡胶底;矿工靴和水田靴(又称水田袜),一般是橡胶制作的高统靴,靴底比普通雨鞋(靴)厚,能防水。水田靴还有连裤的。
高跟鞋是指鞋跟特别高的鞋,会使穿此鞋的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来得高。
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的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进诱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因为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应运而生。
因为有着极其简单的构造,凉鞋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足上用品,它是从原始的包裹物演变而来的。古代文明时期都曾经出现过凉鞋,而且它们的外观结构看起来是:在一副坚实的鞋底上绑系着带子或绳。早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人就在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他们的足迹用草绳编结成和脚的大小相符的鞋底,并用生牛皮带把它们固定在脚上。这种凉鞋非常实用,穿上它们可以使脚底免受干燥、粗糙地面的损伤,不足之处是脚面暴露在白天。聪明的埃及妇女们则把珠宝装饰在上面,既防日晒,又美化形象。
人体是最普遍存在的静电危害源。要消除人体静电最简单的办法是对人体采取接地的措施。穿防静电鞋并使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地垫、地毯等)和防静电袜防静电鞋垫等,能使静电从人体导向大地,从而消除人体静电。它适合在无尘车间等广泛使用。
有登山靴、体操鞋、田径鞋、各种球鞋等。鞋面除篮、排球鞋宜用帆布外,其余多采用软革、帆布、尼龙布等。鞋的头部、中腰、后跟都加软革围子以增加鞋帮的强度。鞋底多采用橡胶,增加弹性。鞋口装有复合泡沫材料,以保护踝部。橄榄球鞋和足球鞋的鞋底装有塑料或橡胶制的栓钉,可在软质或硬质场地穿用。排球鞋因承受经常跳跃的冲击力,在内、外底之间装有能起缓冲作用的中底;外底着地一面有凸脊花纹以增强其摩擦制动力;底边缘有突出的棱线,具有较好的支撑效果。滑冰鞋和滑雪鞋多以皮革为帮面。旱冰鞋底部装有轮子,可在陆地上滑动。
休闲鞋是当鞋类的一种,主要特色是以一种简单,舒适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穿着的需求。休闲鞋的概念、内涵和功能便与这种新生活理想和方式紧密相关。人们借助休闲鞋的造型、品牌及内涵去修饰装扮自己、展示自己,从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象征性的精神满足。
因宜于远足而得名。特点是轻、软、合脚。鞋帮多采用皮革或纺织物,也可二者搭配使用;鞋帮前后均有加固的皮围片,帮上嵌有装饰条;鞋底轻便耐磨,具有防滑作用。旅游鞋可采用各种工艺生产,一般有低靿、高靿两种,款式多样。
负跟鞋是一种矫形鞋,康复用品。顾名思义,是鞋跟的高度为负,也就是鞋底是前高后低的,作用是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姿势。常见负跟鞋品牌有:地球鞋、瘦身健体鞋、形体训练鞋。
硫化鞋是制作工艺所得名:鞋底和鞋面以加硫方式衔接的硫化制法(在制鞋的过程中把鞋放入高温的硫化筒里进行蒸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来成鞋。
帆布鞋却是在硫化鞋中脱颖而出,成为超越硫化鞋概念的时尚之鞋,帆布鞋承载更多文化与时尚内含。
帆布鞋 时尚元素
“坏孩子都爱穿帆布鞋”。帆布鞋可以带人们去未来的“符号”,帆布鞋是一种充满精神能量,给你进攻张力的“武器”,橡胶底的帆布鞋是一种“媒介”,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朋友。这些内容,不仅是文化张力的体现,帆布鞋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延伸符号。
“我相信我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穿帆布鞋的最好的时候,因为现实如此迷乱;一个穿帆布鞋的最好国度,因为它正发生着速变;一个穿帆布鞋最好的城市,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尘土,它迅速让你的鞋不再崭新,却散发着青春清新的味道”。
帆布鞋以其轻便、耐穿、价格低廉而广受人们的欢迎,如今市场上各种款式、品牌、不同价位的帆布鞋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少买家选购时无所适从。
帆布鞋穿着轻便,无论是出游或做运动,都会是最佳的选择。穿一双活泼、俏皮、色彩艳丽的帆布休闲鞋,轻松地行走在五谷飘香、枫叶渐红的大自然环抱里,那是十分美妙的享受。对于时尚中人来说,今季的帆布鞋选择多多。
在中国出现已有很长历史,从最早的帆布鞋、解放胶鞋到迷你彩绘帆布鞋、运动休闲帆布鞋、高筒帆布鞋。技术已相当成熟。产量也很大。每年中国生产的帆布鞋都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
帆布鞋选购技巧
选购帆布鞋最好选择正规厂家或专业厂家的产品。这样的厂家比较注重信誉、技术较好,所选材质也相对较好。在包装的鞋盒上正规厂家一般都有标明尺码、颜色、生产所用的材料、厂家电话,及其质量标准,包装盒也很精美。
挑选帆布鞋时先看鞋面,帆布鞋,顾名思义,鞋面一般采用帆布制成。选购时要看鞋面走向弧度是否正常、两只鞋是否对衬、有无色差、鞋面不同部位的缝合处缝线是否均匀整齐。有无断线、跳针。颜色是否一致。从鞋跟出看鞋身与鞋底是否垂直、鞋带孔有无歪斜、左右是否对称。看鞋面所印图案、文字,是否清晰,粘贴或缝合的装饰图标是否牢固。
再者检查鞋底,鞋底一般采用橡胶大底。这样的鞋底要求耐磨、抗滑,还要轻盈。故选购时要看鞋底防滑条纹是否清晰、有无掉胶缺陷、条纹间隔是否均匀、同一材质的鞋底颜色是否一致,看看有无气孔或起泡。
最后检查内底,内底用手摸要柔软,有一定弹性印刷的商标要清晰。再看各橡胶粘合部位。看看是否有出现小胶点、气泡。把两只鞋放地上对比。检查各部位颜色、图案、高底、长短、宽度是否一致。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约4千年前)中国的先民用草、麻、葛编织成履。鞋的称谓很多,有屦、履、舄等。其中以舄最为显贵。
在中国,鞋的形象最早见于氏族社会时期的彩陶。现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一双用皮缝制的鞋。
自商周时期起,鞋的穿着均有制度。如汉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屦,出门则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样略异,女子流行软底透空锦靿靴。
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布帛鞋的鞋头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称之为双尖翘头方履;
汉代,翘头鞋开始有伏虎鞋翘,用布料编织做鞋带子,用锦料做装饰。
魏晋时期(公元220年-公元316年),一般鞋的前端织有双兽纹饰,配色和谐,鞋式优美;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流行穿屐,所谡屐,指有木齿的鞋,它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的鞋履款式主要也表现在鞋翘上,晋有凤头履、云头履,梁有分捎履、立凤履、琴面履,陈有玉华飞头履,西晋有鸠头履、歧头履,均为翘头形制。
唐代的翘头履多以罗帛、纹锦、草藤、麻葛等面料为履面,其履底薄,履帮浅,较轻巧便利,翘头做成凤头、虎头等样式 。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期,靴在广泛流行;唐时(公元 618年-公元907年 )靴已官庶咸宜;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始出现女靴。
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种增多。
宋代男性多小头皮鞋,女性所穿鞋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男鞋多以厚实为主,质料样式多样,一般北方多穿菱纹绮履,江南多着棕麻鞋;此外,元末明初还流行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帛鞋。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明代官员着靴或云头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双梁鞋,庶民百姓则穿布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缝靴,缠足妇女穿以樟木为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帮外边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帮里边的叫“里高底”)。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男鞋以尖头鞋为主,其材料夏秋用缎,冬则用建绒;其有厚底薄底之分,面作单梁或双梁,鞋帮有刺花或鞋头作如意头卷云式;清代的女鞋颇具特色,鞋底多为木质,高一寸至五寸不等,其底形为上宽而下圆,被称之为“马蹄底”,此鞋鞋面常以绸缎所制,上施五彩刺绣,有的在鞋面上还镶嵌各种珠宝。老年妇女则多穿木制平底鞋。
清代皇帝上朝时穿方头朝靴,官吏公服为黑缎靴,武弁穿快靴(称“爬山虎”),高级官员多穿牙缝靴。鞋头逐渐由方变尖。鞋的名称有云头、镶嵌、双梁、单梁等。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还有室内穿的拖鞋、雨天的钉靴、冰上用的冰鞋。
近代,中国人多穿布鞋;皮鞋初为上层人士着西装、军服时穿用,后来穿者增多;胶鞋随体育运动的兴起而流行。20世纪初,中国有了初具规模的制鞋工业,生产皮鞋、布鞋和胶鞋;50年代后,逐步形成皮、布、胶、塑为主要材料的制鞋工业体系。
在中国,凉鞋最早是由拖鞋演变而来。拖鞋,古称 鞋,始于汉代(前206年-公元23年)。随后,相继出现了麻凉鞋、布凉鞋、皮凉鞋。古人在凉鞋上绣以龙凤等吉祥图案,有的甚至饰以珠宝。
现代皮鞋是从国外传来的。中国原来用皮革做的鞋,叫皮靴,式样和我们穿的不尽相同。它因用途不同而分成几类。如走路穿的叫单底快靴,形状近似蚌壳式布棉鞋;骑马穿的叫马靴;雨天穿的叫钉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装有铁钉。这种“钉鞋”在20年代十分流行。据历史记载,商朝宰相伊尹就“用革做履”,计算起来,中国做鞋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了,只是与当今的皮鞋式样不同罢了。现代的皮鞋制作技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只有100多年时间。
上海自制皮鞋,开始于1876年。当时浦东有个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艺高超。早先专做雨天穿着的皮钉鞋,后来国外皮鞋进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业务。他是个有心人,在修理整饰皮鞋过程中,对皮鞋的式样和结构,进行仔细的琢磨和研究。
第一双现代皮鞋,从不分左右脚的“直脚”鞋子,演变为分左右脚的鞋子,这是中国制鞋技术的一大发展。从此,中国现代皮鞋生产逐步得到了发展。沈炳根1876年筹资在上海永安街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现代皮鞋工场,带了不少徒弟,由此制造皮鞋的技艺便传播开来,上海逐渐形成了皮鞋行业,上海许多老工人,不论识与不识,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肃然起敬,称他是中国现代皮鞋的“祖师”。
古鞋的种类以对材料来分,有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布帛鞋是指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鞋成的鞋。
中国古代的鞋主要有屦、舄、屐、靸等。
有麻屦、葛屦、皮屦等。麻屦最常用,以麻绳编成,编时边编边砸,使之结实。葛屦穿于夏天,皮屦穿于冬天。皮屦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韦履之称。约自汉代以后,履取代屦,成了鞋的通称;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为总称。
屦的别名。有单底为屦,木制复底的叫舄之别。复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时专用的鞋,故又称达屦。
是一种草编的鞋,常称芒,被劳动者穿用。
即木屐。一种为平底木屐,一种为底下设齿木屐。此外,屐曾引申为鞋的泛称,如草屐、锦屐、帛屐等。
即拖鞋。深头、平底无跟。初以皮制,属韦履的一种;秦代始以蒲草制作,并称靸鞵。
又称“马靴”和“高筒靴”。靴的样式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等。
翘头,是中国古代鞋履一个重要的特征。1989年,甘肃玉门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人形,脚上是一双翘头靴。另外,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的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一件人形浮雕壶,也清晰地显示出人物脚上弯弯上翘的鞋履。
世界各国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凉鞋,为现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还发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纸莎草编结的鞋。中世纪欧洲曾流行软鞋、凉鞋和简单的长统靴,贫困的人则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优质皮革制鞋。直至近代,大多数鞋仍由家庭制作。
公元前8000年 在密苏里州,发现了美洲土著人的鞋子遗骸。
公元前3300年 一个死在法国高山上的冰商,留下了一双原始的用草编织的鞋子。
公元前3000年 在埃及的神殿,可以发现关于鞋或鞋匠的油画。
公元100年 光着脚丫是希腊奴隶与自由人服装上最根本的区别。
公元200年 罗马皇帝马可·奥里利乌斯声明,除他和他的继承人外,任何人都禁止穿红色沙鞋。
15世纪 骑士都穿长鞋头(24英寸长)的鞋,素来提倡节俭的法律明文规定鞋头的长度。
16世纪早期 在达芬奇的影响下,发明了高跟鞋。
16世纪中期 30英寸的高跟鞋风靡了整个欧洲南部。
17世纪早期 作为一种最流行的点缀,鞋带出现了。
18世纪中期 花费近百年的时间,才终于取代了传统制鞋方法,第一家鞋厂出现。很快,第一家鞋铺又在波士顿出现。
19世纪早期 扁平鞋与希腊沙滩鞋很受欢迎。
19世纪中期 出现了第一双运动鞋(也称橡皮底帆布鞋)。随后,伊莱亚斯、豪发明第一部针车。
19世纪末 服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搭纽扣,也运用到鞋款上,并很快成为时尚标准。
本世纪以前,鞋匠与木匠、铁匠和裁缝一样,是一个低贱的行当。鞋的设计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具有艺术性的工作,而被看作是整个制鞋工序中的一部分。
著名鞋业设计师主要崛起在欧洲,因为在美国随着现代鞋业大规模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个体鞋匠显得多余。美国的鞋业起萌于新英格兰的殖民地,那里的农夫冬天在厨房里制作自家用的鞋。整个家庭都参与这项工作。男人割皮革、贴鞋底,女人缝鞋边。殖民时期鞋匠们所用的工作台成了收藏家的物品。由于掌握了制鞋的技艺,一些有胆识的农夫就开办了小鞋作坊,三四个工人一起把当地鞋匠缝好的鞋料进行拼装、上底,然后制成成品鞋。
1750年,马萨诸塞州的利恩建了一个制鞋厂,使当地的制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那里工人不再是独立的做鞋,鞋的每个制作环节都由一个受过训练的专人负责。生产线开始形成。起初的鞋仍然是订做的,但为了使工人在淡季有事可干,鞋坊老板开始做没有预订的鞋。这些鞋被称作待售鞋,摆在当地商店的橱窗里。哈维两兄弟早期是用马车装待售鞋,到附近的地方兜售。
在1793年,他们在波士顿开办了第一家鞋业零售店,每逢周三和周六出售成品鞋。十八世纪中叶以来,发明家们一直致力于缝纫机的改进。直到1790年,第一台专用于皮革加工的缝纫机才由一个名叫托马斯·圣特的英国人改造出来。它差不多只是一个垂直向上可在皮革上打孔的锥子。英国的马克·布朗勒爵士曾任纽约港的总工程师,他发明了一种压力机,可用金属针把鞋帮与鞋底缝起来。为了在英国反拿破仑的战争中尽职,在伤残军人的帮助下,布朗勒一天生产400双鞋子。战争结束以后,英国的制鞋工业又回到了手工操作的方式。
1810年,美国出现了类似的机器。与此同时,两个名叫井格布勒和约利勒尔的法国人也在巴黎制造这种机器。一位名叫布勒西的德国斯图加特的制鞋人尝试过用螺钉把鞋帮和鞋底连接起来。182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梅里马克一个名叫纳赛尼尔·涅奥拿多的人,使钉鞋机得以最后的完善。大约在1812年,马萨诸塞州沙顿的托马斯·布兰查得,把一部制枪托用的车床改成了用来雕刻鞋楦的机器,鞋楦是一个制成鞋状的木模,鞋就是在它上面拼装的。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还是在新英格兰,鞋匠们开始借助模具来裁剪鞋帮,而不再依靠个人的裁剪技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滚轧机在皮革压缩方面的应用,便于鞋帮后跟加固后部成型。英国人仍继续手工制鞋,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迫于经济的需要转入机器生产。这时他们才发现所有的专利权都属于美国人,他们不得不租用美国人的机器,并支付专利权使用费。但这也使英格兰保留了很强的手工制鞋的传统。
1846年,马萨诸塞州斯宾塞的艾利斯·豪维把一台缝纫机登记了专利。该机不仅可以缝合布料,而且可以用蜡线来缝合皮革。三年后,美国发明家伊沙克·M·辛格在波士顿发明了带踏板的缝纫机。
1858年,利曼·B·布莱克发明出可以把鞋底和鞋帮缝合起来的机器。两年后,一位名叫麦克的绅士对该机器进行了完善。以后的21年当中,布莱克和麦克强手联合垄断了机制鞋行业。在意大利,手工制鞋的传统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而在法国,预订鞋的设计与生产规模不大的时装业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巴黎的时装业是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弗里德里克·伍斯的英国人创立的,1858年他在巴黎的得·拉佩斯大街7号开办了一家时装店。他第一个于每一季推出一批服装,并叫年轻姑娘来当模特。作为时装界崛起的第一人,他还第一个建立了设计服装的体系,设计出来的服装可以在巴黎的工厂里批量生产,并销往全世界。奥地利驻法大使夫人保琳·得·麦特里奇公主穿了他的一件衣服去参加了拿破仑三世的宫廷舞会,这给了他第一个大好机会。很快拿破仑三世的妻子约瑟尼皇后和宫廷里的其他贵妇开始穿伍斯的衣服。他设计了第二帝国时期的豪华衬裙并在背后加上了腰垫,使之成为了十九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妇女的标准服装。伍斯主导着人们的着装品位,在1895年去世之前,他已在为欧洲所有的皇室制作服装。有的服装甚至没有加标签就给秘密地送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宫廷里面去。伍斯死后,生意由他的两个儿子盖斯顿和让·菲力浦接管。他们很快意识到时装正在飞速变化,1900年,为了赶上不断变化的时装品味,他们请来了当时只有21岁的设计师保罗·波乐斯。波乐斯的前卫服装很快就出现在当时的名流显贵身上。在为伍斯兄弟干了四年以后,他离开他们,另起炉灶。那时,一些其他的时装店——帕奎、舍路特、道舍特——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伍斯兄弟商店的周围和邻近的文多姆广场上,巴黎成了世界时装业的中心。大多数制鞋人默默无闻地为时装店工作,但少数人开始成为知名的鞋业设计师。
穿着波乐斯或帕奎服装的时髦女性,一定穿着利谢里大街的查百里或得·拉·古朗基·巴特利尔大街的费里所设计的鞋。帕拉帝斯·波森勒尔大街的皮乐特是这些设计师中最能追赶潮流的一个。他出生于1817年,是一个乡村鞋匠的儿子,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鞋的技术。1855年,他到了巴黎,并凭借伍斯兄弟在时装业买主中赢得了名声,这主要得益于他所设计的鞋后跟,它要比当时流行的路易后跟更瘦、更直。皮勒特退休以后,他的儿子接管了生意。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皮勒特的鞋都以高贵典雅而著称。
当皮勒特在伦敦和巴黎的鞋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顾客的时候,另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巴黎开始工作的著名鞋业设计师只赢得了20名顾客。他的名字叫皮托·严特尼,自称是“世界上要价最高的设计师”。这保证了他有一个独有的客户群。他的鞋陈列在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继严特尼之后,安得·佩鲁吉是又一个来自莱斯的年轻设计师。他的制鞋技艺是跟他意大利的父亲学的。佩鲁吉是被波勒特带来巴黎的,在许多时装公司干过事。他设计的鞋在法国诺曼的得·拉·肖绪博物馆陈列着的数量达两千只。
萨尔瓦多·费拉加莫,年轻的意大利鞋匠,1914年移民到波士顿以后,他把手工制作女鞋的技艺带回了美国。由于对美国机器制鞋的方法深感失望,他搬到了加利福尼亚,成为了一名道具制作人,同时为电影界人士手工制鞋。很快电影明星就开始购买他的鞋了。在他1927年回到意大利以后,那帮明星仍然是他的忠实顾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开发出以软木作底的鞋,流行了十多年。他死后,他的代表作还曾在世界巡回展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名叫戴维·艾文斯的年轻英国人在费拉加莫之后来到了美国西海岸,成了好莱坞明星们的鞋设计师。他还为包括比尔·布拉斯和奥斯卡·得·拉·伦塔在内的纽约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设计过皮鞋。同时,富有传奇色彩的罗杰·维尔去巴黎为克里丝琴·戴尔工作,在那里因设计出了细高跟女鞋而出名。他的富有创意的作品也是全世界的艺术博物馆猎取的目标。
欧美出现了新的一代鞋业设计师,尽管还没有博物馆留意他们,但其作品已经受到顾客和时装设计师们的青睐。马罗·布拉尼克、琼·哈尔佩恩、莫得·弗里让、贝斯和荷伯特·列文、安得·费思特、简·简森、帕特里克·科克斯和克里丝琴·卢伯斯的作品更有灵感,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将来某一天也会与他们那些知名前辈的作品享有同样的地位。他们的鞋将被作为艺术品来欣赏,而不只是脚的保护物。
作品《鞋》31×14.5CM,采用青田封门冻石雕刻,作品构思独特,巧妙运用其俏色,作者以生活中平凡的一个鞋,刻画出反映了人生经历的曲折,在平淡中更凸显人性化的生活阅历。路在脚下,这鞋曾经踏遍万里崎岖、这鞋曾为事业的成功走南闯北、这鞋永远使人难忘,是它陪伴我们走向了成功之路。
制鞋工艺 中国的制鞋工艺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沿用手工缝合成型工艺。20世纪以来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专用设备,制鞋工艺发展很快,大致可分为缝绱工艺、注塑工艺、模压工艺、粘合工艺、组装工艺等。
缝绱工艺 主要是将鞋帮和鞋底通过手工或机器缝合成型。是皮鞋和布鞋的传统成型法。这类工艺有手缝、机缝两种。手缝中的反绱、明绱、正绱是布鞋的传统方法,机缝中的压条缝和沿条缝是皮鞋的传统方法。
注塑工艺有4种方法。
①注塑法:以中等注射压力,机筒温度较高,将合成树脂塑料注入模具内,一次完成鞋底固化及帮底结合成型。多用于布鞋。皮鞋、塑料鞋、胶鞋也采用这类工艺。
②注胶法:将橡胶通过机筒塑化,再以较高注射压力注入模具内,同时完成制底及帮底粘合成型。用于布鞋、胶鞋。
③浇注法:将定量的反应性原料液(如聚氨酯,聚酰氨等)的A、B组分,在混合头内高速搅匀后浇注到模腔内,使其在常(高)压下固化结合成型。现多用于生产胶鞋和少数布鞋。
④搪塑法:将塑溶胶倾入靴、鞋阴模腔中,边加热,边旋转模具,使一部分塑溶胶在离心力作用下附在模腔壁上凝成坯体,倒掉多余塑溶胶液,继续加热使坯体熟化成型,脱模后再放入鞋的里料。用于胶鞋和塑料鞋。
模压工艺 在已绷上楦的帮脚下(鞋帮下口)贴合鞋底、围条(用于胶鞋),将胶坯放入模具内,进行加热和加压,经硫化成型。多用于胶鞋、皮鞋和布鞋。
粘合工艺有3种方法:①热硫化粘合法:鞋的各部件粘贴后送入硫化罐,用蒸汽间接加热或用空气、蒸汽直接加热,在胶制部件硫化的同时,使帮、底粘合成型。其中外底、底后跟等部件预先模制成型再与其他部件粘贴送入硫化罐中加热硫化的称二次硫化法,是胶鞋生产的传统工艺。有些布鞋也采用此法。②冷粘法:鞋帮、鞋底涂上胶粘剂,在室温下加压粘合成型。现多用于皮鞋、布鞋、胶鞋。③粘缝法:鞋帮和鞋底冷粘后,鞋底的周沿再用线缝,以增强底和帮之间的牢度。
组装工艺 将注模、模压或冲切制好的鞋部件装配成鞋。现多用于塑料拖鞋和胶拖鞋。
鞋的制作将向生产自动化、工艺装配化、功能多样化、款式时装化的方向发展。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计算机辅助生产(CAM)日渐得到广泛应用。皮、布、胶、塑 4大类鞋朝工艺互相渗透、材料款式互相借鉴的方向继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也将不断出现,从而促进制鞋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逐步过渡。
俗话说,寒从足上起。穿鞋的原始目的就是保暖、安全,因而气候环境(如冷热、晴雨)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鞋子的选择。纵观全球,各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鞋子的样式也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气候特色。
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水城”之称。由于当地降水频繁,船舱和路面时常积水,早先,一些贵妇人为了避免打湿脚面和裤裙,就尝试着穿鞋底较高的鞋子。在中国的江南水乡,也很早就流行穿高跟鞋。清·余怀在《鞋袜辨》中写道:“高底之制,于今独绝。吴下妇女,有以异香为底,围以精绫者……行步霏霏。”高跟鞋之所以一直备受女性宠爱,除了美观大方、利于健康外,与降水时可涉足积水也不无关系。
在中国长江流域的夏季,一些户外劳动者喜欢赤脚穿自编的草鞋,既透气凉爽,又有效防滑。而在中国的干旱沙漠地区(例如塔里木盆地),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午后地面温度可达70℃以上,走长路时必须穿上用牛皮和毡做底的“乔拉克”鞋,这样方能有效隔热,避免烫伤。
日本是一个海洋中的岛国,海洋性气候使这里常年多雨,空气潮湿,路面泥泞。因此日本祖先沿袭华夏木屐演变出了较为典型的木屐,用于防雨防水。在日本,“进屋脱鞋”不仅仅是一种卫生习惯,更是由于气候酿就的“潮气文化”的具体表现,因为日本降水日数较多,鞋常常沾着泥水,穿鞋进屋当然很不合适。
“荷兰木鞋”是荷兰四宝之一。这种鞋的制作稍嫌麻烦:选择两块厚木,先凿空,再填以松软保暖物,制成雏形后还需修整。鞋子最后的形状是头和跟部都向上微翘,故荷兰木鞋又称荷兰船鞋。这种鞋子适应了荷兰冬季气温较低且地面潮湿的特定气候,穿起来既防潮防泥又保暖安全,因而仍在荷兰乡村流行。
1、外观性要件——A、配双,包括有色差,毛长毛短,单脚,鞋头大小,后跟高低等;B、清洁度,包括有银笔线、胶水污染、车油、锈迹、灰尘、线头、成品变色、褪色等。C、歪斜,包括鞋面各个配件(鞋头、后包、鞋舌、装饰物、合缝等)以及猛鞋歪斜和上底、贴中底等的歪斜。
2、功能性要件——A、穿不下,包括纸版的错误以及楦头可能用错和随意代码等。B、胶水粘力不够,达不到客户要求的最低标准或用手轻易就能拉掉;C、内里、港宝是否邹折可能会引起刮脚等。
3、包装方面——其实包装是最最重要的。
A:外箱,特别是外箱印刷包括印刷字体大小、内容、位置等,其他就是外箱规格,包括大小、材质、毛重和净重等。
B:内盒,包括尺寸、颜色、各种贴标、印刷,是否错型体、错码、错颜色装内盒,是否需要放干燥剂以及是否需要结双等。
C:短装,每次验货,要看是否已经满箱,同时要抽箱作业,避免工厂作弊。
鞋子选购的11个绝招
第一招:
站着试穿,因为站立时脚部会比坐着时略微大一点。试穿时不能只穿进去对着镜子看一下就买,一定要来回走几步,细心感觉鞋的稳定性与大小是否合适。
第二招:
试鞋时自备干净的袜子,便于试鞋时的穿脱,避免试过的鞋子里出现汗渍污渍的尴尬。
第三招:
一定要亲自试穿,因为往楦头、款式或品牌型号标准的不同,鞋的具体大小也会有差异。
第四招:
脚随着季节不同也会有热胀冷缩,所以在冬天买夏天的打折鞋时,你试穿合适的尺码跟夏天比可能稍微小一点。
第五招:
理想的尺码至少是:十个脚趾可以在鞋里自由地活动。
第六招:
别因为季末打折的诱惑或实在喜欢为由让自己的脚迁就一双不合尺寸的鞋。
第七招:
如果眼前的那双鞋拥有你梦寐以求的设计、近乎完美的弧度、散发着最时髦的色彩光芒、合理的价格。你简直对它一见钟情。可惜材质不好,劝你还是选择擦肩而过吧。
第八招:
检查鞋的皮质好坏,不在鞋头而在鞋侧两边,选鞋时最好摸两边的皮料,看看厚薄是否均匀。
第九招:
选择柔软而有弹性的鞋底,能比较平均的分散冲击力。
第十招:
一般来说,令人感觉舒适的搭配是:鞋跟越高,裤脚越宽;鞋跟越矮,裤脚越窄。
第十一招:
选择颜色比皮肤色调稍微暗一些的鞋,会显得腿长个子高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