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1 13:32
韍,汉字,读音是fú,意思是印钮或佩玉上面系着的细皮带韍,出自《诗.小雅.采菽》《易乾凿度注》《汉书.王莽传上》《说文》。
是否为常用字:否
姓名学:非姓氏
简体字:韨
异体字:袚、巿
“犮”意为“向上拖拉”。“韦”指皮革带子。“韦”与“犮”联合起来表示“向上拖拉(匣中之物)的皮革带子”。本义:印钮或佩玉上面系着的细皮带。
周制,韨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按等第不同,韨上图案不同。如明代皇帝韨,织火、龙、山三种章纹,东宫、亲王则织火、山两种章纹。
《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孔颖达疏引郑玄《易乾凿度注》曰:“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犹存其敝前者,重古道不忘本。”
《汉书.王莽传上》:“于是莽稽首再拜,受绿韨衮冕衣裳。”
康熙字典
《广韵》《韵会》分勿切《集韵》分物切,𠀤音弗。《说文》本作巿,韠也。篆文从韦从犮。《注》徐铉曰:今俗作绂,非是。《礼·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注》此𤣥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韍之言蔽也。《前汉·诸侯王表》奉上玺韍。《注》师古曰:玺之组也。
又《集韵》方未切,音沸。蔽膝也。巿,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