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5:37
韦粲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孙子,北徐州刺史韦放的儿子。他有韦放的风范,好学、讲义气,身长八尺,容貌俊美。
韦粲初仕官时任云麾晋安王萧纲行参军,不久到法曹任职,迁外兵参军,兼任中兵。当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是有名的前辈,同韦粲一起共事,都是韦粲的忘年之交。萧纲迁镇雍州时,韦粲跟随他转任记室,仍兼任中兵。中大通三年(531年)七月,萧纲被立为皇太子,韦粲迁任步兵校尉,入东宫任领值。后因父亲去世守丧离职。
不久,韦粲被起用为招远将军,后又任领值,服丧期满,继承父亲的爵位为永昌县侯,任命为安西湘东王咨议,历迁太子仆左卫率,仍兼任领直等职。韦粲因为父祖旧恩,任官很多,虽然职位经常变动,但总是担任宫廷禁卫要职,常常凭借自己的威名,特别放荡傲慢,同辈人都很不服气。右卫朱异曾在酒席上厉色地对韦粲说:“你怎么能在众人面前摆出领军的架子!”
大同十一年(545年),南梁武帝萧衍曾经生了很严重的病,皇太子萧纲以下多人入宫侍疾,皇宫内外都传言说皇帝驾崩了,韦粲准备率太子宫中士卫到台城去,略有喜色,问旁边人怎么不见置办长梯。他认为大行皇帝驾幸前殿,必须要用长梯招魂。萧衍后来听说了此事,生气地说:“韦粲希望我死啊。”有司奏请治韦粲的罪,萧衍说“韦粲是各为其主,不足定罪。”所以让韦粲任通直散骑常侍,尚未就任,又出任持节、督察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皇太子在新亭为他设宴饯行,握着他的手说:“不会和你分别太久。”太清元年(547年),韦粲到衡州不久,便上表请求辞职。
太清二年(548年)十二月,韦粲被征召为散骑常侍。韦粲刚赶到庐陵,就听到侯景作乱的消息,便检阅部下,挑选精兵五千,马百匹,日夜兼程前去增援。到豫章时,得到报令说“叛军已渡过横江”,韦粲立即与内史刘孝仪商量怎么办,刘孝仪说:“果真如此,当有其他的诏令,怎能轻信一个使者,随意惊动,说不定情报有误呢。”当时刘孝仪设酒招待韦粲,韦粲将酒杯摔在地上说:“叛军已经渡江,马上就要逼京城,水陆都被阻断,根本没有机会传出诏令;即使没有诏令,你不去勤王还能心安理得?韦粲今天哪有情致饮酒!”
韦粲立即跃马出征,将士刚要出发,正遇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派人邀请韦粲,韦粲将部众交给八弟韦助、九弟韦警,作为前军先行,自己飞马急驰前去见萧大心说:“上游蕃镇,江州离京最近,殿下的情况,确实应该在前沿冲锋陷阵,但中游任务重,当需接应,不可无人镇守。你可以虚张声势,移守湓城,派偏将随我前去平叛,这样最为妥当。”萧大心同意了他的计谋,派中兵柳昕率兵二千人跟随韦粲出征。韦粲将家人全都留在江州,轻船上路。到南州,韦粲的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率步兵一万余人到了横江,韦粲立即送去粮食武器接济柳仲礼,并用自己私人的金帛奖赏将士。柳仲礼是韦粲的外弟。
此前,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也从合肥派遣西豫刺史裴之高和他的儿子裴嗣,率江西兵众赶赴京城,屯居在张公洲,等候上游各路军马的到来。当时,裴之高派船邀请柳仲礼,请他与联军一起进驻王游苑。韦粲建议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通报下游各军。裴之高自认为年长,耻于位居柳仲礼之下,便说:“柳节下是州将,哪里还用来我任命呢?”诸将讨论多天相持不下。韦粲便在大众面慷慨陈词:“现在同赴国难,按理应先铲除叛军,我所以推举柳仲礼为大督军,主要是由于他长期以来捍卫边疆,先前侯景就畏惧他;而且兵马精锐,没有人能超过他。若论官位大小,柳仲礼比我韦粲要低;论其年龄,也比我小,只是考虑到国家危难,才不计较这些,现在的形势,将士和睦为贵;如果人心各异,大事便完了。裴公您是朝廷的元老,年岁长、威望高,怎么能够带着私人的情绪,影响救国大计。韦粲请求替各位将帅解决此事。”于是单舟驶向裴之高营地,严厉责备他说:“之前各位将领的意见,您有些不同的想法,现在京城危急,贼寇滔天,大臣们应戮力同心,怎么能相互争斗,您如果想自立门户,众人的矛头将会指向您。”裴之高流着泪说:“我深蒙国家的恩惠荣泽,自应身先士卒,只是恨自己衰老,不能效命,企望与柳仲礼一同平定凶祸叛贼,我是认为大家的主张已经实行了,不用等我决定罢了。如果你一定怀疑我另有想法,我可以剖出心来给你看。”于是众将领一致同意,柳仲礼才得以进军。
侯景帅步骑万人在后渚挑战,柳仲礼准备出击,韦粲说:“天色已晚,我军疲惫,不宜迎战”,柳仲礼就坚壁不出,侯景只得引退。
大军至新亭,叛军在中兴寺列阵,两军相持一直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当晚,柳仲礼到韦粲的营地,布置分配各路军队,次日天明将与叛军作战,将帅各有据守之地,其中韦粲负责守青塘。青塘正在通往石头城的道路上,韦粲担心营寨来不及扎稳,叛军必然争夺这一要冲,很是害怕,便对柳仲礼说:“下官没有御侮的才干,只想以身殉国。节下您应考虑妥当,不能招致大的损伤。”柳仲礼说:“青塘安营扎寨,靠近淮水滩头,想把储备粮草的船只全部停泊在那里,这是大事,非兄不可。如果害怕兵力不够,可再派兵增援。”于是又派直阁将军刘叔胤所部增援韦粲,率领所部水陆官兵与韦粲一起前进。
太清三年(549年)元月,韦粲赶往青塘,不巧当天傍晚大雾,部队迷失道路,等到了青塘,已过半夜,工事堡垒营寨天亮时尚未修好,侯景登上禅灵寺门楼,看到韦粲营寨没有扎稳,便率精锐部队来攻打,军副王长茂劝韦粲依凭营寨迎战侯景军队,韦粲不听,命令军主郑逸出兵阻击叛军,命刘叔胤率水军断绝叛军的后路。刘叔胤畏惧怯懦不敢前进,郑逸也因此失败。叛军乘胜攻入营寨,左右侍卫拉韦粲躲避,韦粲坚决不走,仍然吼着让子弟拼力迎战,兵士差不多全都战死,韦粲也被杀害,终年五十四岁。
韦粲的儿子韦尼和他的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从弟韦昂都在战斗中阵亡。亲戚中有几百人战死。叛军将韦粲的头颅传到城下,以警告城内守军,梁太宗萧纲听说后流着眼泪说:“社稷的希望,只寄托在韦公身上,为何不幸,在战斗中阵亡。”下诏追赠护军将军。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后,追赠韦粲谥号为忠贞,并追赠韦助、韦警、韦构及韦尼都为中书郎,韦昂为员外散骑常侍。
韦粲出身自关中望族京兆韦氏、官宦世家,与太子萧纲关系密切,所任官职如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云麾晋安王法曹、东宫领直、太子仆、左卫率,大多为东宫属官。在侯景叛乱后,韦粲积极推动勤王,主动提供军需,并散私财犒劳军士。在裴之高与柳仲礼争大都督之位时,韦粲亲自劝裴之高推柳仲礼为大都督。在讨伐侯景的战斗,韦粲负责驻守军事要冲青塘,受到侯景的猛烈攻击,他力战不退,不幸战死。韦粲死后,柳仲礼便避敌不战,坐等台城陷落。
萧纲:社稷所寄,唯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南史》)
姚思廉:至如张嵊二三子之徒,捐躯殉节,赴死如归,英风劲气,笼罩今古,君子知梁代之有忠臣焉。(《梁书》)
李延寿:
《梁书》 卷四十三《韦粲传》
《南史》 卷五十八 《韦粲传》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